由于微信限制了第三方应用的跳转,请使用以下方法。

1. 点击右上角的

2.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金融时报:如何在投资中控制自己?避免坠入“过度交易”陷阱

转载
1262 天前
5891

文章来源:金融时报

金融时报发文称,有大量的证据显示,人们在做决策会受到看似微不足道和完全不相关的因素的干扰。诺贝尔奖得主卡尼曼将它们称之为:噪音。

该文的作者伍治坚(新加坡五福资本CEO)指出,在现实世界里,只要是人在做决定,那么他就会受到“噪音”的影响。需要在金融投资领域里做决定的人们,也毫不例外。

他在文章中引用了一项针对200位理财顾问的统计研究(Davies, 2021),研究显示,对于同一名投资者客户,这些理财顾问做出的风险评估大相径庭。同时,他们为同一名客户建议的股票配置比例,包括了从0%到100%之间的各种数字。

伍治坚根据这项研究得出结论,除了理财顾问以外,我们广大投资者本身,在日常的投资活动中,也经常做出各种自相矛盾的不理性决策,最后导致我们的投资回报被拖累。

Statmen在2010年的统计结果显示,美国股市里的散户,交易频率越高,投资回报就越差。那些买卖最频繁的散户投资者,其投资回报比同期的指数回报差每年7%左右。

该研究表明,做出的个人决策越多,越容易受到噪音的干扰,因此越容易出错,导致自己的回报更差。


伍治坚在文章中提出: 广大个人投资者为什么这么容易堕入“过度交易”的陷阱呢?并总结了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投资者容易受“掌控错觉”的影响。如果买入一个指数基金或者股票,然后长期持有什么都不做,容易让人产生自己的投资不受自己控制的错觉。但是市场的未来是不明确的,没有人知道接下来市场会涨还是跌。

其次,大部分投资者很难接受”平庸“两字。很少有投资者愿意承认自己的投资能力低于平均水平,因此他们通过择股、择基或择时来证明自己的优秀。

再次,投资者往往低估投资中的运气成分。短期的投资结果往往带有很大的随机因素。如果个人投资者自认为自己的投资能力很强,那么他就会习惯于用那些零散的证据来进一步强化自己的信念,同时忽略那些对自己不利的证据。伍治坚认为,这样久而久之,哪怕投资者的真实业绩很差,可能也会产生自己是“民间巴菲特”的错觉,并沉溺于过度交易而无法自拔。

在文章的最后,伍治坚总结道,不管是专家还是门外汉,在做各种决策时,都可能受到外界噪音和非理性行为习惯的影响,导致我们做出前后不一致的决定。很多时候,投资中最大的敌人,恰恰就是我们自己。投资是一场马拉松,而非百米跑。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那些高度自律的长期投资者。

64x64

交易机器人存在的跑路风险,UTONIC的AVS+MPC方案可以解吗?

App打开
64x64

如何抓住下一个Meme百倍收益?先建立科学选币体系

App打开
64x64

美国SEC主席Gensler下台倒计时,继任人选或为律所合伙人

App打开
更 火 的 区 块 链 资 讯
分享自火讯财经-长按识别快讯真伪
长按图片转发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