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微信限制了第三方应用的跳转,请使用以下方法。
1. 点击右上角的
2.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来源:链新 作者:冯铭
10月30日,全国首个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对公支付平台——“通银”平台成果发布暨签约仪式在河北保定举行,标志着“通银”平台在京津冀三地正式落地试点,实现了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应用的新突破。
“区块链支付比现有的通过银行、卡组织和支付公司更灵活,在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交易成本更低。因为区块链支付不受上述体系的限制,也不用受其费率的约束。”互联网金融行业资深投资人赵劲松向《链新》表示。
“通银”平台是在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指导下,由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天津分行、石家庄中心支行共同组织推动,城银清算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和中钞信用卡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承建的创新型企业对公支付工具,具有即时支付、拆分支付、多业务场景支付等功能。
“通银”平台是全国首个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对公支付平台。通过利用区块链技术所具有的不可篡改、共识机制和智能合约机制,有效解决了交易各方的信任问题,可以为企业提供便利的移动支付、分期支付、安全支付,为企业资金划转提供了新型方案。
“公对公资金向来是企业商务经营最基本的体现,除了应收应付之外,还有更多会计准则下的名目。使用分布式账本技术,可以确认这些资金流向的因果关系,可以防范一切潜在可能的违规操作,例如逃税、资金恶意移转,甚至内部人员的舞弊等等,从而会使得企业经营更加规范健康。在公司业务的结算清算方面,也能提高效率。”德鼎创新基金合伙人王岳华向《链新》表示。
区块链资深开发者姜家志对《链新》说,区块链技术在企业对公支付应用方面,是供应链金融一个非常有前景的发展方向。区块链具有数据难以篡改、数据可溯源等技术特性,而供应链金融是以供应核心企业,对产业上下游相关企业提供金融服务,降低其成本。“利用区块链和智能合约,实现产业上下游应收账款资产凭证的加密存证、不可篡改以及流转的公开透明和可追溯性,提高供应链内的资产流动性,同时也保证了应收账款数据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事实上,支付行业发展至今,受制于科技水平和较为固定的商业模式,存在着明确的行业痛点。传统支付生态圈内中间环节过多,中心化巨头垄断市场,导致了规则不透明、效率低下和支付成本高等诸多问题。区块链技术的出现,为支付行业现存的痛点和问题提供了解决思路。
“传统区块链技术的第一个应用场景就是个人支付。当时,期望区块链技术解决的问题主要是资金流的不便利性以及不隐秘性。”王岳华认为,虽然这些痛点都不是刚需,也不是一定要区块链技术才能解决,但是,透过区块链技术能够提高清算结算效率,有效追踪资金动向,交易确权,使得个人支付场景更加便利。
从流程上看,支付主要包括两个重要环节:第一个是前端支付方式。常见的支付方式包括传统的现金支付、银行汇款、刷卡支付,以及基于互联网的移动支付,如支付宝、微信支付、PayPal等。第二个是后端的清结算环节。区块链主要是在支付的清结算环节产生价值。不管前端选用怎样的支付方式,都需要经过后端的清结算,才算完成整个交易。而清结算的方式需要整个支付系统内所有的参与者达成共识,也就是说需要多方协作。
“区块链技术具有高度透明、去中心化、去信任、不可篡改、匿名等性质,在个人支付领域,不仅可以为金融欠发达地区开设账户,也可以解决跨国流通、假币识别等问题。”姜家志表示。
中国通信工业协会区块链专委会轮值主席、区块链专家于佳宁向《链新》表示,类似“通银”等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支付平台,属于分布式账本支付清算系统。“这一模式是对目前底层清结算系统的优化升级,因此它可以与大部分现有的支付工具相对接。平台可以利用区块链技术共识算法等机制、智能合约等方式进行自动清结算,实现点对点、实时、全网同步的方式进行的支付和结算,显著提高效率,且结算后不可篡改,有效降低审核成本。”
于佳宁介绍,目前基于区块链的支付模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模式,基于分布式账本,以联盟链的形式,建立银行间分布式账本,共享数据并设置隐私权限;第二种模式,基于加密资产,大多数情况下使用加密稳定币,进行点对点的的支付和清结算;第三种模式,基于法定数字货币,基于国家发行或背书的数字货币。
其中,分布式账本模式主要利用了区块链的不可篡改性,建立了多主体之间的可信账本,因而只需通过区块链系统进行自动清结算,无需进行层层代理银行的人工审核,以及各种跨系统的复杂清结算。在这个领域,主要参与者是以Ripple(瑞波)、R3联盟Corda、FISCO BCOS为代表的分布式账本支付清算系统。
公开资料显示,Ripple是最早将区块链技术、数字资产和跨境支付融合的项目之一,曾提供xCurrent、xRapid和xVia三种产品,分别作为银行支付解决方案、按需流动性提供和网关。但由于xRapid流动性和实际市场需求受到质疑,Ripple在2019年进行品牌重塑,将三类产品改为统一的以网络形式呈现的RippleNe。目前,Ripple在全球40多个国家拥有300多家金融机构客户,与American Express、Santander和SBI Remit等大型金融机构存在合作。
“基于加密资产进行支付和清结算模式,除了利用区块链中分布式账本的不可篡改等特性,还有效利用加密资产这一新型载体的独特作用。”于佳宁介绍,该模式主要代表包括Facebook等巨头联合发起的Libra项目,由UBS、巴克莱、纳斯达克等14家银行和金融机构联合发起的Utility Settlement Coin项目,由JP Morgan发起的JPM Coin项目等等。
“法定数字货币与前面提到的加密资产有同样的优势,比如基于数字钱包支付,支付时效性高、中间成本低、支付过程可追溯、数据隐私保护等等。除此之外,法定数字货币以国家信用为基础,公信力更高,因此适用场景也会更多。全球很多国家央行都在探索这个领域的应用。”于佳宁表示。
2020年2月,人民银行发布了中国首个金融行业区块链应用国家标准《金融分布式账本技术安全规范》。该标准全面梳理了分布式账本技术的安全体系框架,可指导金融机构按照金融行业基本安全要求进行分布式账本系统的部署和维护,改变了过去中国区块链产品缺乏体系化安全防护的局面,对支付清算等金融行业应用形成良性的促进作用。
头豹研究院相关报告显示,随着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及领域内项目的不断落地,未来5年中国区块链支付清算应用市场空间有望进一步拓宽,在新冠疫情得到全面控制后带动该领域融资规模以11.2%的年复合增长率发展。
目前,区块链支付项目主要采用区块链技术和数字资产对现有的支付效率和安全性进行优化,降低支付成本。在市场上涌现出许多的支付项目中不乏优质项目,据TokenInsight对数字资产市场市值排名前100的项目进行统计,其中支付类项目(含稳定币)共计16个。
于佳宁认为,“区块链+支付”从概念走向应用,主要面临两大挑战:首先,技术创新能否达到产业预期,是否真正能为大众所用;其次,法律和监管政策体系还有待完善。
“基于区块链的支付系统仍然面临一些主要瓶颈,特别是底层技术的处理效率、系统安全、可拓展性仍存在不足。”于佳宁介绍,VISA目前每秒可处理4000笔交易,甚至在压力测试下,其交易数量每秒能达到近5万笔。相比之下,区块链网络的TPS(每秒交易数量)远低于传统互联网支付网络的TPS。同时,相较于传统的接口技术,区块链底层技术尚未到达足够安全级别,存在被黑客攻击的风险。
针对TPS低的问题,目前市场中存在改变共识机制、扩容、使用链下支付通道(layer-2)和分片等多种方向,全球也有很多团队正在努力实现突破。
“在标准制定领域,除加快推进国内标准化体系之外,还需积极关注和参与国际和区域统一标准的制定过程。”于佳宁表示。
目前,区块链技术方面尚未形成统一通用的标准,如果市场参与者采用不同的账本或应用标准,不同区块链系统之间将存在严重的互操作问题,难以发挥整体效益。为此,工信部《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中提出了及早推动开展区块链标准化工作的必要性。
另外,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支付行业,尤其是跨境支付,或将面临与现有法律法规和监管框架不够匹配的问题。“如何建立适当、有效的法律框架,是亟待各国央行、监管机构、立法部门和金融机构等深入沟通、协作、共同解决的问题。”于佳宁表示。
来源:链新
发布人:杨瑶瑶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火讯财经立场。火讯财经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如文章涉及侵权, 请及时致函告之,本站将第⼀时间删除⽂章。邮箱:84003434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