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微信限制了第三方应用的跳转,请使用以下方法。
1. 点击右上角的
2.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摘 要
“2020年区块链落地应用场景热点根据区块链分类,在公有链的层面,比较适合的场景是数字内容分发领域;在联盟链的方面,第一个应用场景是可以解决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场景,比如能源、环境保护;另外在联盟链方面我另比较看好的是资产数字化;此外还有普惠金融方面比如供应链金融、跨境支付。”
《加油站》108期访谈实录:
sisi:今天主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徐皓,新加坡新跃社科大学工商管理博士(金融科技),拥有武汉大学应用电子技术学士学位和清华大学&法国诺欧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北京大学金融投资高管培训证书。专注于新能源,新材料及互联网科技领域的投资并购,曾在国家电网,汉能控股,中国风电,新华网,江山控股,恒大地产,东旭集团等多家上市公司担任高层管理职务,在金融投资,海外并购,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等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
徐皓:谢谢大家的热情,来到499我有点激动,心里暖和。
sisi:徐总这个学霸标签是一定要贴的了。正式跟大家打个招呼吧,后面我们再好好跟大家互动。
徐皓:好的,大家好,我是徐皓,非常感谢499BLOCK,给我这样一次与大家交流的机会,新年刚至,在这里祝大家2020鹏程万里,一切如意!!!
sisi:代表499加油站小姐姐们再次欢迎群总来分享,那我们今天的访谈正式开始哈。下面是第一个问题:想请徐总给大家讲讲我理解中的区块链是什么?能做什么?
徐皓:第一个问题,关于理解中的区块链是什么,我想从三个维度去回答这个问题:
一、第一个维度,区块链是一个体系,一个框架,它绝不仅仅是一个纯粹的技术,或者说技术只是其中一部分,区块链是个体系,这个体系涵盖技术,商业以及组织治理三个层面的内容。第一就是从技术技术角度去解析,区块链包含分布式账本、点对点网络、密码学以及共识机制等领域的技术。
二、第二个维度,也就是从商业的角度去解析,我认为区块链首先可以实现的解决信任问题的解决,情况下的基于从而实现互联网上的价值流动问题,这是比较重要的一方面,具体来说,区块链在商业层面上另外区块链还包含了另外三方面的内容:(1)提出了通证经济这样的概念,通证经济尤其是是解决了商业激励这种非常重要的概念个机制;(2)区块链从商业层面的另外一个创新点,增加引入了对于一个组织、一个公司、一个平台的价值体现的新的评价和实现和方法;(3)价值传输方面,区块链从投资、融资及价值的流动普惠性上面,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手段,就是说区块链对于普惠金融来讲,提出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工具,无论是投资,融资的门槛都降低了,尤其是解决了基于信用评价的资本流动。
以上这是在商业维度上的解析。
三、第三个维度,理解区块链,我们可以从组织治理上进行解析,区块链提出了自治化社区的概念,对于现存的组织形态提出了新的模式。从某种意义上讲,借助这样的组织打开了一个人人都可以参与、人人都可以分享、人人都可以收益、人人都可以表达意见的局面。甚至从某种角度来讲,区块链对现有组织的扁平化及平台的参与度给出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组织概念的延伸,这一点对未来的社会和组织的治理结构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尤其是在组织治理层面和组织形态层面上,具有非常好的借鉴意义。在这里,我还是想借比特币这个平台去展开一下,我不是想把并非从数字货币角度去宣传比特币,希望大家不要误解,作为一种数字货币去讲,而是它如果我们仔细体会,其实比特币呈现给我们的了一种罕见的社区的治理模式,甚至即使在平台发起人不出现的情况下,比特币社区仍然可以相对相对有序安全的运转十年以上,从这一方面来讲它的意义是非常深远的。
以上是从三个维度来讲述我理解中的区块链,此外,我还想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对于区块链概念的理解,我认为是最为重要的一项工作,是我们开展区块链探索的前提。
1024后,在国内形成了围绕区块链的浓厚的氛围,针对这一现象我想表达下我的个人观点:(1)区块链作为一个相对单一独立的技术,被中国政府如此的重视,它本身一定是有非同寻常的意义;(2)目前整个国内在技术、商业、组织治理层面所形成的全国范围的学习、分享、讨论局面,从某种角度上来讲我认为这是区块链带给我们的;(3)如何去看待区块链,在这里我想借用一句话,“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处在不同层面的人,不管是政策制定者,还是学术理论研究者、技术开发者,或者是商业层面的参与者,以及刚刚接触到区块链的每一个新的受众,区块链最大的魅力就是可以引起每一个人的共鸣,不管是你“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共鸣,才会引发关于数字经济、资产数字化等许多在不久的将来会出现的新兴事物。这是我理解中的区块链,是从三个大维度去理解,一是技术维度,二是商业维度,三是组织治理维度。
接下来,区块链能做什么?区块链能做什么,基于刚才我对区块链的理解,区块链能做的事情肯定是围绕上面三个维度去考虑,也就是在技术、商业、组织治理上可以实现什么。回答这个问题,我觉得有两个点我们可以去遵循的:(1)基于区块链作为一个技术本身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公开透明、可追溯、不可篡改、点对点、价值交换、非中心化的网络,表现出来的这些特征,加上本身通证(如果是公有链)所能实现的功能的话,基于这几点它能够做什么呢?在讲话中,一共讲到了6大领域的应用,包括金融业、商业、民生、智慧城市、城际互通、政务服务,这些都是围绕区块链的特征去解决在技术和商业层面及组织治理方面的问题。(2)在这里我还要提出区块链不能做什么,为什么要提这个概念,是因为对于不同的行业参与者,他们各自所拥有的的背景不同,他们有的时候难免对于区块链体系的理解是非常孤立的,所以导致了在应用层面不能全面恰当的去看待区块链这样一项技术,而对于区块链有一些误用,我们要去避免这些方面。我们在使用区块链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是如果不用区块链是否能够解决问题,然后使用区块链之后是否能够更好的解决问题,继而从投入产出比方面分析到底要不要用区块链。
这是对于区块链能做什么我要讲的两点,一是围绕区块链的特征展开的应用,二是对于区块链不能做什么的观点表达。
sisi:感谢您的分享,那我们想请问您是什么契机下进入了区块链行业?看你之前基本都是在大型上市公司或政府背景企业工作,怎么会想到转型做区块链领域?
徐皓: 加入区块链行业之前,我在上市公司负责海外投资及智慧能源投资版块,在搭建业务的过程中接触到了区块链,后期开始关注这个技术,因为对于数学这方面比较感兴趣,当时在多次阅读比特币白皮书,特别是看到在提出了解决拜占庭将军容错问题的巧妙的机制,所以对这个技术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和认同,之后有机会接触到了以太坊的创始人Vitalik以及DECENT公司的创始人Matej,在一次行业大会上,通过与他们的交流,增强了我对区块链本身这一技术的了解。凭借自己在国有企业、上市公司多年的工作经验,特别是在经历过这些行业起起伏伏之后,从技术的发展层面、商业的发展层面,结合自己过往的经历,感觉区块链能够带给自己所从事的行业非常大的变革,基于这样一个背景,在2016年接触到区块链之后,经过半年的思考最终决定投入到区块链这个行业。之所以说过往的一段经历,包括自己所处的行业以及自己所服务过的公司,是因为这些行业相对来说中心化的程度比较高,从而因为内部的信任机制建立包括沟通成本的原因,造成行业的发展前景有非常大的局限性,并且在这样传统的行业中,内部流转的效率问题,包括内部的管理成本问题,都存在着非常大的改善空间。那么通过区块链技术的了解与学习,产生了一个新的认知,一种对传统行业进行改造升级和优化的意愿,所以毅然决然地加入进来进来,尽管很长一段时间甚至面对多很多的质疑。并且结合自己所从事过的行业,从最基础的工作开始,愈发能够体会到区块链技术作为自下而上的技术,能够带给传统行业的一些新的机会,所以也坚定了加入到这个行业的决心,并且已经在这个行业工作了3年,对于这样一次选择和转型,我个人仍然抱有非常乐观的态度,以及对未来充满了坚定的信念。
sisi:请徐总继续分享第二部分,区块链赋能产业,从众多的方向中,选择从什么维度切入,有没有一些方法论?
徐皓:区块链赋能产业,有很多的应用场景,我们到底如何去做场景的选择,在这里我想用数学求交集的方法,下面我来讲一下从哪几个维度来求交集。(1)区块链所要赋能的这个产业,本身上来讲是否是一个新兴的产业、一个有投资价值的产业,甚至是处于投资热点的产业,是否是符合未来方向的产业?也就是说这个产业本身要有价值。(2)区块链所要解决的问题,第一步是要把线下的资产映射到线上,但是从线下到线上,以及在线上进行记录的过程,要进行正确地、不可篡改的证明目前看来是非常有难度的,另外线下的资产到线上映射,还要取决于物联网和5G的技术,所以在资产的确认方面还是有瑕疵的,所以在这方面我们是否可以选择天然的数字化资产去做。(3)之前我们讲到区块链是一个非中心化的技术,我们首先要看看要赋能的产业目前中心化的程度,这个产业的进入门槛是否很高,包括技术、资金、安全要求及国家监管的门槛,如果这个产业的中心化程度太高,这个时候如果用一种非中心化的技术去做,所遇到的阻力和抵抗是非常大的。在这里我想举一个例子,也许这也是为什么Libra遭到质疑和反对的原因。(4)我们要考察的问题是对于这个产业如果用区块链进行赋能,我们要对比一下投入和产出,也就是投入产出的回报率是否有足够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力表现在参与方本身认为这是有价值的;另外,任何一个新兴事物的推广,都是要有资本青睐的;此外,是否从社会层面或者政府层面认为是非常具有社会价值的。(5)是从技术实现性和安全的两个角度上进行评估,基于目前区块链的性能提出来这个问题,假如有些场景对于TPS和安全性要求比较高,按照目前区块链的技术水平切入进去是否难度太大。(6)区块链这样一个新兴事物的发展一定要符合监管的要求,也就是说当你选择采用公有链、联盟链、私有链的时候,要考虑监管的要求。
从以上六个维度上去做交集,也许大家可以最终选择一个合适的领域内容去切入进去,或者对现有正在全情投入的领域进行一下思考。这既是我的考量,以及在选择问题上的不知道这算不算方法论,但总归这样可以让复杂的事情相对简单,清晰,还有一点,可以多听听其他专家的意见,博采众长,先谋后动。
sisi:您觉得2020年哪一个维度会打破现有市场困境,成为下一个区块链落地应用场景热点?
徐皓:关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我想根据区块链的分类回答,在公有链的层面,我认为目前比较适合的场景是数字内容分发领域;在联盟链的方面,我看中的应用场景,第一个应用场景是可以解决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场景,比如能源、环境保护;另外在联盟链方面我另比较看好的是资产数字化;此外还有普惠金融方面比如供应链金融、跨境支付。
sisi:请徐总继续分享第三部分:当前在区块链的应用和实施中可能存在的困局有哪些,如何去更换一种思路和策略做进一步的尝试?
徐皓:我们首先要回答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我们刚才讲到的应用筛选的维度,是否符合筛选的维度,是否选择了一个实施可行性比较高的场景应用领域;第二个问题是我们是否使用区块链技术真正解决了应用场景当中的痛点问题,这个痛点本身是否真实的,是否符合行业形成的普遍认知,这是决定区块链可规模化发展的重要的因素。第三个问题区块链在进行产业赋能的时候,我们要清楚想实现的商业模式是什么,关于这个问题在这个行业的很多从业者都没有很好的想清楚这个问题。什么是这个应用场景所要实现的商业模式,这个商业模式是否可推广可复制可规模化。接下来的问题,我们要想一想对于现有的产业进行区块链的改造,当我们的改造完成后形成的区块链平台,参与者的参与意愿高不高,这个平台的可操作性实用性是否简单便捷。所以我觉得先要回答清楚这几个问题,否则会出现一些困局:(1)比如这个商业模式本身无法形成闭环,也就是在现实中无法解决的问题,指望通过区块链改造形成商业的闭环,这是不正确的。(2)另外一个困境是,区块链本身的技术性能及安全性不足以去支撑解决这个问题。(3)最后一个困境,即进行区块链改造之后的平台本身,是为大众所不接受的,使用时是极度不方便的,参与度是非常不高的。所以综合以上,总体的困局表现在,方向选错了、路径选错了、可实施性和可操作性太弱,所以出现的困局大多表现在这几个方面。
对于第二个问题,如何去更换一种思路和策略做进一步的尝试。如果要真正实现资产上链,在这之前我们需要对行业进行深度的分析,从而制定出一个可优化的策略,特别要注意一点的是我们是否把区块链所能表现出来的特征真正赋予到这样一个应用场景当中去,同时还要想一个问题,我们是否把区块链太过于当做一个技术去使用,以至于很多对区块链技术理解度不够的人,无法真正参与其中。
sisi:10月份的时候,区块链被定调为国家战略技术,政府讲话明确指出,“要构建区块链产业生态,加快区块链和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推动集成创新和融合应用。”这意味着,国家对区块链赋能实现经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视,以及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弯道超车的目标。那您觉得2020年区块链哪些应用场景会实现?
徐皓:关于场景选择的这个问题,刚刚在前面已经回答过,在这里就不重复赘述了,但是在这里我想讲讲区块链与这几大新兴技术之间的关系。在这之前,我想先提一下对数据的认识,数据对于不管是官方层面还是民间层面都是并不陌生的一个新兴事物,十九届四中全会这次把数据它放放到一个新的生产要素的地位,甚至提出数据是石油这样的说法,那么我们就以数据作为主线来看这几个技术。物联网实现的是万物互联,让线下的世界映射成线上的数据,物联网从某种角度上讲是数据采集和收集的技术。大数据可以作为一个数据存储、数据分类整理的技术。人工智能是对数据进行深度的挖掘、分析的技术。区块链是什么呢,区块链实现的是把数据变为有价值的资产,从而实现资产流动的技术。所以在这里我想分别谈一谈对这几个技术的理解,以及它们整合在一起的逻辑关系,我们有的也有一些专家把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定义为一种生产力方面的变革,把区块链定义为一种生产关系方面的变革。所以它们之间互相的关系从我的角度上理解应该是这样一种关系,而且特别要强调的是,任何一项技术,在目前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都不大可能独立地存在的,而是一个互为结合的使用。
来源:
发布人:499block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火讯财经立场。火讯财经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如文章涉及侵权, 请及时致函告之,本站将第⼀时间删除⽂章。邮箱:84003434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