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微信限制了第三方应用的跳转,请使用以下方法。
1. 点击右上角的
2.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来源:01区块链 作者:照生
时至今日,所有仍坚守在区块链阵线的每个人一定都坚信这样一点:区块链是有用并已经能够发挥价值的技术。
在2019年即将过去的此时此刻,我们回顾了过去一年对区块链产业至关重要的历史节点(见《年终盘点1:区块链2019的十大关键词》),也看到了当前中国在全球区块链竞争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更重要的是从现状和挑战中,看到区块链的未来。
1、社会认知和认可度有限,C端感知力不足
虽然并称金融科技“ABCD”,但区块链在我国始终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存在一定社会认知和认可差距。这主要是由于:
(1)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相比,区块链不仅是技术,更是科学,并由此诞生了一个如今市值近2000亿美元的加密货币市场。区块链发展迄今已有十余年,比特币依旧是其最成功也是影响最大的应用。但问题在于,加密货币市场的火爆,加之近些年由此衍生出各种各样的新鲜玩法,其中不乏传销币、空气币。于是乎,在很多普通民众眼中,区块链经常被等同于比特币等加密货币,或直接将之称为传销骗局。
比特币和区块链曾经互相成全,比特币的火爆让区块链被人熟知,但如今,加密货币市场的乱象却也导致区块链技术存在被污名化的情况。
(2)作为一门多学科交叉形成的融合型技术,区块链存在一定的理解门槛。不同学习背景、不同从业经历的人都能从找到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区块链,并向他人传递自己的理解。就像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人心中至少也有数十种“区块链”。
(3)作为一项底层技术,区块链技术更多作用直接作用于业务场景,而很难直接触达C端用户。举个例子,谈起人工智能,你可能第一时间想到AlphaGo这类机器人,但提到区块链,你能想到什么?加密数字货币可能是最能被用户感知到的存在,但除此之外,区块链还没有出现太多能让C端用户有感知力的技术应用。
2、业务盈利点不明确,适用场景需进一步发掘
现在从事或开展区块链业务的企业机构很多,但真正能够纯粹通过区块链业务盈利的企业却很少。区块链应用需要与场景场景深度融合才能发挥作用。迄今为止,除了加密数字货币之外,区块链业务的盈利点没有特别明确。即便能盈利,项目的回本盈利周期也相对较长。
导致这个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现在很多区块链业务场景并不适用区块链技术。经济观察报此前曾报道,接触2000个区块链项目后发现实际落地率不足5%。需要明确的是,区块链不是万能的,不是所有场景都适合使用区块链。传统中心化解决方案和区块链解决方案各有千秋,要因地制宜,根据业务需求和场景特点选择适合的解决方案。
除社会公共服务外,适用区块链技术的商业化场景可能至少需要具备三项典型条件:在效率和信任公平中,更注重后者;需多方协作,且互相间最好没有明确的隶属关系;参与各方不愿让渡或交易数据主权,也不愿无条件共享数据。
3、核心技术有待突破,国内外差距依旧明显
习近平总书记在1024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强化基础研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努力让我国在区块链这个新兴领域走在理论最前沿、占据创新制高点、取得产业新优势。
但现实是,尽管2018年和2019年都被称为区块链商用元年,但除加密数字货币之外,区块链始终未出现“杀手级应用”。这与区块链核心技术性能一直未有重大进展有关。
另外,无论是主流的基础共识算法,还是跨链、侧链、分片、闪电网络等区块链拓展技术,又或者DeFi等新型金融衍生生态,目前大都由国外企业或开发团队主导,中国在区块链基础设施和底层技术方面的竞争力方面还存在很大发展空间。但我国在联盟链方面尝试较多,发展较公链也更加顺利,打造国产自主可控的联盟链已不再是空话。
4、区块链人才供需失衡,尖端开发人员紧缺
2019年区块链产业利好不断:Facebook发布数字货币项目Libra白皮书、德国发布《德国区块链化战略》,中国1024重要讲话首次将区块链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在众多利好消息下,国内掀起一股区块链热潮,越来越多企业开始积极布局区块链,由此导致区块链人才需求量急剧增加。
区块链人才需求量与日俱增,也有许多人愿意投身于区块链浪潮之中,但真正能满足区块链企业招聘需求的人才却很少。早些年,在区块链发展更早期的时候,企业愿意招聘无基础的人员进行培养。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机构,尤其是很多巨头纷纷布局,区块链赛道的竞争变得愈加激烈。企业现在更愿意招聘有相关基础或从业经验的人才,尤其是既懂技术又懂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区块链人才市场的供需失衡,也倒逼着区块链招聘逐渐趋于理性。
中国区块链人才匮乏的问题在研发人员方面表现的愈加明显。中国在区块链专利上领跑全球,但研发人员整体规模相对较小。据Forkest研究统计,2019年中国区块链开发人员5290人,仅为美国的1/9、印度的1/6、瑞士的1/3。技术研发人员的匮乏,也在某种程度上解释了中国在区块链基础设施和底层技术方面发展不足的原因。
经过2019年的酝酿,区块链的2020是充满希望的一年。展望2020,我们认为可能会出现以下八个趋势:
1、中国区块链监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行业与技术标准逐渐形成
从中央到地方,2019年中国区块链产业的发展备受关注。10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第十八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的重要讲话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将区块链产业创新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1024重要讲话后,各级政府开始密集出台区块链政策,在扶持区块链产业发展的同时,加大对虚拟货币产业的监管力度。
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形成区块链监管框架:虚拟货币、ICO等活动主要由中国人民银行、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负责监管;区块链技术标准的制定由工信部牵头负责;区块链信息服务备案管理由网信办负责。
在大的政策引导下,中国区块链监管体系建设有望在2020年将进一步加强:监管范围更加全面,监管技术更加科学,监管制度更加规范。
缺乏统一的行业和技术标准是限制区块链大规模应用的重要因素之一。工信部从2016年开始致力于区块链技术标准制定工作,并且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目前,工信部正在积极推进全国区块链和分布式记账技术标准化委员会的建设工作。
制定统一技术标准,不仅有利于区块链产业的发展应用,也有助于增强区块链国际标准话语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区块链标准化研究,提升国际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在工信部牵头,产学研共同参与的情况下,区块链行业和技术标准的制定也将进一步形成。
2、中国央行数字货币有望问世,并掀起新一轮全球稳定货币热潮
中国从2014年开始研究数字货币,到2019年8月央行数字货币“呼之欲出”,中国在法定数字货币的研发进程上始终保持着全球领跑者的角色。
技术选择上,央行数字货币不预设技术路线。从目前来看,中国央行数字货币的技术已经趋于成熟。尽管央行层面可能不会直接采用区块链技术,但会吸收区块链技术内核。另据媒体报道,央行数字货币有望在近期由央行牵头,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电信运营商共同参与,在深圳、苏州等地落地。
从目前来看,中国央行数字货币有望在2020年推出。中国央行数字货币将会加速中国无现金化进程,降低交易环节对账户依赖度,促进人民币流通和国际化,并对货币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有益参考。同时,在新的政策鼓励下,央行数字货币的推出预计将会吸引很多区块链技术企业投入其中。但如何使用户改变现有支付习惯而选择央行数字货币,仍是央行和各级承销机构(包括商业银行和商业机构)将面临的巨大挑战。
另一方面,中国推出央行数字货币之后,可能会促使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或加速法定数字货币的研发进程,并由此掀起新一轮全球稳定货币的热潮。
3、区块链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结合更为紧密,5G商用为区块链发展增速
1024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构建区块链产业生态,加快区块链和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推动集成创新和融合应用。区块链作为一种多学科交叉形成的组合性技术,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具有良好的融合基础。以区块链+大数据为例,区块链让大数据更真实精确,大数据则让区块链中的数据更有价值,互相促进,形成1+1>2的效果。所以,在政策加持和技术互补的情况下,区块链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技术将在2020年结合更加紧密。
5G作为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具有高速率、低延时和海量接入等特性。随着5G商用、万物智联时代的到来,区块链和通信技术的关系也将从简单的相“+”变成相“×”。5G将提升区块链网络的数据一致性,增强区块链网络安全,减少由于网络延迟带来的阻塞和分叉,改善区块链的可拓展性,推动区块链应用更快速落地和网络体系更深刻的变革。
4、To G业务将保持热度,但发展路径上与欧美差异愈加明显
随着我国对区块链技术的鼓励扶持,地方政府频繁发布区块链规划并利用区块链技术对公共服务等领域进行改造,“区块链+政务”一度成为2019年下半年最热的应用场景。可预见的是,2020年国内区块链在To G领域仍旧会保持热度。
在宏观环境不发生重大改变的前提下,国内外的区块链发展路径差异也将愈加明显。中国由政策驱动、以联盟链为主的大格局不会改变,而欧美各国的区块链则会更多由市场驱动、以公有链底层技术为主,并且将有更多商业机构参与数字货币研发和商业模式探索。
5、机构布局更加理性,实际应用场景更加丰富
2019年前10月,中国内地新增区块链企业8895家。尤其1024讲话后,众多企业机构纷纷宣称布局区块链,区块链概念热潮再次掀起。随之而来的,是针对虚拟货币全产业的严厉监管。
区块链技术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也并不适用所有场景。经过2019年的酝酿,加上政策与监管的双重加持,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机构更加理性地看待区块链技术,并积极发掘更多适用区块链的实际应用场景。
6、区块链之间将存在更多互操作性,跨链技术有望突破
随着公链和联盟链发展和应用逐渐趋于成熟,任何单一的区块链系统无法解决所有问题。而区块链互操作性可以有效将区块链的可拓展性和效率大大提升。当所有区块链都连接互通时,将带来更多资本流动性,更好的用户体验,以及更多可能的应用场景。
2019年,区块链互操作性已经吸引了足够关注,到2020年,我们很可能看到更多区块链系统的相互融合,跨链技术也有望进一步突破。
7、Libra有望问世,但可能不再是“最初的模样”
Libra自2019年6月18日发布白皮书以来,引发各界关注和全球热议。很多人对认为Libra前景堪忧,其中最关键的原因不外乎两条:监管难以逾越、核心成员退出。相对世界其他各国,美国对于Libra一直是比较包容,从未直接反对Libra项目。11月16日,美联储发布了《金融稳定报告》,并在报告中对Libra专门进行了分析。报告认为和全球稳定币计划一样,Libra具有迅速被广泛采用的潜力,如果设计和监管得当,由 Facebook领导的稳定币 Libra项目可成为“新的交易媒介”。Libra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联储的态度,只要Libra通过技术或商业手段打消美国政府对Libra存在的有关洗钱、走私、恐怖融资等方面的担忧,就很有希望在2020年问世。但是,为了符合监管合规要求,Libra必然需要舍弃一些最初的设计,比如Libra白皮书近期就删除了关于分红机制的内容。所以,即使Libra成功发行,也将不再是“最初的模样”。
8、DeFi概念更受关注,发展更加迅速,但受限于底层技术和应用场景,短期内不会出现杀手级应用
DeFi无疑是2019年加密数字货币市场上最大的亮点。DeFi让加密货币在炒作之外,基于已有的区块链基础设施,构建出了一套有价值的应用体系。不依赖传统金融资产,不需要传统金融中众多配套服务的辅助,通过技术与金融的有机结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点对点金融服务。如今,整个DeFi生态的锁仓价值已经超过6.6亿美元。越来越多的人接触并关注DeFi的发展,2020年这一大趋势将不会改变。
但我们也清楚地看到,当前DeFi主要围绕去中心化稳定币项目MakerDAO展开,应用场景以借贷为主。总体来说,受限于区块链整体技术和应用场景,DeFi 仍处于发展初始阶段,技术支撑、场景深入、商业价值以及前景有待继续深化和验证,短期内可能难以出现杀手级应用。
来源:01区块链
发布人:杨瑶瑶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火讯财经立场。火讯财经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如文章涉及侵权, 请及时致函告之,本站将第⼀时间删除⽂章。邮箱:84003434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