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微信限制了第三方应用的跳转,请使用以下方法。
1. 点击右上角的
2.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文章转载来源: The Round Trip
采访:The Round Trip
编译&整理:Yuliya,PANews
在AI的浪潮席卷全球之际,一个由机器(如AI Agent)而非人类主导的互联网新时代正悄然来临。为了让机器能够在这个新世界中顺畅、安全地协作,一个统一身份、支付和治理的可编程信任基础设施变得至关重要。Kite AI正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致力于打造全球首个AI驱动的支付区块链网络,并已获得Paypal Ventures、Coinbase Ventures及General Catalyst等顶级投资机构的青睐。
在由PANews与Web3.com Ventures联合出品的《The Round Trip》全新系列Founder’s Talk中,主持人John Scianna与Cassidy Huang邀请到了Kite AI的联合创始人兼CEO Chi Zhang,她深入分享了自己从顶尖AI与数据公司投身创业的历程、Kite AI为机器互联网构建信任框架的宏大愿景,以及如何在一个由数据、算力、模型和Agent构成的AI新范式中,抓住“千载难逢”的时代机遇。

主持人:欢迎 Chi,你能先介绍一下你自己,以及你对 Kite AI 的愿景吗?
Chi Zhang:我拥有AI和大数据领域的背景。我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取得了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方向的博士学位。毕业后我加入过DotData,那时它是最早、规模最大的自动化机器学习平台之一,我负责领导数据科学与产品相关的工作,服务于医疗、金融等不同垂直行业(例如银行用AI做交易欺诈检测,医疗侧用AI做医学图像辅助诊断等)。后来我进入Databricks,负责数据工程解决方案的产品管理工作。随后我与联合创始人Scott一起创办了 Kite。
我们对Kite的使命很简单:我们相信未来的互联网将由机器角色(如AI Agent)主导,其数量甚至会超过人类,而这正在成为现实。
为了让这些机器能够在互联网上为人类、企业和组织无缝、顺畅地完成各类工作流程(比如帮你购买日用品,或帮助企业完成招聘和面试)这些AI Agent必须具备三个核心能力:
身份: 拥有身份认证,以证明“它们是谁”。
支付: 具备即时、安全地支付和收款的能力。
不失控: 我们希望它们做的每一件事都在明确的限制和清晰的指引下进行,确保它们不会失控。
所以,这基本上就是我们创办Kite的初衷和目标:构建一个可编程的信任基础设施,或者说一个框架,它以可编程的方式统一了身份、支付和治理,从而允许AI Agent能够在明确的指引下,真正代表人类或任何主体去执行任务。
主持人:在您之前的工作经历中,是否有某个“灵光一闪”的时刻,让您获得了独特的洞察,并认定“这就是我们必须前进的方向”?
Chi Zhang:我过去一直认为数据是 AI 的四大核心支柱之一(近年大家在讨论 AI 的支柱时,从“数据、算力、模型”逐步加入了“Agent”这一维度)。在读博期间我专注于训练模型与因果推断,后来在Databricks深耕数据工程,我亲身体验到数据对做 AI 的企业来说其实是最大的瓶颈——尤其是高质量、独特、全新的数据对训练模型至关重要。即便很多人把算力说成瓶颈(这也是为什么过去两年Nvidia股价暴涨的原因之一),我仍然认为数据是重要且紧迫的问题,尤其当我们谈到Agent时更是如此。
而现在,当我们谈论AI Agent时,如果你去和那些专注于Agent的公司或数据基础设施公司交流,他们都会指出,当前要让Agent真正发挥作用,最紧急、最严重的瓶颈之一就是解决底层的数据基础设施问题。例如,如果你想让一个Agent帮你进行加密货币交易,它就需要实时访问大量数据,比如币价的API数据,以及来自Twitter等不同社交平台的情绪数据。这就要求Agent必须具备实时访问并处理非结构化或半结构化数据的能力,而这在当前的数据基础设施中仍然是一个瓶颈。
回到您的问题,关于我是在何时看到了这个独特的机会和组合。我认为这真正开始于去年下半年。那时我们开始看到Agent的能力有了显著提升,这一点在今年年初变得尤为清晰。当时,Manus推出了通用型AI Agent,OpenAI发布了ChatGPT Operator,还有许多其他公司都在Agent的工作流、准确性和智能性方面展现出巨大进展,而且几乎不需要太多人工指令。
综合所有这些,这对我及我们团队的启发是:如果我们不去做一家像GPU云服务那样的算力公司,也不去做像Scale AI或Databricks那样的事业(尽管我仍然认为它们是行业中最伟大的公司之一),那么对于我们这样的初创团队来说,下一个真正值得专注的巨大机会是什么?
我认为答案就是AI Agent或Agent化基础设施。这可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因为如果你回看互联网的发展,从1995年算起至今已超过30年,它主要还是为人类构建的——从桌面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很多设计,比如身份验证、使用信用卡支付时需要输入CVV码等可视化操作,以及网站前端的美观设计,都是为了优化人类的视觉、听觉和整体体验。
但我认为,对于未来的“机器行为者”或AI Agent来说,互联网的形态将完全不同。
主持人:看起来“代理支付”已经成为很多人关注的重点,像Visa、Google,以及年初Coinbase联合发布的x402协议都在这个领域有所布局。那么,Kite AI有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倾向?你们如何看待Agent之间的支付?
Chi Zhang:我们非常欢迎并认同这些开放标准的出现,因为它们是公共物品,有助于行业发展。简单来讲,我们构建的系统是百分之百兼容这些开放标准(像 x402、A2A、AP2),这些标准对于Agent相关的交易和支付非常重要。
我们的关注点更偏向底层基础设施:打造结算与验证层的底座,让所有Agent相关的支付交易或身份验证操作都可以在我们这一层上完成。你可以这样理解:x402、A2A、AP2这些协议更像是以太坊生态中的ERC-20、ERC-721等不同的代币标准。而我们,Kite AI,则像是以太坊区块链本身,是为执行这些“标准”下的Agent交易(包括支付)而构建的底层平台。
我们为这些标准的出现感到兴奋,并认为这类由大型公司推动的公共物品通常需要大厂来推广,而不是单凭初创公司就能完成推广工作。
主持人:你们最近完成了高达3300万美元的融资,投资方包括John刚才提到的Paypal Ventures、General Catalyst以及Coinbase Ventures。我们很好奇,这笔融资将如何具体帮助你们加速实现宏伟的产品路线图?
Chi Zhang:如果你看我们的股权结构表,会发现我们选择的大多数投资者都是出于战略合作的考虑,其中有很多是企业风投。即便是像General Catalyst这样的巨型金融VC,他们也以对投资组合公司进行大量“亲力亲为”的帮助而闻名。所以,我们引入的几乎每一位投资者,背后都有其战略意义。
有些可以为我们提供分发渠道,或者有潜力提供这些渠道;有些能为我们带来关键的人脉资源,帮助我们对接像Agent服务类的合作伙伴;还有一些则具备区域覆盖能力,比如日本的SBI集团,能切实帮助我们在日本市场实现增长。
所以我想说,资金固然重要,但资金背后的人脉、资源,以及我们股权结构表上投资者所能带来的价值,对我们来说是更有趣、更令人兴奋的部分。
这也回到了我们如何加速路线图的问题。我认为,任何基础设施公司要想推动其技术的普及和应用,都必须从几个关键的垂直领域开始。你需要在你认为应用能够最快爆发的一到三个赛道上重点发力。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的投资者构成如此重要的原因。例如,Paypal是线上商业支付,尤其是电商支付需求的杰出代表。因此,电商Agent也是我们重点押注的领域之一。我们认为,在Agent支付的场景中,一个巨大的机会就是通过Agent帮助用户(无论是个人消费者还是企业)完成购物。对个人而言,这可能是购买日用品、预订机票和酒店;而对企业来说,则更像是企业采购行为,比如采购办公用品,或帮助一家汽车公司在全球范围内采购汽车零部件和制造部件。
所以,这更多的是我们的市场进入策略。而从投资者那里获得的资金,将主要用于帮助我们执行这一策略,当然,也包括在硅谷及其他地区招募顶尖的AI及其他领域的专业人才。
主持人:既然你们有这么多企业背景的投资者,他们会如何影响你们的产品路线图呢?比如,他们会直接告诉你们他们的需求吗?这是不是也促使你们决定与Brevis合作的原因之一?因为我了解到你们将使用他们的ZK(零知识证明)技术来开发“ZK Passport”。
Chi Zhang:我们和 Brevis 的渊源很深。其实在Brevis和Kite出现之前,我们就认识了 Michael(Brevis 的创始人),那时候他还在做Celer Network,我也还在做其它项目,我们就是朋友。我联合创始人的研究生同学也是他同学,关系很久了。
支付的核心在于信任,而信任的基础是身份,这一理念受到与Paypal和Visa等行业巨头交流的启发。Paypal作为全球最大的个人身份网络,其成功验证了身份在支付体系中的重要性。Kite旨在打造一个可编程的信任基础设施,将身份、支付和治理融为一体,形成“信任层”以支撑整个支付体系。在此过程中,ZK技术成为实现身份验证和隐私保护的重要工具。Brevis的解决方案在验证层面提供了关键支持,同时也为高频交易场景提供了类似状态通道的处理方案。
Kite团队在构思项目初期便意识到,Agent的交易或支付需求将以机器速度进行,而非人类速度。这种交易模式要求超高频、实时且高吞吐量,但当前主流区块链技术,包括Solana和以太坊,均无法满足此类需求。为实现实时且低成本的密集高频交易,Kite团队曾探索状态通道作为解决方案。在这一过程中,Brevis技术进入了团队视野,其技术特点与Kite的核心需求高度契合,为推动高效交易模式提供了可能性。
主持人:听起来你们正在构建一个经过深思熟虑的解决方案。那么,你们目前是否有设计合作伙伴在帮助你们共同塑造这个系统?或者说,您刚才提到的这些理念,已经是业界的共识了吗?
Chi Zhang:其实我想从两方面来回答。第一,我们确实有一些设计合作伙伴参与其中,有些在我们的投资人名单上,有些则不是,但他们都带来了非常令人兴奋的应用场景和合作机会,我们正在积极推进。
第二,关于这是否是“共识”或“常识”,我会说“是,也不是”。
“是”的部分在于,很多相关的技术和理念其实已经存在了。
但我说“不是”的意思是,你需要一种非常独特的视角组合,以及对区块链、Agent、支付等多个领域的深刻理解,才能真正看清如何将这些要素正确地组合在一起。这也是为什么我认为,目前并没有太多人能够真正把这件事构建出来,或者说设计出真正合适的架构来解决这个问题。
再举个例子,如果你去和做基础设施或架构的人聊,他们会告诉你,在项目初期,可能有上千种方法可以去架构一个系统来解决同一个问题。但当系统规模扩大、流量激增时,那上千种方法会迅速减少到可能只剩下10种,甚至5种可行的路径。
我们投入大量的思考、努力和实战测试,就是为了从一开始就构建那最终能够成功的“5种方法”之一,而不是那在系统扩展后就会土崩瓦解的“1000种方法”之一。
来源:The Round Trip
发布人:暖色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火讯财经立场。火讯财经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如文章涉及侵权, 请及时致函告之,本站将第⼀时间删除⽂章。邮箱:84003434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