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微信限制了第三方应用的跳转,请使用以下方法。

1. 点击右上角的

2.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破壁时刻:花旗与Swift的链上试验,如何重塑全球金融结算的明天?

转载
8 小时前
3366

文章转载来源:RWA研究院

据新浪财经11月21日报道,花旗与金融报文机构Swift首次在支付对支付流程中实现了法币与数字货币的同步结算。这场发生在以太坊Sepolia测试网的试验,如同投入传统金融湖面的一颗石子,激起的涟漪正扩散至全球贸易、资产代币化与央行货币竞争的每个角落。


这项试验的重大意义在于,它首次在支付对支付(PvP)的工作流中,实现了传统法币与数字货币的同步结算。这意味着,一次交易中涉及的链上数字资产转移和链下传统法币转移,能够在原子性、即时性的机制下同步完成,有效消除了长期困扰跨境金融的结算风险。



一、铁幕裂痕:全球结算格局的重塑前夜



当美联储的FedNow系统将境内结算缩至秒级,当中国的跨境支付网络覆盖138个国家,当国际清算银行的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吸纳21家央行参与,传统跨境支付的铁幕正在出现裂痕。这场由花旗与Swift主导的试验,恰发生在全球结算体系多极化竞争的关键节点。


"这不是技术竞赛,而是基础设施主导权的重新定义。"一位参与BIS统一账本项目的匿名专家指出。这种压力迫使Swift必须寻找新的技术突破口。而花旗银行的选择同样充满战略考量——相比摩根大通聚焦私有链的JPM Coin体系,花旗从2023年受监管负债网络试验开始,就坚持探索公有链兼容方案。这种差异背后,是两家银行业务重心的根本不同:花旗的跨国企业客户更需要跨链结算能力,而非封闭网络中的效率优化。


全球支付基础设施的竞争正在加速。香港金管局与巴西央行、泰国央行合作的跨境代币化项目,探索了央行数字货币在跨境PvP和DvP结算中的应用。这些项目与花旗-Swift试验形成呼应,共同推动着跨境结算向更高效、更安全的方向演进。



二、赫斯塔特幽灵:原子结算如何

重塑金融信任



赫斯塔特风险——这个以1974年倒闭的德国银行命名的金融术语,始终是跨境支付领域最危险的幽灵。传统代理行模式中,因时区与系统差异导致的结算不同步,曾让多家国际银行付出数十亿美元的代价。


本次试验的精妙之处,在于用智能合约重构了信任机制。当法币支付指令在传统系统启动的瞬间,Swift协调器立即锁定链上资产,形成不可逆的交易承诺。这种架构不仅解决了跨时区结算风险,更将跨境结算的资本占用显著降低——根据业内估算,这对跨国企业意味着每年数亿美元的资金释放。试验中采用的托管锁定机制,保证了法币转账和链上交易同时完成,彻底消除了交易对手风险。



"我们不是在重建系统,而是在连接世界。"Swift创新总监在2025年新加坡金融科技节上这样解释他们的区块链连接器设计。该方案使金融机构无需直接管理区块链节点或私钥,却能享受链上结算的确定性。这种渐进式路径,恰与BIS倡导的"统一账本"理念形成互补:一个从现有系统延伸,一个从理想架构出发,共同指向未来金融基础设施的融合图景。



三、 最后一公里:RWA全球流动性的破局之战



代币化美国国债市场的快速增长凸显了RWA(真实世界资产)生态的潜力。然而,跨境交易环节的瓶颈制约了其进一步发展。花旗与Swift验证的这套同步结算架构,恰好为RWA的跨境流通提供了关键解决方案。


通过原子结算机制,代币化国债的跨境交易可像本地转账般流畅:欧洲买家的欧元与亚洲卖家的代币化资产在智能合约担保下同步交换。这种能力不仅降低结算风险,更关键的是为RWA提供了符合全球监管框架的合规路径——所有交易记录同时留存于传统审计系统和分布式账本,满足多法域监管要求。


然而现实仍存隐忧。欧盟根据加密资产市场监管法案要求对链上交易执行严格监控,美国证交会至今未明确代币化证券的跨境结算规则。更复杂的是,中国证监会已向部分内地券商发出"非正式指导",要求暂缓在香港开展与RWA相关的代币化业务。这凸显了RWA业务在法律框架上的灰色地带,包括资产确权、数据跨境合规等诸多挑战。


Velo Protocol等机构正在探索解决这些挑战的路径。其开发的Orbit Plus超级应用集成了代币化资产、稳定币及法币之间的实时清算功能,旨在为RWA生态系统提供统一入口。该方案起步于东南亚"一带一路"走廊,旨在为长期缺乏流动性的资产释放流动性,并拓宽全球投资者的参与渠道。



四、 规则迷宫:全球监管协同的破局时刻



试验成功的消息传出后,新加坡金融管理局随即更新了其数字支付代币服务商指引,新增跨链结算的合规要求。这种快速反应印证了监管机构的普遍心态:既期待创新带来的效率提升,又担忧系统性风险的传导。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2025年3月发布了第七版《国际收支手册》,首次将加密货币等数字资产纳入全球经济报告框架。这一分类框架为监管机构明确不同加密资产的性质提供了重要指导,有助于有针对性地制定监管政策。根据IMF的新框架,数字资产被分为可替代代币和不可替代代币,并根据其是否承担相关负债进一步分类。


金融稳定理事会(FSB)等国际组织也在积极构建加密资产的国际监管框架。FSB在2023年7月发布了针对加密资产和"全球稳定币"的高级别监管建议,提出"相同业务、相同风险、相同监管"等原则,旨在提升全球监管一致性,减少监管漏洞。



技术障碍同样不容小觑。虽然以太坊通过最新升级将理论吞吐量大幅提升,但公有链的拥堵事件仍可能导致交易费用异常飙升。根据行业技术分析,生产环境需要比测试网更稳健的架构,目前多家机构正在评估多个Layer2方案,但互操作性标准尚未统一。


更深层次的挑战在于理念的融合。Swift的网络本质上是基于信任中介的多跳架构,而区块链的精神内核是点对点的直接价值转移。银行希望保留资产托管的主导权,而加密原生用户则追求自托管与资产的可编程性。这些结构性矛盾,意味着未来的金融基础设施更可能是一个混合、复杂的生态系统。




五、未来图景:混合金融生态的黎明时分



站在2025年末这个时间节点,金融基础设施的演进路径已逐渐清晰。短期来看,Swift计划将其区块链连接器升级为标准化产品。与此同时,国际标准化组织正在制定的分布式账本技术金融应用标准,预计将为跨链结算提供统一规范。


中期演进将聚焦于央行数字货币的整合。据国际清算银行2025年报告,已有超过70%的央行在CBDC设计中采用互操作架构。这种融合不仅发生在技术层面,更体现在监管协调中——包括美联储、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在内的主要央行,正在建立CBDC跨境结算的监管沙盒机制。


香港与巴西央行的合作项目展示了CBDC在跨境结算中的潜力。双方连接实验性央行数字货币基建,探索跨境PvP和DvP结算在贸易融资和自愿减排量等领域的用例。这种合作模式为其他地区的央行提供了重要参考。


长期而言,本次试验可能催生一个新型金融生态系统。底层是多样化的资产发行网络,中层是专业化结算通道,顶层是央行货币的最终结算保障。在这个体系里,用户无需理解技术细节,即可实现任意资产的无摩擦流转。


这一演进过程将重构互联网的货币服务模式,令其具备可编程性、可组合性和原生数字属性。随着香港《稳定币条例》的实施,稳定币在跨境支付和RWA领域的应用将进一步扩大,为传统金融与去中心化金融的融合创造新的可能性。



六、共建未来:全球协作与标准统一之路



花旗与Swift的试验成功,凸显了全球协作在推动金融创新中的关键作用。国际清算银行(BIS)等机构正在积极推动跨境支付的标准化和互操作性。BIS为支持央行数字货币和代币化资产的全球统一分类账制定了蓝图,探讨了将智能合约创新纳入统一分类账设计的各种应用案例。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新规为全球加密资产监管提供了统一框架。根据IMF的计划,将在2029-2030年前推动BPM7和最新国民账户体系的广泛采用。这一举措有助于各国在加密货币监管上达成共识,减少监管差异和套利空间。


全球监管协调仍面临挑战。不同司法管辖区对加密资产的监管态度存在显著差异,这为跨境结算带来了复杂性。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国际协作,通过信息共享、联合执法等方式共同应对跨国加密货币犯罪和金融风险。



当被问及试验意义时,Swift首席执行官在新闻发布会上意味深长地回应:"我们不是在预测未来,而是在建造通往未来的桥梁。"这句话或许揭示了全球金融体系变革的本质——在坚守稳定与拥抱创新的平衡中,渐进式改革往往比激进革命更具生命力。


如果真如国际清算银行总经理所言"未来货币体系将是混合的",那么花旗与Swift的这次试验,或许正是那个将预言照进现实的关键支点。随着技术标准完善与监管框架协同,这套初步验证的结算通道有望成为连接传统金融与数字资产世界的重要桥梁,为全球贸易与资金流动开启新的篇章。


部分资料的文章来源:

·《花旗银行与Swift完成法币与数字货币PvP结算流程试点》

·《Velo Protocol发布Orbit Plus超级应用助力现实世界资产代币化》

·《花旗和Swift测试跑通了:法币和稳定币能直接互转了》

·《香港金融管理局与巴西中央银行合作进行跨境代币化项目》


作者:梁宇   编审:赵一丹


关于【RWA研究院】


RWA研究院由多位资深金融家、Web3从业者、产业创新者及技术专家联合发起,于2024年6月25日在香港正式发布(全称:RWA Research Institute,简写:RWARI)。


作为国际上最早成立的专业RWA研究机构之一,RWA研究院专注于现实世界资产(Real World Assets,简称RWA)领域,致力于推动传统金融资产与区块链技术的融合。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研究院为投资者与企业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促进实物资产的数字化与代币化,搭建传统金融与数字资产之间的桥梁。


RWA研究院的核心使命是结合政策研究、标准制定与生态共建,助力企业实现资产数字化转型,为全球合规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与战略协同。未来,研究院将持续深化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融合,联合国际机构举办全球产业峰会,探索多领域应用场景,为高质量全球化发展注入新动能。


2025年5月,RWA研究院联合中国搜索、中电数字场景科技研究院等权威机构发起成立“中国RWA产业智库”,聚焦资产数字化领域的全球合规化发展。智库通过三大核心方向赋能实体经济:一是牵头编制《RWA项目评价标准》等国际协作规范;二是构建“资产上链一跨境流通一全球交易”数字化服务链,融合区块链与人工智能技术;三是以香港、深圳为枢纽搭建跨境合规通道,推动绿色金融与跨境投融资创新。同时,智库依托“双链融合架构”(国家级联盟链与跨链协议协同机制)强化技术自主性与数据安全,深化跨境协作与合规治理。



 往期推荐 ·


香港RWA战况升级:EnsembleTX 开启“实战”模式,万亿央企抢跑入局

中阿支付互联:打开RWA全球流动性的“黄金通道”

贝莱德入局质押以太坊ETF:传统金融与加密原生生态的“圣杯”之争

香港证监会严打“分层洗钱”,RWA代币化如何成为金融透明的下一站答案?

告别“一刀切”!美SEC加密监管迎来分水岭,RWA资产如何受益?

64x64

没有AgentOracle,AI经济就是空中楼阁

App打开
64x64

香港RWA战况升级:EnsembleTX开启“实战”模式,万亿央企抢跑入局

App打开
64x64

梳理Tether近期投资的20家公司,“数字金融帝国”的三大战略浮现

App打开
更 火 的 区 块 链 资 讯
分享自火讯财经-长按识别快讯真伪
长按图片转发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