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微信限制了第三方应用的跳转,请使用以下方法。
1. 点击右上角的
2.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文章转载来源: 比推BitPush
过去几年,加密货币一级市场的"打新"场景始终游走于监管灰区。自2018年后,美国用户几乎被完全排除在代币首发环节之外。然而这一格局正在被打破。
在斥资3.75亿美元收购链上募资平台Echo不到一个月后,加密交易所Coinbase再迈出关键一步。隔夜,其官方代币销售平台正式官宣,为美国散户重新打开了合规参与代币首发的大门。

1. 从抢购到算法分配:提升散户参与公平性
以往主流平台(如BinanceLaunchpad、OKXJumpstart)大多采取“抽签”或“先到先得”机制,项目方更倾向吸引大户参与,普通用户能否中签常常靠运气。
Coinbase 推出的平台采用“算法分配”机制,优先满足小额用户的申购,逐步向高额度扩展。这种设计降低了资金门槛,也抑制了高频套利者的空间,使散户有更真实的参与机会。
2. 锁仓与反套利机制:鼓励长期参与,避免上市即抛
Coinbase 对项目方设定强制锁仓期——发行后的六个月内,项目方及其关联实体不得进行场外交易或出售代币。同时,平台引入对用户行为的激励约束:如果用户在代币上市后30天内出售所获代币,未来将被系统自动降配。
3. 信息披露标准化:知情决策,而非盲目跟风
在 Coinbase 平台,项目方必须披露详细资料,包括代币经济模型、资金用途、团队背景、发展路线图及潜在风险。这种披露标准明显高于目前多数交易所 Launchpad 的信息深度。
虽然其他平台也要求一定披露,但多数侧重于营销材料与基础数据,而 Coinbase 强制标准化,力图对标 IPO 市场的招股说明书。这有助于投资者真正理解他们参与的是怎样的项目,而不是仅凭“社群热度”或“FOMO 情绪”下注。
4. 去平台币参与机制:去中心化套利诱因,回归价值判断
目前大多数交易所的打新需持仓平台币(如 BNB、OKB),用户为获得参与资格常被迫购入平台生态资产,从而加剧平台币价格波动并放大风险。
Coinbase 打破这一“代币经济模型依赖”:不要求用户锁仓任何平台币,参与仅需 USDC,并且全程无手续费。平台收入来自项目方支付的固定比例服务费。这种机制让“打新”回归本质——选项目,而不是炒平台。
Coinbase 代币销售平台的首个项目是 Monad( $MON),这是一条正在开发中的高性能公链,主打并行计算、极高的交易吞吐能力,并与以太坊虚拟机(EVM)完全兼容。Monad 背后拥有Jump Trading、Placeholder、Lattice、Dragonfly等多家知名机构投资。

此次公募价格定为 $0.025,相较于此前预市场交易价约 $0.06 有较大折价,市场预期价格将有 2–3 倍的短期上行空间,尤其在 Coinbase 首发的光环之下。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Monad 此次仅释放总供应量的 7.5%,估值约为 25 亿美元,在同类尚未主网上线的 L1 项目中偏高。而生态尚未启动,开发进度较早期,未来表现仍具有不确定性。
此外,Coinbase 采用的算法分配机制会优先分配小额申请,因此即便中签,个人用户的获配额度通常较小,实际投资机会有限。
因此,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Monad 是一个有潜力的项目,但并不等同于“稳赚”。如果参与,建议控制申购金额,以中长期眼光看待项目发展,同时关注其主网上线后的生态建设情况。
Coinbase 的最新动作,并非孤例。事实上,近年来多数主流交易所都在“代币发射”这条赛道上不断加码,从项目筛选、融资设计,到交易上线、生态支持,逐步构建起“发射闭环”。我们常听到的 Binance Launchpad、OKX Jumpstart、Bybit IDO 等,都是这一趋势的代表。
这种从“交易撮合平台”向“一级市场全链条服务商”的演变,既是交易所自身业务扩展的结果,也反映出加密行业正逐渐步入一个更具结构化与标准化的时期。
下面是几家头部交易所的对比情况:
|
交易所 |
打新平台 |
特点 |
短板 |
|
Binance |
Launchpad |
流量大,爆发力强 |
估值溢价高,信息披露不足 |
|
OKX |
Jumpstart |
抽签机制+持仓分配 |
用户公平性差异较大 |
|
Bybit |
Web3 IDO |
社区参与感强 |
上线项目多为初创,风险高 |
|
Gate.io |
Startup |
发射频率高,上币快 |
缺乏强制锁仓,投机氛围浓 |
|
Coinbase |
Token Sales |
合规透明、散户友好 |
起步阶段,仍待验证 |
可以看出,Coinbase 与其他平台最大的不同在于,其设计思路更接近传统金融市场的“IPO + 配售 + 锁仓”流程,试图引导整个代币发行生态从以往的“爆炒逻辑”向“制度建设”过渡。
Coinbase 并不是在复刻 Binance 的成功,而是在另辟蹊径,建设一个更适合合规用户、面向长期投资者的新型代币发行路径。这种模式的本质在于:用标准化流程与风控制度,为加密资产注入稳定性与可预测性。
而对于整个加密行业来说,Coinbase 的发行平台不仅有助于恢复散户参与的信心,更可能成为未来优质项目进入市场的“正门”,减少绕过监管的灰色路径,为一级市场建立新的信任基础。
目前的行业急需爆款项目,也需要一套让普通人可以公平参与、合法参与的发行系统。Coinbase,可能正在为此开辟一条新路。
与其说这是一场“打新创新”,不如说是 Coinbase 在提出一个问题:Web3 的早期融资机制,是否能有比炒作更有序、比抽签更公平、比盲投更理性的替代?通过收购 Echo,Coinbase正在践行“从募集到上市”的一体化通道设想,若 Echo 的发售工具与 Coinbase 的分发与合规整合顺畅,将在美国本土形成标准化初级市场基础设施,提升募资到流动性的效率。
它未必会马上成功,但至少开了一个口子。在未来这个口子是否能成为通往主流合规用户、优质项目的入口,还需时间来回答。
不过,盛宴开启之前,我们或许该先泼一杯冷水:这个早已不缺新币的市场,真的能靠又一个发射平台来拯救吗?Coinbase重构了发行的规则,但或许,它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为一个饱和的市场找到真正有价值的新资产。
来源:比推BitPush
发布人:暖色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火讯财经立场。火讯财经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如文章涉及侵权, 请及时致函告之,本站将第⼀时间删除⽂章。邮箱:84003434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