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微信限制了第三方应用的跳转,请使用以下方法。

1. 点击右上角的

2.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从密码极客到大规模应用,深入探讨加密用户体验

转载
89 天前
5288

文章转载来源: Foresight News

作者:Pzai, Foresight News

从区块链诞生伊始,密码极客立志于构建富有反叛主义和原教旨化的交互环境与架构,这种环境在确保了纯洁性的同时也创造了一定的壁垒。随着越来越多的普罗大众参与到区块链生态的交互中,趋向大众化的用户体验便决定了下一个十亿用户如何在加密的海洋中畅游。

而在传统用户体验设计与区块链的新架构碰撞之时,我们便需要考虑如何将这其中存在的隔阂一一瓦解。本文通过对用户体验架构进行逐一剖析,并结合加密领域的发展史一瞥未来加密领域用户体验的形成过程。

从个人主页到自由货币的范式转移

在人类对自身所构建的信息传播网络的交互中,其范式转移一直是以「年」为单位所计算的。早期互联网上大多都是自托管主页,这些用户基于个体化的联系构建信息网络,相对应的用户所获得的体验更多是基于通过网络所产生的隐性社会联系与归属感(或者说,其本身作为网络的一部分参与体验的构建)。一个很明显的例子是,早期互联网的交流本身便附带了很浓重的意识形态,对语言输出的解构(例如:GM :))也深刻的影响了后续互联网中的传播原语。

随后在网络的集群化趋势下,一群互联网公司开始攻城略地,我们在现在所使用的大部分体验都来源于这一阶段。而范式转移已经开始剥离用户在网络中的主导权,转而通过一系列集约化中心化方式提供对用户的「服务」。可能也是在这一阶段,产品设计者才开始对用户体验进行重视,因为对于集约化的服务而言,为大众所设计的交互环节流畅性决定了其竞争地位,而移动互联网的增长也证明了这一点。当年字节跳动的张一鸣便相信推荐算法本身能够为用户构建更个性化定制化的内容,并且契合用户的心理预期,这就有了后来的抖音。

对于现今的加密领域,笔者认为其在十几年内同时经历了上述两个阶段,前期它作为密码朋克的意识形态衍生和自由货币的代表,用户可以通过多方面进行构建(例如运行全节点或参与技术提案)。后期在巨头涌入的浩浩汤汤中,伴随着资产规模与形式的大幅度增长,用户体验也正越来越成为协议设计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而如果我们将这些范式转移看做是一种线性过程,可以说加密领域是在集群化趋势下对过去意识形态的一种回归,并通过这种回归创造并孕育出新的交互与体验范式。随着大规模应用的临近,我们也正需要找寻这些要素之间的纳什均衡点,所以我们需要对加密用户体验进行进一步辨析。

什么是加密用户体验?

「用户体验」这一词语源自认知心理学家 Donald Norman ,它指一种纯主观的、在用户使用产品的过程中所建立起来的感受。最初作为一个心理学名词,衍生于可用性和人机交互蓬勃发展的上世纪,在计算机技术仍未普及的当年,人们便开始对个体的生理、心理和机器之间的交互过程和结果进行研究,继而孕育了用户体验的诞生。而在认知心理学中,其所定义的用户体验包括三个层次:

  • 本能层:本能层展现了人的本能反应,注重于外观设计和营造良好的初始印象,主要与视觉体验、品牌感受、浏览体验等相关。
  • 行为层:行为层是在应用交互过程中用户使用的感觉,包括功能体验、内容体验和互动体验,主要与应用可用性相关。
  • 反思层:反思层是用户体验的最高层次,其目标在于塑造项目自身的品牌价值,为用户创造难忘的回忆,使用户在使用服务过程感受到愉悦和满足,并在交互过程中获得认同感,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

用户体验的层次关系

在这个研究框架下,我们可以结合加密领域的特点抽象出加密用户体验的层次:

  • 加密本能层:加密项目作为百花齐放的其中一朵,对用户而言良好的初始印象体现在社区氛围的构建与前端展示上,这二者可以为用户提供与该项目有关的初始印象,同时为反思层的体验作铺垫。
  • 加密行为层:在这里我们可以将其拆分为两部分,分别为前端与合约交互,前端可以以合约为基础,在链上资产之上构建出更多样化的体验。例如 Farcaster Frame 的用户交互优化将链上体验与链下可视化进行结合。(而并非只是链上的金融交易)
  • 认同层:在前两者的共同作用下,用户通过理解项目的品牌价值,在社区中培养忠实感并通过各类激励形式赋予用户情绪价值,同时让用户逐步参与到协议治理流程中来,从而让用户成为了一个项目的「忠实用户」,并为协议的增长添砖加瓦。

但在这些层次真正成为加密用户体验的闭环之前,很多项目在多年的发展中仍然没有意识到用户体验的重要性,而因为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与加密领域的特性,导致他们也没有办法完成对用户体验的构建,所以笔者将探讨加密用户体验需要如何超越其本身,甚至超过所有其他的体验。

我们如何构建?

从 Web2 到 Web3 伴随着很多事物的变迁,例如用户如果想在链上进行资产迁移,就不能只记得自己的密码;或者用户想投资链上相关产品就必须承担智能合约被盗风险。这部分学习门槛在用户体验的行为层上体现的淋漓尽致,而也正是这样的门槛让很多的用户望而却步。加密领域所衍生出的独特环境也在为用户体验的迁徙带来了一定难度,体现在以下几点上:

  • 流通体系的隔离:现有用户在加密资产上的大部分流通转移需求都需要通过中心化交易所或出入金(Onramp/Offramp)服务进行,严重限制了体系内外流通的。这部分隔离不仅限制了应用的跨平台可用性(更何谈区块链生态中,每条链之间也各有分裂),而且也间接导致加密项目前端与传统应用相比的体验隔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行为层的感知。
  • 文化差异:早期源自密码朋克的文化渊源带来对技术的极致追求,而与密码学技术相关的领域本身是一个十分小众的圈层,对外界的拓展有限导致弱化对前端交互设计的要求,针对用户的本能反应所做的相关设计非常有限(假设用户本身是懒惰的,那么对于一笔交易而言,最好的呈现方式便是一键处理,但这本身也违背了自托管的设计)。另外对于很多加密项目前端的设计原语而言,由于底层的可组合性强加上代币经济体系的复杂性,相对于传统设计缺乏了一定的统一性,导致用户前端交互流程的分裂,且很多情况下不能获得最优解。(有些 DeFi 协议限制了其 LP 在链上的分布,而用户需要找到协议对应的 DEX 进行交易以获得最佳深度。)
  • 用户可持续性弱:如果在整个加密行业的发展过程中,有一部分用户可以形成长久留存,那么用户体验将成为这些用户的子集。但大浪淘沙,熙熙攘攘间的用户可能完全接触不到能够对自我认同感产生一定重构的加密项目。而事实也证明了,现有加密领域内的产品周期完全不能构建一种传统意义上的可持续性增长。

而加密领域所独有的强可组合性也产生了许多独特的交互层次,这些层次在互通有无的同时也决定了用户从零到一的交互体验。前百度首席产品官俞军曾说:「本质上用户和产品发生的每次交互过程,都发生了一次交易。用户可能没有付出金钱成本,但是可能付出了时间成本、认知和思考成本等。每个交互和体验细节设计,本质上都是在降低用户的交易成本,同时也在增加用户在交易过程中获得的收益」,而 Web3UX 的创始人 Jon Crabb 将 Web3 用户体验分为四层,分别为视觉层、功能层、访问层和技术层架构。

Web3 用户体验的四个层次 来源:Jon Crabb

视觉层

在这一层次上,用户体验的相关设计与 Web2 的设计相对趋同,但由于每个协议所处的生态位存在差异,对应的设计风格也会大相径庭。但总而言之,在这一层上的设计应当提供最大的可访问性,包括减少专业术语的使用、提高协议重要功能的突出性等。

功能层

在 Web3 中,智能合约几乎是所有操作的载体。而基于智能合约所衍生出的算法和资产(如 AMM、NFT 等)创造了不同于传统体系的体验,但这样的构建使交易的理解和执行变的复杂,并且由此衍生出的治理在事实上只有少部分人能够获得入场券,而这恰好是加密项目能够获得用户认同感的关键所在。所以在功能层上我们可以为交易创建自动化策略、统一化体验(例如全链形式的账户和资产同一性 ( 避免资产差异导致的交易受阻 ))、简化前端操作(聚合器)、提高治理本身的功能性、使 NFT 可以在一定场景下发挥对应的效用等。

访问层

用户一般通过钱包(软硬件)进行协议访问,而一个易用的钱包可以大大简化设置流程,现今有很多技术方案正在为这一目标进行努力(例如 Passkey 登录或账户抽象钱包),另外资产的流通层也需要足够多的法币服务商以构建流畅的链上入金服务。在地址可读性上,ENS 和 3DNS 等链上域名服务正在为用户创造具备越来越强可读性的环境以确保流畅性。在将来,我们甚至可以超越现有的互联网交互范式,转而以链上为主参与互联网各项活动。

技术层

其实相比于原有的支付体系,区块链已经可以做到秒级确认,但当它仅仅作为链上经济活动的结算层时是远远不够的。稳定币需求正以显而易见的形式增长,更不用说链上经济活动本身也有足够多的深度等待被挖掘。所以用户体验的技术层构建便是「提速降费」,只要能够以秒级处理大量交易,所有经济活动都会获得共同的繁荣。另外,为了使链上与链下的经济活动连通性增强,需要更多的交易验证基础设施(如 ZK 证明层等)

扬长避短

在今年的 EDCON 上,以太坊创始人 Vitalik 分享了一张有关去中心化推特的变迁史,前者是一个基于简单交易构建的 EtherTweet ,可以看出整个交互界面非常潦草,完全没有社交媒体的形态可言。而后者是去中心化社交应用 Firefly 的界面,可以看出整体的前端展示已经可以媲美推特的界面。

按照前文的框架来分析,后者相比于前者迭代了一些关键点:

  • 前端的统一性:Firefly 带来了对社交媒体体验的「大一统」,划一的界面与交互模式降低了用户的交互门槛,同时聚合的体验方便用户在单一界面下管理复杂的信息流。
  • 缩小体验隔阂:整体对标 X 的界面可以减小用户在交互上的学习成本,进而缩小整体的体验隔阂。
  • 更好的基础设施:可以说,如果没有 Lens 和 Farcaster,Firefly 也只能成为 X Plus 而非去中心化社交的平台,关键在于基础设施为现有的用户打下了比肩并超越原有体验的地基。

未来的潜在应用用户体验构建可以着重关注以下几点:

  • 初期印象引入:项目可以构建其社区的图式(例如一些公链经常会通过 Pepe 等加密知名图式,叠加其主要设计的配色来进行社区 vibe 的增长),同时在前端上与社区紧密结合,使用户可以直接通过社区参与来构建对项目的初步认知。
  • 中期行为构建:通过激励机制和代币经济,在为用户量身打造生态体验路线的同时构建用户整体交互的范式,同时对用户的交互进行即时性反馈,构建一套具备高粘性的可持续性交互机制。
  • 后期认同感:用户的自我价值感通常从行为和感官上一同构建。在前期用户体验构建后,为用户产生的参与感进行巩固(例如通过治理或生态活动),进而提高用户的自我价值感,同时为项目方产生可持续性价值。
64x64

特朗普就职典礼引发全新期待:能否兑现十大加密货币新政?

App打开
64x64

AI领衔主演,22个加密项目集体下场布局AIAgent

App打开
64x64

未来已来,FO.COM 品牌发布会 1 月 9 日将在香港举行

App打开
更 火 的 区 块 链 资 讯
分享自火讯财经-长按识别快讯真伪
长按图片转发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