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微信限制了第三方应用的跳转,请使用以下方法。

1. 点击右上角的

2.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产业互联网:区块链下一阶段的主战场

原创
2025 天前
10289

​​​​

从17年到18年上半年,区块链开始被全社会认知,但18年下半年其仿佛进入了“暗夜潜行的阶段”,无论是币市还是区块链的热度都开始回潮。那么区块链作为一种新的技术和商业模式,它的未来到底在哪儿?我们能不能在下一阶段做出一些突破?

一、区块链的初始应用场景——加密货币的进退维谷

 

首先,区块链作为一种新物种,其发展必须要面对两个问题:一个是它的技术能不能有优势,二是能不能获得适合应用的场景。技术优势代表着新事物的高度,必须比传统事物具有优势,才能让用户接受。区块链在技术上有很多独到之处,比如非对称加密、共识机制等,但他也有一个缺点,即高冗余,还有包括在POW机制下引发的算力竞争,使得区块链的运行效率一直很低,目前商用环境下也只有每秒几千次的交易速度,和现有的移动互联网相比不在一个层次。这些都影响到了区块链的高并发应用。比如用户买一杯咖啡,是不能接受长时间的转账时间的。

 

另外一个问题是场景的选择,代表新事物的有用性。没有使用场景,新技术就像断了线的风筝。区块链可以说是含着金钥匙诞生的,它的第一个应用是比特币,一出世就带有强大的加密货币的场景,短时间内就获得了用户的支持和拥趸,风靡全球。那个时候其实区块链的概念还没有产生。区块链的概念是后人看到了比特币的技术特征才产生了这样一个类别——区块链。所以区块链的迅速崛起和其找准了第一个应用场景是密不可分的。

 

但是目前,区块链的这个应用场景正面临着问题:加密货币的进退维谷。加密货币并不直接对应着收入,从财务的角度没有贴现率做支撑,只要信仰坍塌,价格就会无下限下跌。这和股票债权是不一样的,价格下跌到一定程度,市盈率就会告诉你这支股票的收益风险比已经超过了别的投资品种,就会发出强烈的买入信号。通俗地讲,如果是股票和债权对应的公司或项目,其投资价格总是有下限的。而区块链项目的价格就是对应着共识,价格的下跌是有可能导致价值归零的。

 

另一方面,加密货币的问题还不仅在价格起伏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其面临的法律治理问题。以美国证监会为代表,全球的金融监管部门对加密货币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惑之中,而且已经持续了比较长的时间。困惑的原因,首先在认定困难,很难对加密货币归类。金融监管一靠法律条文,二靠实践认定。而对于加密货币的分类,如果定义为金融资产,没有股息利息;如果定义为实物资产,没有实物形态;如果定义为虚拟资产,没有像软件一样的著作权,很多还是开源的。所以对加密货币的认定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所以美国证监会就采取了一种目前在监管上比较可行的方法,由发行方自行宣称自己发行的通证为证券,这样会就适用于证券监管的法规。18年下半年STO掀起了小小的涟漪,在传统融资渠道性价比不高的项目纷纷想借STO来融资,也有些项目方只是借STO之名,并没有通过合法的交易所进行交易。

 

对于Securitytoken来说,其实映射的是资产,包括金融资产,股票债权,也包括实物资产,对应的是资产份额,和资产证券化没有本质的区别。和Utilitytoken相比,Security token当然是多了现有证券法律法规的保证,但笔者认为,无论是交易效率还是方便程度,比国外早已存在的资产证券化并没有非常明显的提升。从加密货币的角度来说,因为监管一直不明确不清晰,价格一定是忽高忽低,发展受到长期的限制。

 

二、区块链在消费互联网的应用优势及挑战

 

我们看到加密货币这个应用场景现在遇到了问题,那么区块链在其他场景是否能够有突破呢?目前,区块链的应用主要来自消费互联网的两个具体场景,一个是社群,一个是共享经济。

 

在区块链出现以前,社群在互联网时代就已经大行其道了,它是一种特定场景之下人际关系弱连接的开放组织。前几年社群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以Facebook为例的一大群社群企业纷纷登录资本市场。但是Facebook也暴露了一些问题,比如隐私的问题,怎么对社群人员进行激励的问题。最近扎克伯格提出要对Facebook进行再造,再造的核心就是以区块链的技术和通证经济的加持,说明他们希望用区块链来改进目前的问题。

 

在社群经济方面,区块链至少有两个方面的优势超过了传统互联网。一个是去中心化,区块链能够保护隐私,对数据进行确权。这样就杜绝了平台巨头来窥探你的隐私,或者出售本身属于用户的数据,因此建构在区块链上的社群有革命意义。第二个是通证的激励作用。互联网社群的基本逻辑是使用归用户,价值和收益归平台,用户不会获得应有的价值回报。而区块链社群一反“羊毛出在猪身上,让狗买单”的互联网模式,而是所有成员共同创造,共同分享的模式,所以在这方面区块链是有优势的。

 

在共享经济方面,区块链也有独特的优势。互联网的共享平台其实是共享的信息发布平台,会抽取一些费用,本质上是中介平台。平台越大,获客能力越强,垄断性就越明显,对共享资源的提供者和使用者的盘剥就会越严重,即中介费越高。这就会出现一种悖论,表面上平台和资源使用者提供者之间是合作关系,但其实背后是一种博弈关系,使得大家相互算计。

而区块链的共享平台不一样,由于通证指向整个共享社区的价值,所以平台和所有的成员都致力于把平台做大,让社区不断增长,所有人的利益都是一致的。所以区块链共享才是真正的共享经济。

 

但是目前,我们也没有看到区块链在社群或共享经济上有立竿见影的发展。笔者认为还是用户习惯和技术进展的问题。无论是区块链社群还是共享平台都面临着效率低下的问题。现在很多传统的币圈用户是以投资交易为主,所以他们愿意忍受效率的低下。但是社群和共享平台最终还是要给广大传统用户使用的,他们要运用区块链和通证来进行生产生活。普通用户很难忍受这种低效的交易和应用。另外现在用户的使用区块链应用的门槛也很高,比如钱包的私钥、助记词等,比现有的支付宝、微信等支付工具麻烦很多,用户会觉得非常不方便。

 

从2017年到18年,笔者也参加了很多区块链项目的孵化,大多是社群和共享经济领域的。区块链项目孵化的中心环节是帮项目方设计商业模式,包括通证经济设计和使用场景设计等,都受到了项目方的认可和称赞。但是一进入实际运行环节,就产生了很多抱怨。表面上看是项目方获客(真正的用户和使用者)困难,但实际就是区块链系统的效率低下和不方便。用户是绝对不能忍受系统的繁琐和延迟的,要想占据主流的商业应用,就必须解决效率的问题。目前的区块链系统就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

 

三、区块链落地的未来——产业互联网

 

那么区块链的出路到底在哪呢?我认为区块链在产业互联网上会是一个突破。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很多产业大佬都在鼓吹产业互联网,是继消费互联网的下一个风口。一直以来,和普通消费者相比,企业界在引进新技术新模式方面的动力都更强。因为用户消费都是为了方便舒服,没有人是为了挑战技术。而企业就不一样,大批的企业热衷于使用新技术新模式弯道超车。

 

中国是一个产业大国,让产业界对新技术和新模式引入有这样强的持续热情,主要是来自对财富创造的渴望。信息化、“互联网+”、数字化转型等这些概念都是产业对新技术新模式不懈追求的提现。另一方面,最近几年中国企业的外部环境比较窘困,无论是中美贸易战、产能过剩,还是互联网企业对传统企业的降维打击,传统企业在这种重压下本能地想要寻求突破,这种突破就要靠转型实现。

 

产业互联网到底包括哪些领域,和区块链有什么联系呢?笔者这里想从连接的角度对产业互联网进行分类,分别是:机器互联、人机互联、生态互联。机器互联主要指物联网。比如以前做的自动化,就是让机器互联起来,但是其深度广度都远不能和物联网相比。今天的物联网的实现是要让机器互联实现泛在,无所不在和开放的模式,不是过去在一个封闭范围内对有限设备的连接,而是可以进行非常远程的控制,实时的连接。笔者认为物联网在深度、广度和实时连接这些方面有了质的提升。特别是即将到来的5G时代,我们可以在广域网上把所有设备连接起来,实现我们梦寐以求的全自动工厂,3D打印,无人工厂,远程实时在线监控等。这些都依赖于物联网得以实现。

 

更有意义的,从价值链的角度,把企业原来属于企业内部的封闭流程解耦,把流程都外包出去,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我们现在外包主要还是少量、大块的外包,以后的外包的颗粒度会更细。物联网的到来,意味着专业化的最后一道屏障被打开了,集中和分布式的运营可以同时实现,这样的效率就非常高了。

 

第二个方面是人机互联,主要指人工智能。自动化、信息化的时代,人机实际上是分离的,人做分析、预测、决策等智力工作,机器主要做执行工作。而当人工智能深度进入工业之后,机器将会代替人做一部分智力工作,或者与人合作完成智力性工作,也包括将人的智力提升,做一些以前人做不了的事情。比如CPS信息物理系统,人工智能可以直接用于排程、排产,意味着在生产组织方面的革命。GE做了Predix平台,远程在线收集设备运行状态,企业在设备运行方面可以由这个平台进行指导,降低设备维护的成本。

 

所以说,在工业人工智能的推动下,企业的运营模式将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可能会出现一些我们过去虽然已经提到,但其实没有广泛应用的东西,包括我们较大规模的以需定产,将来的拉式生产将彻底取代推式生产。直到现在,拉式生产和推式生产是并行的,有一部分行业,现在仍采用推式生产,将来就完全可以转型为拉式,通过需求拉动生产,如此自动化排程可以极大地节约生产成本。

 

第三个方面,生态互联,主要指向区块链。利用区块链的技术和机制,让企业和企业之间,企业和客户之间,企业和员工之间,通过区块链建立起线上的紧密连接,最终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这种连接,可以把线上的高速度和线下的可靠性结合到一起,实现生态合作的高效和无忧。这种生态互联,还能够极大地激发所有生态中利益相关者的积极性,收到一种不用扬鞭自奋蹄的效果。

 

区块链如果在这一波的产业互联网浪潮当中,能够做到三分天下有其一,也就意味着它得到了整个的这个经济界,企业界的广泛接受和认可。社会上也不会再有人认为区块链老虎不咬人。区块链还是有非常广阔的应用,也不会有人在指责我们只能发币炒币,这样一些非常尴尬的评价。笔者也把区块链用于企业的转型升级称为区块链转型,从B端到C端,从区块链转型入手,使我们现在能够把握到的这样一个主流的方向。

 

 

四、区块链在产业互联网中的具体应用场景

 

区块链转型在产业互联网的应用,具体有一些什么样的这个场景呢?笔者提到了两个场景,一个场景是企业间集成。过去,笔者在大型企业里长期从事企业信息化方面的工作。那个时候的信息化,一直围绕着企业内部价值链的整合来做文章。从孤立部门的应用,到后来把部门的应用连接起来,然后形成企业级的应用,通过ERP的技术和service+总线,实现企业内部的集成与整合。

 

但是企业和客户之间,和上下游之间,和这个各种各样的服务商之间呢?这些弊端的合作还主要依赖于线下。原因不是互联网的网速不够快,也不是说各自的数据不够全,主要问题还是企业间缺乏信任。信任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对账,第二,保密,一些数据也是商业机密。

 

当企业里发起一个采购的活动,在我们这个企业内部,走流程需要很长时间。首先内部要走流程,决定买还是不买,再定供应商。通过招标决定供应商之后,签合同,产品的验收,结尾款每一步都需要审批。好比像打枪的过程,装子弹,瞄准,扣扳机,退子弹壳都需要审核。

 

这样的审核似乎没有意义,其实不然。作为为企业信息化的分管领导,笔者试图推动流程再造,但发现这太难了。因为这样低效率的审批流程其实是防范风险的一个手段。如果没有繁杂的审批过程,尽管实行放权授权,意外总是不可避免。比如说,正常的验货付款过程,如果付款时没有额外的审批了,验完货自动付款,常常会有想象不到的事发生。主要原因还是甲乙方之间缺乏信任。人为的让乙方和甲方之间的合同执行更长一点儿,有些问题就会暴露出来。于是大家开始考虑让信息流实现共享,数据库流程对接。

 

问题在于,第一,涉及到商业秘密,数据库跟对方的数据库对接等于企业没有秘密可言。第二,知道了数据,也不能够完全让流程非常顺畅的跑起来,核心还是信任问题。

 

区块链就是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通过非对称加密,企业可以决定提供什么数据,什么数据不用提供。用分布式记账的来解决,双方的这个审核和对账。利用智能合约把流程串起来。这有一些场景底下,数据不用提供,只需要提供代表这个数据的哈希值。因为不管你数据多么复杂,多么大,只要数据稍有变化,它一直就有变化。

 

在智能合约的环境下,数据不需要被提供,只需要告诉yes和no。我方相信,对方背后一定是有真实数据支撑。由此可以在不动对方数据库,不看数据的情况下,完成信息流的集成与整合,做出判断。

 

对以上场景进行延伸,人工智能的真正价值在于协同分析和计算。但如果一个企业完全掌握某一个事物的所有维度的数据,他拥有完整数据的所有权,那进行数据的协同分析,当然也非常方便。但是只要你多个维度的数据,是在不同的企业中所有,甚至是在用户或者其他生态成员所有,那你问题就严重了,担心传播风险,数据挪用,谁也不愿意把数据拿出来给别人使用。与数据的协同分析的收益相比,它的风险,可能大家更看重。

 

也可以由此预判,区块链可以提供一个安全的数据共享和这个协同分析的环境。数据可能是可以是加密的,也不离开本地,而通过协同和和计算,让这种数据的合作成为可能。所以说,区块链也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一个基础设施,因此笔者认为在集成与整合方向,区块链会大显身手。

 

区块链转型第二个场景是大规模分配。大规模分配不但是指企业内部的分配,也更包括对合作者,对客户,对员工进行分配。不但是包括我们一般意义的理解的在事后的分配,还能够在事中进行实时的动态的分配,甚至于,每天进行分配,不是秋后算账,而是每天都能进行分配。分配不单指像积分一样兑换产品,也不限于分配收入,分配利润,分配价值,甚至能把分配折成股权,让曾经帮助过企业的人来分享企业的发展。

 

蔚来电动车的创始人叫李斌,前一段时间,他承诺早期买过蔚来汽车的客户就会得到蔚来汽车的股份。但是技术上,如果没有区块链支持不太容易实现,因为买车的客户会比较散,现行的法律不支持直接拿到股份,折算可能无法避免。折算中也有信任的问题,从而情况可能比较复杂。但是相比于小米的做法,已经有了很大进步。小米公司的创造其实基于公司本身,雷军,同时也包括小米手机的购买者和为这个小米手机的设计提供意见的米粉。

 

在未来,谁先能认识到这一点,并且率先采取行动,最先的与客户分享,其商业模式,管理模式和组织形态应该就能实现,计划就更容易在竞争中胜出。这种全面动态面向价值的大规模分配,它有赖于区块链的根本属性。首先是基于链上不可篡改的共识,参与人要对这种分配放心,要相信代码胜过人的承诺,相信智能合约这种可编程的合约能够实现刚性兑付。同时,这种共识能够做到面向大量的分配个体,那么能够做到在众多的陌生人之间达成信任,这个就是我们说的大规模。

 

比如说企业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假定有几十人合作,或者几十个企业合作,根据协议仍然分得清账,但是当几万个个体在合作,几万家小微企业在合作,卖一款产品,或者从事一个行动,且是一个短暂的商业行为,分账便存在问题。区块链可以解决面向大量的分配个体的问题,此处的分配不仅指大家合作,也包括对客户,对合作者,对上下游。

 

第二,其根本属性来自于精确性。它可以切分到极小的一个颗粒度,把分配完全落实到人头,落实到一个具体的事件。那这种精确性传统分配是没法想象的。

 

第三个,实时性,可以按天将时间无限细分,满足即时激励的要求。

 

激励要那么及时吗?如同网络电子游戏,其游戏环节大多都是及时激励机制,因此吸引年轻合作者,员工。相比于过去的年底分工,及时奖励机制更加吸引人。

 

分配和激励是一个硬币的两个面。某种程度上,分配到位了,激励就自然到位了。过去,由于这个收益分配不清,我们就把一个大组织划分成很多小的组织,比如阿米巴经营形成很多小团队,先在团队层面分配,团队内部自行分配,类似于层层的承包。这其实是一种不得已的权宜之计,如果有了大工作分配的技术和模式,这类问题应该能够做到迎刃而解。

 

区块链技术的不可取代性在于它与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有一个大的区别。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往往都是让企业更高,更快,更强,大企业清楚知道这是一个增强型的技术,它不太容易或者不会特别多的引起商业模式的变化。可是区块链技术则不然,区块链技术,它本身含着机制的层面,且更容易产生新的商业模式。这也是我们现在对于商业模式研究的一个重点。同时,它也非常适合于小企业去创业,小企业把区块链怎么样跟大企业进行结合,这是我们应该研究的一个方向。

 

因此,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某种程度上讲,比较适合大企业搞,小企业很难超越。因为它技术的优越性,无论是哪个企业家一眼都能看出来,那剩下的就是花钱,舍得投入。可是区块链的好处,不是每个人都能一眼看出来的,它需要在商业模式上采取些非常大的创新,其中有一些反常识,非常拧巴的逻辑,这就使得小企业用这个区块链技术来武装大企业,来改变大企业,有了这样的一些空间。

 

对于未来两到三年,笔者预测产业互联网会成为区块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主战场,希望朋友们赶上产业互联网这波大潮,得到长足的发展。也使得区块链,找到下一阶段的出路。

火币区块链应用研究院

​关于我们:

火币区块链应用研究院(简称“火币研究院”)成立于2016年4月,于2018年3月起全面拓展区块链各领域的研究与探索,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区块链领域的技术研究、行业分析、应用创新、模式探索等。我们希望搭建涵盖区块链完整产业链的研究平台,为区块链产业人士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与趋势判断,推动整个区块链行业的发展。

火币区块链行业周报是火币研究院推出的区块链行业周度报告。该报告主要包括市场整体回顾、大类项目表现情况、数字资产生产与代码更新状况等技术能力分析,以及区块链行业要闻和一级市场项目进展等方面进行细致的梳理与回顾,有助于投资者及时、快速的把握市场整体脉搏,紧跟发展趋势,以多样化的分析维度了解行业最新进展。

联系我们:

咨询邮箱:huobiresearch@huobi.com

简书公众号:火币区块链研究院

Twitter:Huobi_Research

Medium:Huobi Research

Facebook:Huobi Research

免责声明:

1. 火币区块链研究院与本报告中所涉及的数字资产或其他第三方不存在任何影响报告客观性、独立性、公正性的关联关系。

2. 本报告所引用的资料及数据均来自合规渠道,资料及数据的出处皆被火币区块链研究院认为可靠,且已对其真实性、准确性及完整性进行了必要的核查,但火币区块链研究院不对其真实性、准确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证。

3. 报告的内容仅供参考,报告中的事实和观点不构成相关数字资产的任何投资建议。火币区块链研究院不对因使用本报告内容而导致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除非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读者不应仅依据本报告作出投资决策,也不应依据本报告丧失独立判断的能力。

4. 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研究人员于定稿本报告当日的判断,未来基于行业变化和数据信息的更新,存在观点与判断更新的可能性。

5. 本报告版权仅为火币区块链研究院所有,如需引用本报告内容,请注明出处。如需大幅引用请事先告知,并在允许的范围内使用。在任何情况下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64x64

SolanaETF获批前景:从“几乎无望”到“2025年底前可期”,当前有哪些挑战?

App打开
64x64

专访Polkadot缔造者GavinWood:因过于超前经历了哪些误解和挫折?

App打开
64x64

交易机器人存在的跑路风险,UTONIC的AVS+MPC方案可以解吗?

App打开
更 火 的 区 块 链 资 讯
分享自火讯财经-长按识别快讯真伪
长按图片转发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