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微信限制了第三方应用的跳转,请使用以下方法。

1. 点击右上角的

2.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黄震:区块链等底层技术推动金融创新不断涌现

转载
2486 天前
17229

3月1日,由《华夏时报》发起的“2018 年网贷备案进行时——两会看互联网金融研讨会”在北京举办。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提出,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这五项底层技术,正在不断地迭代升级,将推动金融创新不断涌现。
黄震提到,近几年比较关注技术如何影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简单来说,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这五项属于底层技术,在不断的迭代升级,驱动创新发展,这些技术就像一列车,不断运转,这时已经很难刹住车。
而这些科技都可能跟金融相结合,因为这些技术建立在两个基础之上,一是普遍的用户参与。比如,用户都变成网民、移动网民,他们可以随时随地参与金融活动,接受金融服务,极其便利。在大量用户并发性参与过程中,如何进行有效监管?也就是行为监管,成为这一时代背景下的金融风险管理与监管趋势。
二是数据。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要处理的核心资源是数据。数据积累到足够大并加以加工处理后,可以不断地被转换为金融资产并为金融提供服务,数据成为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兵家必争之地”。
黄震提出,目前有两个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第一个问题,经过四十年的改革开放,百姓手里有一定的积蓄,而面对通货膨胀这些积蓄如何保值、增值?现在数字货币和数字资产,让参与者感觉发现了一片新大陆,希望通过投资或许可以实现资金保值。
第二个问题,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随着金融机构监管趋严,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将进一步加剧。用什么方式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底层技术的发展可能会不断出现新途径、新工具。
在这种背景下,创新科技推动的金融创新还会涌现,监管部门也将更多的引入监管科技进行更为高效的监管。
如何防互联网金融风险?黄震认为,需要软法先行、硬法托底、柔性监管、动态合规。
黄震提醒,在防范风险过程中,留有一定弹性和缓冲是必要的。要小心金融风险转变为社会风险。例如,某一平台虽已暴露风险,但老板没有跑路,相关部门提前将其关掉,结果会导致投资人不是向平台问怎样能取回自己的放贷款,而是找政府。
“金融风险的转变,从单个事件变成社会事件,这是要高度警惕的事情。”黄震说。
可以看出,法律不完备是其天然属性。法律有漏洞;法律会滞后;法律会有冲突。不要指望立法者可以把所有问题解决。不同部门对同一个问题可能有不同规定,执法尺度也会不一样。
黄震主张软法治理,市场交易形成的规则最为基础,监管机构应引导、鼓励互联网金融从业机构形成企业标准,并由此提炼并形成行业标准, 最后形成社会组织的自律章程。在软法治理的基础上,监管层对软法进行调研,把适当部分上升为硬法。
同时,监管要软硬结合。这涉及到金融科技和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边界,要把法律底线真正守住,同时对于没有明确规范的地方,可以稍微宽松一点。给从业者留有一定自主探索空间和博弈机制,行业才能形成更好的规则,形成良法和善制。
针对目前从业机构普遍反映对于新政策的出台缺乏有效沟通渠道问题,黄震认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比如建立起一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与从业者进行定期沟通的机制,搭起从业者与监管机构的沟通平台,把从业者、从业机构的呼声和创新规则传达出来。
动态合规需要监管者根据情况的发展不断出台相应的政策,同时从业者、从业机构也要不断学习,需要积极参与和了解政策的过程,更好地把握政策,同时做好内部风险管理,形成风险管理机制,及时将外规转换成内规。
谈及备案问题,黄震提出,首先机构做好内部合规管理,建立一套相应制度,设置专人负责,做好内部合规管理的一系列设置。
在防风险这个背景下,黄震认为监管不论对正规金融机构还是非正规金融机构都会有所加强。建议从业机构提前做好安排,特别是做好风险防范和风险处置预案。


64x64

观点:此次下跌只是一次常规的市场震荡

App打开
64x64

OSL交易时刻:BTC距历史高点回调超11%,分析师认为属短期波动

App打开
64x64

特朗普项目WLFI大举买入4500万美元代币,背后的核心决策者都是谁?

App打开
更 火 的 区 块 链 资 讯
分享自火讯财经-长按识别快讯真伪
长按图片转发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