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微信限制了第三方应用的跳转,请使用以下方法。

1. 点击右上角的

2.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人工智能与区块链下的医疗革命:自己看病,还能挣钱?

转载
2476 天前
9597

   

       果不其然,2018年的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区块链奏响强音。

  区块链“去中心化”的模式与今年达沃斯论坛的主题“在分化的世界中打造命运共同体”十分契合,在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施瓦布看来,区块链将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关键技术。

  健康,已被公认为是继“衣食住行”后的人类第五大刚需。包括区块链技术在内的科技革新,将如何改变延续多年的传统医疗模式?人们在未来真的会自己给自己看病吗?

  2月5日,《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专访了刚刚参加达沃斯论坛归来的区块链专家、全球第一个AI医疗链(天医AIDOC)亚太区顾问、前百度大数据业务负责人吴诗展。


  人工智能如何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

  在吴诗展看来,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与慢性病患病率增加,在医疗记录、诊断数据等信息严重不对称的现状下,区块链植入大健康的新模式必定会惠民,智能医疗硬件的普及也将让人们的生命体征数据更精确。

  首先,科技的进步将体现在诊疗效率的跨越式提升。

  “目前一个患者就诊,需要先分析医疗记录,包括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例如病人病历、患者信息,包括影像数据、化验结果、检查结果、手术记录、实时监测的各种数据等,通过分析这些数据,为患者提供多种治疗方案,并且对方案进行排序,给出医学依据,医生就在这些方案中挑选出真正适合患者的诊疗方案。”吴诗展说,“现阶段医疗资源分布不平均的现状决定了这一诊疗过程非常复杂和漫长。”

  吴诗展认为,现有诊疗过程中有大量可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效率的空间。比如智能影像辅助诊断技术,它极大地方便了医生快速对病人病情作出判断。“应用这项技术,每张胸片的读片时间仅为10ms,有效提升医生阅片速度30倍,人工阅片量减少90%,并且使漏诊率下降40%以上,大大提高了影像科医生的工作效率。”

  除了智能影像辅助诊断,医生还需要对病历进行分析,进而实现病历数据化,这就涉及自然语言理解技术。据吴诗展介绍,目前业界已经商用的智能单据识别平台是一款加入了深度学习的OCR(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光学字符识别)文字识别产品,覆盖全国所有三甲医院以及国内大部分主流县市级医院的3000多种化验单格式,支持化验单指标项的识别和医学语言的智能理解,识别准确率达到97%以上。“这项技术解决了医疗数据标准化收集整理的问题,实现了电子化病历的第一步。”


  个人生命体征全面数字化

  目前,医疗数据正在呈现爆发式增长。据IDC预测,到2020年全球医疗数据量将达到40万亿GB,大约是2010年的30倍之多。

  医疗数据虽然浩如烟海,但存在严重的数据孤岛问题。“体检是体检的,医院是医院的,初查和复查的数据各自割裂,各个医疗机构之间也不互通。而大数据是中心化的,没法做到可追溯,也无法确保数据不被篡改或损毁。”吴诗展说。

  在现阶段,区块链应用于医疗行业具有天然优势。吴诗展表示,区块链本质上是一种分布式记账技术,从数据角度可以将其看作一个去中心节点的数据库。“由于各方行为都是可追溯的,确保数据不被篡改或损毁,因此区块链的自身技术特点更加适用于医疗场景。这就是区块链能破局医疗改革的关键,也是科技帮助普通人管理健康的最值得期待之处。”

  具备天然技术优势的区块链可以解决医疗行业哪些现行痛点?具体来看,区块链分布式的结构可应用于医疗数据共享;不可篡改的时间戳特性可解决数据和设备追溯及信息防伪问题;其高冗余度及多私钥的复杂保管权限的优点可解决目前医疗信息化技术的安全认证缺陷等。“这使得我们可以通过区块链技术,建立起一套互信共享的机制,规范医疗行为,进而为在医院、医保、医药之间建立起透明可信的新型关系提供了一条创新途径。”吴诗展说。


  自己看病,还能挣钱?

  抽象的概念如何具化为现实场景?吴诗展介绍了与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结合的“比特数字人”概念。

  首先,比特数字人是个人生命体征的全面数字化。“人们通过可穿戴设备、智能硬件、传感器等,将人的体征数据、健康数据和疾病数据源源不断地上传到天医链中,形成用户本体在网络中的数字化映射对象,使得量化健康管理成为可能。”

  其次,天医链网络将对实时体征数据进行解析,能够及时发现体征数据异常,防范未知疾病风险。“我们的各种生命体征,都会被体内或体外的各类智能医疗设备实时或准实时地数据化,整个人被数码化。当身体略有异常时,数据出现波动,这些设备先于我们人类得到感知,并通知我们就医,一部分疾病还可以通过网络将相关身体数据直接传输给人工智能医生,由其进行辅助诊断,对疾病数据进行预判和分析,最后由人类医生进行确诊和治疗,医疗机器人进行手术。”吴诗展说。

  这个听上去十分超前的“情景”实际上已经出现在影视作品里。在2017年火爆全球的好莱坞电影《太空旅客》中,女主角用太空舱中的人工智能医疗机器人对男主角进行救治,医疗机器人对男主的生命体征进行了全面分析,并给出了一系列救治方案,最终手术得以实施。

  银幕中的场面距离现实也许并不遥远。吴诗展说,“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用穿戴设备、健康管理App、智能硬件甚至是智能家居、传感器等设备,实时上传自己的体征数据,获得人工智能医生给出的健康管理建议和诊疗意见,非常方便地获得医生、医院、技术服务商、保险公司、基因公司和健康管理机构提供的各项服务。”

  最不可思议的或许是,未来看病也许会从“花钱”变为“挣钱”。吴诗展介绍,“我们不仅不需花费高额费用,就可获得体贴入微的人工智能超能医生为你的健康保驾,而且患者上传的体征数据,关联数字身份后还可以通过‘挖矿’等形式获得代币奖励,进而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收益。”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作者: 曹煦)


64x64

交易机器人存在的跑路风险,UTONIC的AVS+MPC方案可以解吗?

App打开
64x64

如何抓住下一个Meme百倍收益?先建立科学选币体系

App打开
64x64

美国SEC主席Gensler下台倒计时,继任人选或为律所合伙人

App打开
更 火 的 区 块 链 资 讯
分享自火讯财经-长按识别快讯真伪
长按图片转发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