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块链+产业联盟”《区块链赋能实体经济》分享系列之:区块链转型——第三次企业转型

原创
2105 天前
16781
火币资讯

“中国区块链+产业联盟”《区块链赋能实体经济》分享系列第九期:分享嘉宾王澜,转型创业理论提出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科技部高新项目评审专家,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副秘书长,辽宁大学商学院教授,区块链工场创始合伙人。研究方向为企业转型与商业模式创新,主要从事投资孵化业务,成功投资孵化多家移动互联网/Al/区块链企业。曾任央企神华神东煤炭集团副总经理。


今天笔者想讲的题目是“区块链转型”,这是我个人提出的一个概念,意思是区块链如何应用于企业转型或者企业转型如何运用区块链。本文将讨论三个话题。

第一:从区块链行业的视角来看,现在应该解决两大问题,分别是什么。

第二:从企业的视角来看,中国企业三次转型的主要内涵、逻辑是什么,我们从里面怎么发现区块链的着力点。

第三:如何解决区块链转型核心应用。结合我目前正在从事的区块链孵化实践,把前两个话题进一步展开和延伸,和大家一起分享相关理论和实践的最新探索。

去年注定是区块链发展史上具有标志意义的一年。一方面以比特币、以太坊为代表的各种加密数字货币就好像过山车一样,从令人眩目的历史新高跌落到一年前价格水平的低谷;另一方面,与去年年初充斥舆论界的一些概念,包括区块链革命、改变人类生产关系等宏大命题相比,区块链的大规模商业应用,的确“千呼万唤不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这难免让大家怀疑区块链这杆大旗还能打多久?

 

一、区块链应用的两大问题

具体来说,区块链在应用领域存在着两大问题。

1、革命不落地

首先,奢谈原理和理念,但是少谈或者避谈其中的商业逻辑。媒体和论坛要么大讲特讲密码学、分布式技术等原理,要么大讲特讲乌托邦式的社会学、经济学的理念(这里边其实还包括不少伪社会学、伪经济学的观点),但对于具体的商业业务应该如何开展、区块链到底能给企业带来什么样的改变,却语焉不详。企业界搞不清区块链能够干什么,怎么谈应用呢?区块链革命怎么能落地呢?

其次,大讲特讲一些机制,却刻意回避了效率问题。任何一项技术或者机制,如果不能帮助商业活动大幅度降低成本或者大幅度提高效率,自然也就没有说服力。德鲁克曾经说过:一项颠覆式创新,如果不能带来效率超过30%的提升,那么这个颠覆式创新是没有生命力的。在这里我们讲到的效率,并不单纯指类似每秒TPS一类的技术效率,更包括商业运作的效率。比如当年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如果不能够带来农业生产效率的改善,就不可能在中国广大农村全面开花,也就不可能有生命力,今天区块链也依然如此。

再次,“革命不落地”的第三点,是过分强调了金融场景,回避了运营场景。金融当然是重要的,是经济的血液,但也不是万能的,如果项目都以融资为目的,而没有大规模和广泛运营的应用作为基础,那么炒币崩溃当然也就在所难免。一个区块链项目,没有运营场景,就没有真正意义的使用者社群,只有炒币社群。一旦币价下跌,马上“树倒猢狲散”。

2、改善不给力

第一,出现了大量的“面子工程”。笔者曾经走访过一个联盟链技术开发企业,这个企业已经给一批大型的、知名的机构实施过项目,看上去轰轰烈烈。但经过详细询问发现,其实有很多机构客户(包括一些金融机构)的“数据上链”根本就是花架子,没人用,智能合约也没有运行起来,这种为了上链而上链的例子应该说比比皆是。

第二,仅仅解决了一些边缘性的需求。目前,虽然区块链在很多领域好像四处开花,但仔细研究并没有什么能够让人眼前一亮的重大变化,都是在企业边缘化应用上面打转转,没有触及到企业运营与管理的核心。作为一种颠覆式创新,从边缘需求入手本来无可厚非,但如果把边缘化的应用吹得神乎其神,就难免让大众感觉到“雷声大、雨点小”,“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长期在边缘上绕圈,也正说明区块链的商业化进展并不顺利,我们对区块链的商业思考也不够深入,实践更没有跟得上。

第三,区块链应用还停留在企业的既有需求上,没有做到引领需求。商业史上有一个著名的故事。老福特在发明汽车之前,也曾经进行过市场调研,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当被问到对目前的交通有什么需求时,大部分消费者都提出需要一匹更快的马。假如福特仅仅依靠这种既有需求,就不可能发明汽车,而只能去马场养马了。同样,目前在区块链应用领域,虽然触及到了企业间的信息集成与整合,但都还是企业提出了既有需求在先,技术公司不过根据企业提出地需求进行了一些技术实现,远远没有做到引领需求,当然也就不可能产生什么大规模的商业应用。

总结一下:笔者认为区块链要发挥大的作用,就一定要直面商业的本质。区块链应该实现“从金融场景到业务场景”、“从边缘应用到核心应用”、“从小幅改善到大幅提升”这样三个转变,才能够站在商业应用的主流,才能够形成切实可行的有效解决方案,甚至创造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新范式。

讲到这里,一个核心的命题就出现了:把以上几点概括起来,我们可以透视到,区块链的关键是要站在这个时代的前沿,想清楚商业逻辑,在于能否支持企业运用区块链实现转型。如果不能支持企业转型——商业活动的重大改变,区块链就没有价值。

 

二、中国企业的三次转型史

笔者多年来研究企业转型,也曾经在央企长期从事信息化工作和管理工作。站在企业的角度,企业应用新技术的过程,其实就是新技术支持企业转型的过程。

笔者发现中国企业和西方企业有一个显著区别——由于西方的工业化进程很长,长达数百年,在其间不断有新的企业诞生,起始时间的不同,发展阶段当然也就各不相同,因此,他们不会同时面临转型的问题,转型总是部分企业的部分问题。而中国由于长期以来都在搞计划经济,民营企业几乎都在改革开放以后成立,主流企业的发展阶段差不多,都在同一时间开始搞企业,搞的方法也差不多,遇到的共性问题比较多,反映出很强时代感。

所以中国企业的转型形成了比较明显的阶段性。

1、中国企业转型的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上个世纪的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到本世纪的前十年,中国企业大体上进行了工业化转型,中国也从一个农业国家发展成为工业国家。从本世纪初开始一直到现在是第二波转型,是围绕互联网的转型,企业纷纷进行了互联网化。第三个阶段我判断将围绕区块链转型展开。这是笔者的研究成果。

第一阶段:工业化转型。中国形成了一系列跟工业化相配套的基础设施,最主要的基础设施是形成了公路、铁路、港口,以及与之配套的汽车、轮船、火车、集装箱这些运输工具,组成了遍布全国、连通全球的物流网络。同时还有机器在生产中的广泛运用,替代了手工操作,提升了生产效率。我们把这类更新换代并且广泛应用的技术总体上称为“基础设施级技术”。物流网络和机器就是工业化转型时代的基础设施级技术,把过去千千万万的小作坊联合起来,形成了大规模生产。这个阶段的转型应该说已经结束,中国的企业已经完整、系统地掌握了怎样创建、运营和发展工业企业的问题,掌握了高效、低成本构建以产品为核心的价值网络,如何整合资源、组织运营和产品交付的全套方法。

第二阶段:互联网转型。这个时代的基础设施技术当然是信息网络和计算机。我们知道,在工业里,集中才出效率、标准化才出效率,互联网转型则找到了另外一个痛点,就是怎样把消费端聚合起来。解决这个痛点依靠服务,通过服务把消费需求聚合起来,在供需之间搭建起网络化的体系,我们可以把它叫大规模消费服务。互联网转型的核心,或者说互联网为什么在中国能成功,就是解决了大规模消费服务这个痛点。过去的服务都是分散化的,效率很低,与西方国家相比也非常薄弱。可是通过互联网的大规模运用,把这些分散的服务能力集成起来,能力就大了何止千万倍。淘宝2018年“双十一”2100亿的销售额,就是服务能力的一个集中体现——它会牵动金融支付、快递等多个服务行业的能力强化。

第三阶段:区块链转型。笔者认为这是将来企业转型的主要方向。这方面内容后文详述。

2、前两次转型的商业模式

工业化时代进行了一次生产端的集成,我们把生产用中心化的方法来实现了。但是在销售端,或者说在供需的结合部,是“一对多”的组合——企业通过做广告,把产品卖给千家万户,这是供需的“一对多”“。但是到了互联网的转型期,实际上是服务的集成。它反映的是供需的“多对多”“。以淘宝为例,分散的供应商对分散的客户,淘宝起到了交易的桥梁作用,由中心化的交易平台用”多对多“的方式把商家和消费者连接起来了。

所以我们看到,在工业化转型期,商业模式的核心、或者说突出表现,是“产品模式”,用一种买断的盈利模式来实现产品的商业模式。至于互联网企业、或者说互联网转型,其标志性的商业模式是平台模式。平台模式如何盈利?我把它比喻成”财政模型“,要么像财政收税一样,雁过拔毛,其实是一个“抽头“逻辑;要么是进行所谓转移支付——“羊毛出在猪身上,狗买单”。大体上来讲,这是平台模式的核心。

这两次转型,我们能够看到其中的脉络。第一个脉络是在供应端,实现大规模的协作。另外一条脉络是聚合产销,进一步实现产销一体化。供应端大规模协作的整合、产销一体化的整合,现在仍在进一步发展,沿着这一发展的脉络,我们可以进一步寻找区块链能够发挥作用的基本点。

 

三、区块链转型:社区模式

有的读者会问:现在大规模生产也实现了,大规模服务也实现了,问题都已经解决,产销一体化和大规模协作还要向什么方向发展呢?在进行了深入研究、并结合实践后,笔者给出的回答是,现阶段要解决的是大规模分配问题

在分配领域,把小微、消费者组合起来,开展业务已经很方便了,但还是存在着非常大的痛点——他们中间能否建立更为公平的分配机制?分配效率能不能大幅度提高?能不能避免由平台方实施简单粗暴的分配政策,而是采取灵活、多变,真正反映贡献价值的分配政策?能不能减少甚至杜绝平台方的不劳而获?这些才是区块链应用最该思考和实践的地方。

在这里,笔者提出两个维度:第一个维度是如何升级供应商的利益分配机制,提高供应商的利益分配效率;第二个维度是从消费端来看,如何让消费者参与到分配里,并且提高消费者的分配效率,也可以讲“对消费者进行激励”。

做到以上两个维度,我们才能够在区块链应用方面取得真正突破,才能真正支持中国企业进行第三次转型。所以我们讲,要实现大规模分配,核心是要反映到“怎样体现节点的价值”上,怎样让消费者节点跟供应商节点铆合起来,在社区里得到应得的好处,而且分配的效率要大大提高。

所以,在区块链转型的时代,我们提出了“社区模式”,社区模式注定要超越或者补充原来的平台模式和产品模式,其核心的盈利模式是提高分红效率、提高资产增值的效率。笔者曾经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叫“区块链共同体”,我们认为社区实际上就是一个区块链共同体,既非企业也非市场,和传统组织机构是有巨大区别的。如果能把消费和生产聚合起来,同时进一步提高供应端大规模协作的效率,才能体现出区块链共同体的价值来。

归纳一下:到了区块链转型的阶段,基础设施也发生了变化:价值网络和通证成为了区块链转型的基础设施,核心应用是大规模分配。最近外界一直说B2B难以打通,实际上B2B的核心,笔者认为就应该是在大规模分配上产生突破。然而靠传统互联网无法解决,一定是靠区块链才能解决好。由此带来B2B2C的逻辑,也会在区块链时代得到充分的落地。

区块链共同体涉及到“由集中式管理模式转化为分布式管理模式”、“由封闭式组织转化为开放式组织”、“由博弈型主导的商业模式转化为共生主导的商业模式”,具体理论在此就不做详述了。

 

四、区块链孵化的实践案例

笔者要讲的第四部分内容,是结合之前在区块链孵化领域的一些实践,把刚才提到的解决大规模分配和节点价值的逻辑进一步阐述一下,让读者更好理解。

“区块链工场”在2017年成立以后开始做区块链项目孵化,一开始跟其他孵化机构做的事情差不多,大体上是做关于DAPP应用和发行token的孵化。去年2月份,该工场开发了自己的公链“创链”。模式主要是围绕DAPP加在链上发行专属token。创链提供一些链上的共享服务,由项目方自己来运行DAPP,项目方独立支配自己的专属Token。

笔者认为,这个模式解决了一些区块链项目的基础应用问题,但还没有触及到刚才说到的大规模商业应用的本质。在去年的下半年,区块链工场经过思考和与项目方的实践对接,开发了两大模式,这两大模式都是有可能形成大规模商业应用的。

1、第一种模式:行业公链+交易平台

具体做法是,区块链工场为项目方开发一条公链,同时开发一个交易平台。项目方可以在这条公链上说服或者孵化本行业的应用上链。类似于创链正在做的业务。每一个应用可能要发一个token、运行轻的智能合约,交易平台会有一个总的平台币,来解决不同项目方的专属Token的兑换和业务联通问题。

笔者举个例子,比如餐饮业:每个餐馆都希望发行自己的积分币或者储值币,过去是用储值卡和积分卡。消费者购买了某餐馆的储值或积分卡之后,其资金放在餐馆的帐上不能取出,餐馆也不会退费。消费者在购买1万元的某餐厅储值卡之后,虽然可以享受较大折扣,但不可能天天到该餐馆消费,如果到其他餐馆用餐就还要办别的储值卡,其实对消费者来讲是不公平的,也是低效率的。

我们给出的解决方式是,消费者得到某餐馆储值卡或者消费积分的奖励时,可以以token的形式持有,然后通过交易平台兑换成其他餐馆的积分币或者储值币,从而品尝到不同口味,满足不同的个性化需求。

这个案例实际上也是一种大规模分配,解决的是参与服务或者参与体验时所得激励的重新分配,解决消费者的一些痛点。

传统企业会把消费者和企业看成一种对立关系。稍微进一步则会认为,消费者买了我的产品,就是来支持了我、消费者使用自己的货币选票来肯定了商家。但其实后者对消费者的激励还是不够。消费者不但买了企业的东西,他们的意见还会影响到企业的经营,还参与了企业的产品设计。最典型的是小米。米粉对小米手机的贡献是非常大的。可以讲,米粉和小米手机公司共同创造了小米手机这个产品,但是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激励。所以区块链的分配就是要把这些逻辑通通体现,支持消费者的主权,支持消费者得到更好的满意度。

所以,“行业公链+交易平台”模式等于打造了积分的升级版。比如区块链工场孵化的项目“国际象棋链”,它是国际象棋俱乐部的项目。国际象棋俱乐部除了培训以外,更主要的商业模式是有权举办地方性联赛,赛事主办是利益或价值的实现方式。通过让不同的俱乐部和不同的赛区发行不同的token,来实现基于智能合约支持的联通,实现业务的互联互通,现在这一业务模式正在拓展到国际。这就涉及到不同地区、不同的主办者怎样参与到赛事活动中,怎样得到激励,怎样在零散的赛事以及参与者之间进行利益分配。

总之,抓住了大规模的分配,其实就是抓住了逻辑的核心。

2、联盟链+产业整合平台

在现实的业务场景当中,有很多小微企业,它们之间其实可以采取一致行动,我们可以把它比作一种“共识”。当他们达成共识、采取一致行动的时候,会在商业领域形成巨大的力量。

笔者还拿餐饮业举例子,如果现在北京街头的小型餐馆同时打出同样的广告,同时推出同一种商品,那么就会产生巨大的广告效应,同时也起到产品推送的巨大效果。

但是,这种情形下,利益分配还是非常复杂的。千千万万个小型餐馆,出货量和吸引眼球的水平难以精确实时测量,而收益分成的谈判对产品方来说边际成本太高,因此,这种聚沙成塔的一致行动很难开展。

我们现在用联盟链的办法解决这样的利益分配机制问题,同时把产品迅速在网上推广,包括我们现在正在尝试进行跨互联网平台的价值整合。我们现在孵化的某个项目,其自有的头条号、淘宝号、微信公众号、抖音号注册用户在3,000万以上。同时,它影响和覆盖的各种号拥有的粉丝量过亿,但是缺乏利益的协调机制。那么我们通过联盟链的办法来实现利益机制的贯穿。

就好比第一代互联网的应用是邮件系统、网页等等。后来淘宝、微信等社交工具产生后,把第一代互联网、把Web1.0向下踩,使其成为基础设施,而自己晋升成为了巨大应用。我们现在则是通过联盟链+产业平台的模式,进一步把现在的互联网巨头向下踩,使其变成上一代的基础设施,而真正的价值和利益分配,则通过区块链的平台来进行解决。

这个模式可以被戏称为“连锁升级版”。在现实的商业场景里边,有一种连锁经营模式——有人把连锁称为行业,这其实是不对的,连锁只是一种经营的模式,比如餐饮连锁其实是属于餐饮行业,酒店连锁属于酒店行业。

连锁有两种模式,即加盟和直营。一般的企业在进行改制上市的时候,往往把加盟全部取消,或者把加盟通过收购的办法全部变成直营。为什么?因为中间在利益分配机制上存在一系列问题,效率太低。由于利益分配不到位,分散的经营者们没有变成“众人拾柴火焰高”,而是“大树底下好乘凉”,都在坐吃主力品牌的价值,这反而会对该品牌以及整体的经营造成伤害。

所以连锁企业通通都在准备上市或者进一步扩张以后,都会把加盟方式改成直营方式。但是,加盟方式其实非常好,可以真正实现低成本扩张,直营就不是低成本扩张了,资产比较重。

现在可以通过联盟链办法,把加盟方式打穿、集成起来。虽然这是一个潜在需求,并不是企业的既有需求,但是如果能开发起来,在若干个城市的若干个店完成试点,就等于在区块链层面或者联盟链层面、在这张价值网络上实现了真正意义的加盟连锁。除了延展到销售端,还可以延展到产品端,这其实就是真正意义的大规模应用。它的核心是把小企业聚集到一起,实现大规模的价值分配,然后触及消费者端。笔者始终认为,先通过小企业试点,这才是触及到了区块链大规模商业应用的本质,毕竟企业巨头对于区块链的需求不是那么强烈。

我们现在要思考的是,能否把小微企业进一步整合和组织,这个整合、组织过程不是建立在普通的交易环节,而是把它们落实到一个价值重新高效分配的层面。面对千家万户的小微,如果不用区块链的方式而用其他方式,效率是很低的。也正是这个原因,所以小微企业们现在都在市场上单打独斗。

在互联网上,这些小微无非利用了互联网的平台,把平台当做插座儿,它们当做插头插上去。但是互联网平台只是部分帮它们解决了顾客的问题,核心的价值分配并没有很好解决,这个痛点是可以产生大规模的区块链商业应用的。

 

五、传统企业开展区块链转型的三种路径

1、第一种转型路径:嵌套

什么是嵌套?通俗地描述,就是原来主营企业,现在主营行业。在一个企业外边再画一个大圈子,企业原来什么样的营收,现在还是什么样的营收,但是在搭建这个圈子之后(也就是行业公链平台),把该企业囊括在里边,该企业成为第一个进入行业公链的企业,第一个进入到共同体的企业负责引导千家万户的同行入驻到公链上来。

当然,我们会采取一系列赋能的办法,把这些年积累下来的孵化技能传授给行业公链的创始者,帮它进行一次嵌套的转型,这种转型对企业的震动很小,它原来的收入和运营并不受到影响。

2、第二种转型路径:分拆

有的企业自己经营得不错,但往往仍有一些不太擅长的点,例如三个性:一个是社区性,一个是非营利性,一个是平台性。原来企业自己单独来做无法做好,我们让企业把这部分从企业里面分拆出来,单独构建一个社区或者构建共同体,通过这样的公链逻辑来解决它不擅长的问题。

3、第三种转型路径:转型创业

传统企业在转型时,不要让企业整体去冒险做新尝试,而是在公司外投资一个项目,由这个项目来做新尝试,最后带动母体企业进行整体转型。后面通过并购等方式来进行转型,这样对母体的震动最小。

这个逻辑投射到区块链领域,传统的企业集团可以投一个跟自己产业相关的区块链、公链或者联盟链的项目,借此来带动自己企业的升级与转型。

上述三种路径,传统企业沟通后反馈效果都非常好,他们能够理解其中的商业逻辑,同时自己企业围绕这个新的逻辑路径进行转型的风险也最小。

 

六、区块链转型的三个层次

通过上述三种路径,区块链转型从深度上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笔者提出了一个概念:“链-证-体”。

1、链

所谓链,实际上是链接式的转型,现在区块链领域一些加强企业间信息的集成与整合的联盟链应用,就属于这个层次,它解决的是信息的互联互通以及企业间信任问题。

2、证

“证”就是通证,这是一种激励型的转型,它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把通证用于激励企业的上下游、激励企业内部员工以及客户,使得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的所有利益相关者都得到充分的分配和激励。

3、体

体的层面才是区块链真正的颠覆式创新,它要对企业进行一次组织的重构,形成区块链共同体。“区块链共同体”是非企业非市场的东西。人类发明了两大经济组织,一个是市场组织,一个是企业组织,区块链共同体是在这两者之外的一种新的组织,通常也会叫社区。社区里面每个人、每个机构既是独立的又是整合的,既能关联到一起,又能分散经营,既有共同的价值与信仰,还能得到各自的收益,又能分享到社区整体价值的提高。我想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笔者现在也非常高兴地看到,前文提到的三种转型路径、三种解决方案,其实已经帮到了一些企业,它们已经进行到了“体”这个层面。在商业应用、在解决方案的对症下药方面,如果能跟着“共同体”的转型结合起来,应该讲是区块链转型将来风起或者发挥重大作用的一个非常好的结合点。

结语:在区块链转型这样一个第三次企业转型阶段,围绕着大规模分配这样一个逻辑,来找到更多的应用点,共同推动传统企业的重大转型。企业怎样联合起来,既能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和自主经营,同时又能进一步的提高效率,这是一个方向和核心,可能应用会有种种形式,但是方向不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