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块链+产业联盟”《区块链赋能实体经济》分享系列之:区块链+绿色环保

原创
2172 天前
11873
火币资讯

“中国区块链+产业联盟”《区块链赋能实体经济》分享系列第七期:区块链+绿色环保,分享嘉宾易欢欢,易股天下公司(由20家上市公司共同投资设立)董事长,旗下有易选股、函数资本、易链天下。他毕业于北京大学,通讯与信息系统硕士,数学与经济学学士。中国资本市场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金融、产业互联网四次大潮的引领者。多次获得业内最高荣誉新财富、水晶球最佳分析师第一名。北京大学金融校友会副会长,多家上市公司执行董事、董事,互联网金融千人会秘书长。曾任申万宏源证券董事总经理,研究所执行所长,国金证券研究所董事总经理,甲骨文公司高级经理。近年来一直投身区块链+绿色环保领域的应用和落地。


今天笔者将分享一下自己在“区块链+绿色环保”领域的的思考与实践,希望进一步提升整个行业未来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国家战略的目标。

首先,笔者想结合自身的过往经历分享下对新兴的区块链行业的看法,然后再展开讨论目前正在深入研究的绿色区块链项目。

 

区块链行业现状概述

如今国内的区块链行业所处的阶段,正如2012年互联网金融的野蛮增长期。互联网金融、大数据、金融科技能够得到国家战略的支持,正是因为他们的共性:服务实体经济,普惠最广大的群众

最近两年,正如笔者最新论著《奇点来临,新时代科技经济学》中描述的那样,金融与科技的结合日渐被提上日程。

区块链行业也不例外,区块链技术被认为是继蒸汽机、电力、互联网科技之后最有潜力引发颠覆性革命的核心技术。但目前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比如:虚而不实、过于去中心化、可持续性的问题。未来区块链一定要和实体经济紧密结合才有未来。具体而言,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区块链行业需要一起认真思考以下几点:

 

1、解决关切问题

如何服务实体,怎么服务实体,服务什么行业,落地哪个场景等等。而非纯粹炒概念,对国家,对人民毫无益处可言。比如最近污染防治被列为三大攻坚战之一,那么我们是不是要思考,如何利用区块链技术来优化环境保护领域的生产关系,如何解决环保权利和义务的不对等问题,如何帮助国家掌握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话语权,如何利用区块链的激励机制促进全民环保等等。

 

2、真实技术领先

目前绝大多数项目的代码是基于已有的开源代码模块。未来区块链和实体的结合,将对底层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平衡技术与安全。比如更快的共识,更快速的跨链通信,更安全的数据加密等等。

 

3、价值可理解

到底一个区块链项目有无价值,是不是非要用到区块链,现有的中心化解决方案为什么不够好等等这些问题,都是需要认真思考的。真实可信数据的背后,并非仅仅一个分布式数据结构就能解决的,一旦和实体结合,链下到链上将是最关键,最具价值的一环。所以基于区块链的产业价值互联网络,更考验整体的模式设计和运转闭环能力。

 

4、站在全球角度

区块链行业需要站在更高的,全球的维度去思考布局。目前各家仍在群雄逐鹿的阶段,各国都在纷纷布局。所以,形成中国自己的,而且全球公认的技术体系,标准解决方案,进而抢夺未来全球区块链领域的话语权。这点尤其重要。同时,形成技术、产业、标准和投资的多方共赢。

 

总之,从大数据,金融科技经验来看,区块链要形成产业、国家、世界共识,必须到达一个“既好看又好吃”的阶段。服务国家战略、实体经济,解决人类问题就是“好看”;形成良好社区,有自运营机制,内部信息流、数据流、资金流生态完整可持续是“好吃”。

一定要深入探索实践区块链如何与实体经济、如何与行业应用深度结合,如何提升生产效率,如何优化生产关系,从而为中国在全球区块链领域抢夺话语权,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下面进入本次分享的主题,首先,笔者为什么看好区块链+绿色环保?

 

政策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环境治理刻不容缓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近四十年的高速发展,取得了世界瞩目的非凡成就,但随之而来的环保问题也愈加严重。当前,环境污染、资源耗竭、生态失衡等环境问题已经上升为全球性经济、政治问题,关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存。21世纪,人类已面临着环境污染、资源紧缺所造成的生存危机,各国政府开始积极倡导绿色经济,重视低能耗,低污染、高效益。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大也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同时,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成为十九大提出的我国全面建成小康决胜时期的三大战役之一。

 

环境保护领域的典型痛点

人类社会为治理环境问题一直在进行持续不断的努力,从联合国,各国政府到公益组织等。但由于治理模式单一,环境数据造假,基础数据孤立,环境权益市场滞后,激励和监督机制不足,治理效果不甚理想。环境问题天然是跨国界、全球性和社会性的,不能只依靠单点孤立的努力,需要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经济激励措施,协调政府、社会和个人的力量,形成全体参与合作共赢的新局面新效果。具体而言,在环境领域存在以下几大痛点:


1、可信数据能力不足

目前,各国政府、政府各部门和第三方机构虽然有各自的数据平台和的监测体系,但这些平台和体系是互相孤立的,数据无法流通共享,并且其监测体系的覆盖范围也非常有限。而对于大范围的数据采集,一方面缺乏统一的环境基础数据平台,用于数据存储、检索、分析和交易;另一方面缺乏陆海空天全覆盖的监测体系,无法实时采集各种环境数据。

 

2、国际协作机制缺乏

以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碳排放为例。国家层面上,各参与国由于存在政治、经济上的博弈和成本收益权衡的差异,且缺乏有效的履约机制、激励机制和跨国协商机制,导致信任问题突出。《京都议定书》后的《巴黎协议》,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事前无法真正做到基于各国共识的排放量认证,对消费过程碳足迹覆盖缺失;在事中无法做到公开透明、信息共享、有效激励;在事后也因为缺乏真实及时的监测跟踪,导致难以优化迭代。

 

3、参与主体缺乏互信

同样以碳排放为例,对供给方来说,难以快速高效进行碳减排量的度量和认证;对于需求方来说,难以保证所购买的碳减排量真实可信。同时,供需方、政府、第三方机构之间缺乏可信的数据共享机制和通道。

 

4、开发交易流程复杂

环境资产的开发及交易涉及的主体众多、流程复杂、周期长、效率低下、造假空间多、不透明交易等。以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中的林业碳汇为例,从林权项目单位勘察,项目审定,政府备案登记,核证减排量,签发到最后的上市交易环节,往往需要耗费长达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并且对于各个流程节点,还存在造假、流程臃肿、不透明交易等问题。

 

5、主体激励机制匮乏

环境问题的主体,包括供给方和需求方,缺乏合理的激励机制。同时环境问题与每个人都是息息相关的,环境的保护需要人人参与协同努力。但由于没有简便的参与和完善的激励机制,使得全民环保行动无法得到很好的落实。


区块链 + 绿色环保 = 绿色区块链

针对以上痛点,必须更多得利用技术手段去解决环保问题,而区块链的技术特性非常适用于绿色环保领域。为此,笔者首次提出了一个概念:区块链+绿色环保=绿色区块链

目前,联合国、各国政府以及IBM之类的公司等都在积极探索和实践区块链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应用。利用区块链的多点协同、不可篡改和可信共识特性,将环境问题的各种方法学智能合约化,连接分散在各政府部门的环境数据孤岛,构建覆盖全球的环境可信数据监测和采集网络。

在环境数据确权和资产化的基础上,规划和设计有效的经济激励模型,将权利、义务、激励有机结合,实现环境数据和资产在世界各国政府、企业、协会、社会和个人之间实现高效可信流通、共享和交换, 将环境数据和资产的利益主体、监管机构、行业协会和个人纳入到有机的治理体系中。

同时提供开放而丰富的接口,为各方对环境数据和资产的共享、流转、分析、交易和监管提供服务,充分挖掘环境数据和资产的巨大价值,形成全国乃至全球范围的绿色区块链生态网络,把单纯依靠强制和处罚模式,转变为权利和义务相结合,监管和激励相促进的环境保护新模式,推动环保问题的有效解决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案例:区块链技术在碳排放领域发挥的作用

在环保领域,因大气在全球流动性最强,率先引起国际社会重视,并建立了一系列法律框架合约,其中又以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为主要治理对象,因此下面简述利用区块链技术为碳排放领域带来的好处,其它环保领域同理。

 

1、确保环境数据真实安全可信:环保的本质问题就是要解决权利和义务的不对等

以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碳排放为例,最重要的就是确保各个控排企业/项目方的碳排放/减排数据的真实性和透明性,关键在于如何避免造假并能准确定位到谁在造假,明确责任,并作出相应处罚。

利用区块链技术的不可篡改和可追溯特性,确保所有环境资产相关数据上链后的唯一性、不可篡改、永久生命周期,并且可以准确追踪任何资产的权属变化和交易历史记录,比如某森林何时由谁栽种、树种类型、林权归属、多大面积、由谁调研勘察、审定、监测,每吨碳以多少价格在何时发生了交易等等一切与数据流和资金流相关的信息。

 

2、优化环境资产开发流程,提高交易效率

以碳资产的开发为例,传统的碳资产开发周期长,涉及控排/减排企业、政府监管部门、第三方勘察/监测机构、核证机构、交易所等,平均开发周期超过一年,且每个参与的节点都会有大量的文件传递,容易出现错误,影响最后结果的准确性。

利用区块链的智能合约技术,碳资产的开发、交易和配额拍卖等所有流程都能编译成智能合约运行在区块链上并自动化处理,确保交易过程可信可靠,杜绝人工过多干预造成的误差和低效。不仅可以使整个流程变得透明公开准确,还能减少碳资产开发周期,进而提高交易效率。

目前,已经有联合国等组织以及IBM等企业都在尝试利用物联网+区块链去做碳排放领域的监测、确权、上链等研究实践,但是都在起步阶段。

 

绿色区块链的技术内涵

在技术层面,绿色区块链包含三个层面:

1、在底层硬件基础设施层面,全部采用绿色环保节能型无污染产品构建;

2、在软件和应用层面,相比以挖矿为代表的传统高能耗区块链系统,绿色区块链采用高效可扩展的共识算法,只需极低的能耗就可以维持绿色价值网络的正常运转;

3、在数据和应用层面,由绿色数据资产和绿色应用平台共同构成绿色应用生态体系。

 

未来,区块链将进行绿色分叉,形成绿色区块链生态,落实绿色金融:

1、新的非POW共识机制;

2、面向全球最大绿色环境应用场景;

3、建立绿色信用体系。

目前绿色区块链的技术框架已搭建完成,商业模式已完成论证,生态体系正在逐步搭建,而且正在集结越来越多的认同绿色区块链的领导、专家共同推动。


从数据层面看区块链 + 绿色环保的潜力

绿色区块链市场空间有多大呢?答案是至少10万亿美金的市场空间!

1、在2018年4月21日,由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举办的2018绿金委年会上,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表示,资本市场将给企业转向绿色发展提供积极性、激励机制:“我们的目的是到2020年年底对所有的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的时候,都强制性的要求披露环境信息。”

2、根据国际经验以及产业发展规律,大部分发达国家人均GDP 超过8000美元开始大规模环保投资,人均GDP在6000到10000美元之间时,人类对环境的破坏达到峰值,而当人均GDP突破10000美元之后,环保力度和治理污染的费用都会极大增加。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的全球各国2017年人均GDP,结合世界银行对各国GDP增长率预测:2020年中国人均GDP将突破10000美元,可见未来几年,中国环保产业将呈现爆发式发展。

3、世界银行预测:2020年,全球碳交易总额有望达到3.5万亿美元,将超过石油市场成为第一大能源交易市场。

 

如何利用区块链赋能全民环保,服务实体

1、普惠环保:低碳激励,人人参与

随着人们绿色低碳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环保和低碳行为。比如阿里巴巴推出的“蚂蚁森林”:面向C端的二氧化碳减排方案和全民公益行动计划,在短短1年之内就吸引了超过2.3亿用户参与。


2017年,广东省发布《关于碳普惠制核证减排量管理的暂行办法》,正式将PHCER(碳普惠核证自愿减排量)纳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补充机制,省内纳入碳普惠制试点地区的个人,其通过自愿参与实施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如节水、节电、公交出行)等低碳行为产生的减排量,将正式允许接入碳交易市场。

依托绿色区块链网络,开发用户端App,并与各移动终端设备商合作集成,提供开放接口供其它应用接入,实时收集和量化用户的绿色环保行为,比如步行、地铁出行、在线缴纳水电煤气费、网上缴交通罚单、网络挂号、网络购票等行为,对收集到的碳普惠行为相关数据进行安全存储,通过碳普惠行为方法学的智能合约,将参与者的碳普惠行为核算为减排量,发放到参与者的碳账户中,用于全球交易,形成人人环保的局面。

 

2、促进高排放企业自愿减排

利用绿色基础设施监测采集网络,监测大气污染状况,真实可信记录环境主体的排放,并将数据上传到绿色区块链网络,为政府的环保监管提供真实可信的数据服务,并且从根本上解决环境主体排放数据造假的难题,同时向公众披露高污染企业排放数据,促使其向绿色环保转型。

 

3、促进大气、土壤等各类环保问题的解决

综合利用绿色基础设施监测采集网络和卫星图像识别技术,可持续监测大气、土壤等污染情况并跟踪评估,为政府和社会对大气、土壤治理和修复提供真实可信的数据源的效果反馈。

 

4、环保公益监管:公开透明

环保公益捐助者可以实时查询所捐资金流向,包括涉及到的主体,资金用途,实现了在没有可信第三方监管的条件下,让整个资金的流向清晰透明,可追溯。

 

最后总结一下,笔者认为用区块链确权后的数字环境资产的潜力非常大。因为环境数据的造假现象严重,数字环境资产的标准不统一,导致市场需求尚未被完全激活,但市场欲望强烈,从蚂蚁森林短短一年就收获2亿多用户,可见一斑。经区块链确权后的数字环境资产越来越多,不断上链之后,将实现高效共识、可信流通、全球交易,必将衍生出巨大的价值。同时,随着整个生态体系内的落地场景、绿色应用和用户的增多,生态的繁荣,也将进一步刺激数字环境资产的需求。


当然,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困难和挑战,绿色区块链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希望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一起联手推动绿色区块链更好的服务实体经济。


火币中国

【企业 认证】火币中国旗下拥有火币研究院、火币大学(中国)、火币Labs(中国)、火币英才、火币律林五大业务平台,向外界输出培训、咨询、法律、人才、技术以及孵化等六大优质服务。

12篇

文章总数

170252

浏览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