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tech与监管沟通,需要注意什么?

原创
2267 天前
11730

Fitech圈的朋友们,常会因为技术咖的木纳而没有自信,面对监管机关的质询、了解情况,有点蒙圈。今天这篇文章就是给大家说说跟监管咖沟通的注意事项。

 Head wind or Tail wind?

如果您经常坐飞机,观察飞机上升过程中屏幕上会显示,head wind或者tail wind,前者是逆风;后者是顺风。有趣的是看直译迎着头的风,可不就是逆风吗?咱们在实践里,要对近期行业内风向,有必要的认识。

本轮监管机构约谈是要了解情况严肃处理,还是树立优秀典型。作为金融科技公司的董事长或总经理,要清晰判断和分辨。

如果是逆风飞翔,请更审慎细致地核实自家商业模式“是否有法律硬伤”,如果法律上问题很大,连合法都谈不上更不要提合规。这就需要寻找当初做此事的“动机”,这个动机是否能放得上台面。如果能,可以说明解释,毕竟是在转型期创新方面的“试错”或者是整改期的收尾阶段,并无主观恶意。

不要觉得飒姐的话是废话,证明主观上没有恶意,这一点是相对方对我们产生“容忍”的基础。而“容忍”后,发现细节和原委,又会激发更好的态度“同情”。这样更有利于不枉不纵的行政处罚和管理,也对行业和金融消费者的伤害最小。

对事不对人vs 对人不对事

笔直的三观告诉我们:做人要对事不对人。

但说服别人,首先要重视的就是这个“人”字。用辩论高手黄执中先生的话说,说服必须对人不对事。当然,这里的含义并非要责怪谁,而是说我们解释一件事情为什么会这样发生发展,需要对方理解的时候,一定要了解对方的立场、专业背景,或者,用对方熟悉的知识体系,解释他们想对陌生的领域。

一个区块链技术人员给一位金融专业人士讲不可篡改性,不能从术语上叨叨“概念”“要素”“逻辑”,请转化成金融人听懂的故事,可以用银行金库的例子,把听者的大脑带入其数字的世界:不用开金库大门,说出金库里的某个专属特点,就能证明金库里藏有A名画。

不要有金钱往来

新一代金融科技人,小时候看香港地区律政剧看多了,总以为,行贿后当污点证人自己就能全身而退。还认为,自己有沉默权,等律师到场后直接缴纳保证金“保释”,这样的想法是幼稚的。

行贿受贿是一对犯罪,行贿人与受贿人互为彼此的证人。这些年的刑事政策看,行贿一方被惩处的概率逐渐走高。

正常与监管机构的沟通中,不必安排PR人员办一些不该办的事。凡事必有证据,无处不在的摄像头,还是不要触碰高压线。同时,国家工作人员必须洁身自好,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如有“吃拿卡要”党纪国法不会饶过谁。

不说假话,减少“圆谎”成本

谈过恋爱的朋友,也许了解说了一个谎话,往往需要一箩筐新谎言去掩盖。同理适用在与监管机关等的沟通上。

谈话确有艺术,但底线就是“不说假话”。尤其时对盈利模式尚不清晰的一些金融科技企业,把BP上那一套说故事、打鸡血的话讲给监管机构,人家不会买账

最保险的办法是:客观描述,实事求是。此时,我们不建议公关部门的大咖首当其冲。建议负责业务条线的副总和董事长主谈,配合法务部和PR部门的同事更为妥当。

写在最后


金融科技的发展是大势所趋,在资本的热捧下,不免有些急功近利。

在面对行业监管机关、地方监管部门、自律组织(半官方)的质询和沟通时,金融科技企业务必做好功课,实事求是,切勿触碰底线。

同时,我们应当知道,适当解释行为动机是有必要的,请各方对金融科技的创新抱有“试错”的容忍度,以争取更大的生存空间。

肖飒

【待认证 认证】合伙人律师,中国银行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产业金融研究基地特约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亚太法学研究院专家委员会专家,金融科技与共享金融100人论坛首批成员、工信部信息中心《2018年中国区块链产业白皮书》编写委员会委员

29篇

文章总数

559278

浏览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