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ana扩容新范式:DoubleZero网络架构与代币经济三重解析

转载
16 小时前
4675
戈多Godot

文章转载来源: 戈多Godot

币安 HODLer 公布第 48期项目DoubleZero$2Z ,意味着 2Z 上了现货。使用 BNB 申购保本赚币(定期和/或活期)或链上赚币产品的用户,将获得空投分配。

7月24日,Solana 发布最新路线图,明确实现 The Internet Capital Markets 互联网资本市场目标,即成为链上与现实资产的流动性中心。

为了实现该目标,Solana 核心开发者实际进行明确分工,形成合力。其中,Jito、Anza 负责区块组装市场 BAM,本文主角 DoubleZero 和 Anza 负责 IBRL(Increase Bandwidth Reduce Latency,增加带宽减少延迟),还有新共识机制 Alpenglow。

如上文,DoubleZero 核心目标是增加 Solana 网络宽带,减少延迟,主要两种方式——部署专有宽带硬件或整合闲置宽带;优化公链交易数据流。

首先,Doublezero 可以整合企业、机构闲置宽带资源,供给 Solana,提高网络速度。

其次,负责实现流量过滤、签名验证和垃圾信息防护。将过滤和验证工作,从公链节点里分离出来,让节点专注交易打包、区块生产和执行,实现扩容。

为什么要这样做?这要从 Solana 节点验证者的工作说起。验证者的工作包含两个基本步骤:生产区块和就区块达成共识。

区块生产从海量未过滤的数据涌入验证者时开始。验证者需要先执行去重、过滤和签名验证等操作,缩减候选交易池,然后从中选择有效交易打包成区块,并广播给其他验证者达成共识。

其他验证者要么批准该区块并将其添加到链上,要么拒绝并等待下一个区块。

问题就出在这里。系统的性能瓶颈,越来越多地出现在验证者之间的通信上——主要是带宽限制和延迟波动,而不是验证者自身的计算能力。因此**,**要突破性能极限,关键在于优化数据流。

这正是 DoubleZero 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将各方贡献的光纤线路整合成一个同步网络,能够过滤垃圾信息、提升带宽、降低延迟,并消除通信中的抖动(jitter)。

从架构上看,DoubleZero 由两个关键组件构成:网络设备硬件,以及跨网络部署的带宽资源。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网状网络,即 DoubleZero 网络。

DoubleZero 网络上的设备承担两项核心功能:

1)将个人和组织贡献的数据链路整合;

2)负责流量过滤、签名验证和垃圾信息防护。

通过这种设计,过滤验证与交易打包、区块生产和执行实现了分离,创建出一个并行且受保护的交易流,让节点运营者能够优化网络运行效率。

如果用更直观的方式理解,DoubleZero 网络架构可以看作两个同心环:外层的入口/出口环和内层的数据流环。

外环与公共互联网相连,DoubleZero 在这里部署使用高性能硬件,用于抵御 DDoS 攻击、验证签名和过滤重复交易。

内环上的服务器则利用这些已过滤的流量,通过最优路由的专用带宽线路来达成共识。最终实现 Solana 网络速度扩容。

主网上线后,已有 30.69%的质押 $SOL 接入 DoubleZero。这个表现相当不错。

代币经济模型如下图,实际上 Foundation 基金会、Jump Crypto、Malbec Labs、Team、Contributor 贡献者、Builders 建设者部分都是团队自己,占代币总量 87%。只有机构 12%和 Validators 验证者是给到外部的筹码。

唯一问题是作为基础设施项目,FDV 必然不会很低。以 0.2315 价格计算,FDV 达到 23.15亿美元,市值 8.03亿美元。

投资方如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