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转载来源: Odaily星球日报
原创 / Odaily 星球日报
作者 / Golem
8 月 7 日凌晨 1 点,预热两年之久的比特币扩展方案 RGB 协议终于上线主网,并且为了激励用户在主网体验 RGB 协议,RGB 协议基础设施开发商 Bitlight Labs 同时在主网上线了测试币 RGB。用户可通过 Bitlight Labs 官网的 水龙头 领取 RGB。
虽然是 RGB 仅是测试币,但本质上其仍是比特币主网上第一个 RGB 资产,而且占据了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代币名称。因此在 RGB 协议上线主网前 24 小时,打新教程和 FOMO 情绪就广泛传播,Degen 们在黑暗中摩拳擦掌,一场苦战恐怕无法避免。
然而当 RGB 协议真正上线时,FOMO 却立刻转为 FUD,甚至目前 RGB 代币打新进度不到 20%,是什么导致了这种转变?RGB 协议是否还值得参与,Odaily星球日报将在本文中简要分析。
RGB 协议在 2023 年比特币生态大火之际是最热门智能合约扩展方案之一,但它也是发展最慢的扩展方案。2016 年被构想,2019 年被正式开发,开发工作几经易手,2023 年因市场上对比特币扩展的强烈需求而被重新关注,不过开发进度依旧缓慢,因此 2024 年被 RGB++协议借热度成功抢跑,但 RGB++协议也没逃过没落的命运。2024 年 Bitlight Labs 团队协助 RGB 开发后进度才有了真正加速,5 年的漫漫征程,现在终于上线了主网。
随着时间消磨,对于大多数用户而言,开发时间长、团队背景优异、晦涩难懂、动辄几千字的深度研报可能是目前仅存的对 RGB 协议的印象。这些印象也都在脑海中浓缩成了“牛x”二字,所以在主网上线前才引起了如此规模的讨论和准备。因此我认为有必要在这篇文章中简单介绍一下 RGB 协议的关键点。
对于比特币网络而言,RGB 协议是一种链下扩展方案,将智能合约和交易数据都保存在了链下,所以本身就具有图灵完备性,只是将比特币主网作为“安全背书”。
RGB 协议中一项重要技术为一次性密封,要求是确保同样的信息只能被使用一次,比特币网络的 UTXO 模型天然与这项技术适配,因为每个 UTXO 也只能被使用一次,通过将 RGB 资产信息和合约状态加密封装在 UTXO 中,这些 UTXO 都被称为容器,当 UTXO 被花费时,资产所有权和合约状态发生变化,不仅能有效防止双花,也能使 RGB 的账本足够安全。
RGB 协议另一项重要技术是客户端验证,RGB 资产的转移并被借由比特币主网广播,而是由链下独立的客户端进行。因此每当一笔交易发生时,客户端只需要往前追溯验证与这笔交易相关的状态是否正确即可,无需同步验证全网中的所有交易,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 RGB 对隐私的保护。
以上便是 RGB 协议如何进行资产转移和保证安全的两个重要技术,至于其在链下如何编写智能合约、采用的方式与 EVM 相比有何优劣并不是用户该关注的重点。
RGB 协议或许原理复杂,但这次主网上线的打新活动操作却非常简单,本质上是一种空投分发模式,用户给项目方转账,然后项目方按照顺序给用户分发 RGB 代币,并且因为采用锁单模式,同一个钱包未分发完成前不能重复领取,有效避免了网络过于拥堵。
截止目前总量为 2100 万枚的 RGB 代币,因每次领取仅限 50 枚代币且分发缓慢,领取进度不到 20%,社区计算按照比特币网络的出块速度,最快也需要 17 个小时才能打完。因此,大家都还有机会,以下是打新具体教程。
首先要下载 Bitlight 插件钱包,然后创建一个新钱包,然后从其他地址向钱包转入 0.0003-0.0005 BTC,不用太多。最好不要选择导入旧钱包,避免因各种钱包资产协议不兼容而导致烧资产事故。
然后我们需要创建 RGB UTXO,即存放 RGB 资产的容器。首先点击钱包“UTXOs”,如下图。
再点击右上角“Create UTXO”,
点击“Custom”,自定义 UTXO 所含比特币的数量,因为这个 UTXO 是作为 RGB 资产容器存在,因此并不需要太多比特币,0.0001 BTC 即可。然后选择合适的费率,点击下一步签名就完成了。
建议不要连续创建很多容器,因为创建容器需要支付比特币网络 gas,解锁容器(将其转变为正常可使用的 UTXO)也需要支付 gas。况且本次打新采用锁单模式且分发速度极慢,因此对于单号而言,提前创建多个 UTXO 并无太大意义,反而增加成本。
但创建容器的交易过块后,进入 Bitlight 官方网站,链接钱包后,点击 Claim 即可。如下图,当一个钱包 Claim 后,用户便不能在继续操作,只能等待“Claiming”结束,才能进行下一次 claim。
RGB 本次主网的打新活动,体验其实还算丝滑,但还是遭到了社区的强烈 FUD。原因如下:
RGB 代币总量为 2100 万枚,项目方硬性规定每次 Claim 只分发 50 枚,因此需要进行 42 万次交易才能将 RGB 代币打完。即使按每个区块 4000 笔交易计算,也需要 105 个块才能打完,约合 17.5 个小时。
因此社区吐槽项目方将战线拉的过于长,市场的情绪和热度会被消磨殆尽。
RGB 遭 FUD 的另一个原因是 Bitlight Labs 收费。根据链上信息显示,用户的每一笔 Claim 交易都需要给一个固定地址转移 0.00003636 BTC(约合 4 美元),那么铸造 42 万次,项目方总共能收取约 168 万美元。
一笔 Claim RGB 代币的交易
虽然项目方最后解释称,这些费用会覆盖未来分发 RGB 资产的交易费用和当作做市与回购费用。但规划是规划,收钱却是事实,许多玩家依然无法相信项目方。
并且 168 万美元的费用再加上用户创建容器和交易的 gas 费,以成本估算法,第一个 RGB 代币的市值就已经被抬高到了 200 万美元左右。在目前比特币生态的资金存量和热度下,200 万美元并不是个低估值。这或许才是大部分玩家 FUD 的真正原因。
RGB 协议此次所引起的关注是令我惊讶的,除了总是冲在“比特币新协议亏钱最前面”的熟悉面孔外,还有许多平时不怎么关注比特币生态的用户也参与了进来。
最近一段时间,比特币生态也算是热闹,又开始新协议创业大潮。spark、BRC 2.0、rune 2.0、labitu 到现在的 RGB,或许其中有些你并不熟悉,但不必焦虑,你可能错过的只是亏钱机会。
新协议层出不穷,每一个都背负着老套却宏大的叙事。可事实是,大多数项目永远停留在早期概念或空投派对上,真正落地的寥寥无几。创新的活力固然重要,但如今的节奏更像是一条高速运转的工业流水线。
玩家群体却始终不变,一次又一次涌入一场场“新协议狂欢”,财富在这群人中收割、流转,像极了一群不被主流关注,却因共同的信念、对技术与赌博交织的激情形成的一个亚文化群体。
在比特币已经家喻户晓的今天,想到世界上还有这样一群在其中自娱自乐的人,又怎么不能称之为魔幻呢?
来源:Odaily星球日报
发布人:暖色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火讯财经立场。火讯财经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如文章涉及侵权, 请及时致函告之,本站将第⼀时间删除⽂章。邮箱:84003434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