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凯:未来,区块链这几个字可能会随着技术的发展、变化而消失

转载
2340 天前
15339
起风财经
火讯财经注:区块链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但是区块链如何跟社会规则去适配,让技术更靠谱,让行业应用门槛更低,让法律更合规,这是我们的一个初衷。

来源:起风财经

区块链已经不再是原来的区块链了。未来,区块链这几个字可能会随着技术的发展、变化而消失。


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互联网协会互联网金融工作委员会、金融科技创新联盟、国经咨询有限公司、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金融研究中心、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区块链金融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第二届金融区块链应用创新高峰论坛近日在清华大学开幕。

论坛上,多位行业专家和大咖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未来区块链赋能金融创新、服务实体经济的现状和未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主任、国际电信联盟分布式账本标准组副主席魏凯主任发表了《区块链的理想与现实》的主题演讲。

以下是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主任、国际电信联盟分布式账本标准组副主席魏凯主任的主题演讲实录,由起风财经精编整理,有删减:

区块链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那么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是什么样的?可以说,我们的一只脚已经跨进了数字时代的门槛,但是另外一只脚还停留在工业时代。我们高度依赖组织、银行给我们传递信用,依赖证券交易所帮我们做IPO,依赖互联网公司建立消费者。

例如最早的电商网站,说要打破信息壁垒、见到消费者,实际上却承担了信用中介的角色,所以说中心化信任建立的机制是工业时代的产物。但是要反思一下,其实比特币、区块链技术给了我们一个机会去思考,是不是要探索一种新的建立信任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协作是不是需要新的方式?

一、区块链颠覆传统记账方式的结构

在金融交易过程中,传统金融交易的弊端慢慢显现出来:一是交易成本越来越高,二是存在低频的机构背书并担任信用中介的角色。在这个时候,经济发展正在呼唤一种新信用的出现。

比特币背后的区块链技术,颠覆了很多技术构造的原理,成为一种记账技术。从金融层面来看,核心是账户的维护,而区块链分别从三个方面颠覆了传统记账方式的结构。

第一是账本结构的变化。以前的账本有贷有借,借贷相平;而现在账本是围绕一笔笔现金流向的变动来记账的。在这种记账方式下,记账即平账,记账即对账,效率会非常高。同时它也是一个共享的账本,所有机构在一个账本上记账,不需要机构之间的对账。

第二是记账人的变化。以前是单一机构里的会计专职维护账本,而现在任何一个参与方都有机会当会计。它们通过竞争、激励的方式来获取记账的权利,使得交易系统成为了一个多方维护的系统。

第三是数据的不可篡改性。以前因为数据库要提供读、写、改、删四个能力,账本内容是可以修改的。而区块链一方面去掉了删、改两个功能,变成了只写、只读的数据库;另一方面其智能合约是一个内置合约,记账即合约,一旦记了账就不能反悔,因为智能合约已经形成了,没有留下任何做假账的机会。

区块链从这三个方面,使得我们将原来依靠组织的信用来对系统真实性做保障的方式,转变为依靠数学、系统来给数据做背书的方式。这是一种新的信用方式的产生,也是一个从相信组织到相信数学的过程。

二、区块链映射实体经济,未来可期

互联网使得人人都可以做媒体,人人都可以发博客、发微信,区块链实际上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个功能——人人都可以发信用、传递价值。这是从自媒体到自金融的变化。但是区块链已经不再是原来的区块链了。未来,区块链这几个字可能会随着技术的发展、变化而消失。

从数据结构上看,区块链不再是链式结构,甚至是没有块和链的概念,它更重要的功能是分布式账本,比如说银行做分布式账本。从区块链的技术来看,区块链不能在一个链上完成所有工作,需要系统中有跨链、多链、分片等多种技术来区分在某种场景下的特性,同时赋予这些链记账的功能。

这样看,区块链要进入实体经济里,底层架构也要随着适应不同场景的变化而变化。总的趋势是,区块链将与实体经济之间映射得越来越好。

现在不光是国内,国际上的金融机构也都在试水区块链项目。我相信没有一家国有银行不在研究区块链,每家都有区块链的POC项目,试点非常多,但其实银行产业现在还没有大规模的案例出来。因为性能的原因,TPS上不去,所以只能上存证、票据、供应链、精准扶贫这些低频系统。未来有可能道路的演变会上高频的、核心的系统,所以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前景。

除了发币之外,区块链还有很多用途,服务实体经济的场景多得数不过来。潘多拉的魔盒已经打开了,每个人都在想区块链跟自己的关系在哪里。其实区块链生态已经形成,像以太坊、Ripple这些平台在国际上已经很流行了,这是非常好的现象。但是等待这个生态慢慢成熟完善,并走向最终成熟还有一段路。

三、监管:分门别类的Token是一个方向

说区块链不可回避的一个事情就是ICO,从国际上看:2018年ICO总价已经超过去年全年2倍多,总数个数也多很多;另外单体不断创新高,最大达到了42亿美元,而今年年初还是17亿美元。

实际上一般的老百姓、一般的投资人为什么对区块链这么感兴趣?最终看的还是看到了它来钱快的这个事情。当然,这是一个非常有财富示范效应的系统,可以说全社会都有这样的预期。  

什么是公链?是去中心还是新中心?我有一个不成熟的判断,凡是在公司主导下要去做公链的,大部分都可能怀揣着用公链成为信息中心的梦想。就拿比特币系统来说,它也在中心化。我们看到三个中心正在形成:算力中心、财富中心和权力中心。

比特币下一步向哪走?区块链技术怎么演进和升级?命运掌握在两拨人的手里,这两拨人的意见不一样。最麻烦的是这些人达成共识,却没有协议。

区块链实际上是一项伟大实验,尤其像比特币、以太坊这样的公有链,实验中是没有政府世俗的权力来维持秩序、没有公司法人机构去治理的。所以必然会出现几大问题:第一是区块链如何治理,如何玩转这样一个庞大的人类的协作网络。第二是想要区块链跟实体经济结合并在现实社会发挥作用,就必须接受实体经济现有的规则,那么区块链将如何跟实体经济结合。

区块链跟监管合规最核心的问题就是Token的法律地位。我们统计了一下,全球有26个国家发了与Token、ICO相关的规定,分为三种不同的态度:一类是分类监管的态度,第二类是禁止的态度,第三类是观望的态度。

其中举一个最典型的例子——瑞士,它是相当自由的一个经济体,但是他们对Coin有监管。瑞士的金融监管局对Token分了三类,第一类是Payment Tokens,可以用于买东西、用于价值转移;第二类是UtilityTokens,可以购买云服务;第三类是Asset Tokens,就是资产的Token,它代表了对权益的债务。

瑞士对待区块链监管,分门别类的去看待Token,不仅有了创新空间,还能跟现有体系相兼容。这其实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思路:对于区块链的监管,分门别类的Token是一个方向。

四、区块链赋能实体经济:将面临四大问题

还有一个问题,大家都得了焦虑症,区块链仿佛跟任何人都有关系,如果错过了区块链,好像错过了发财致富的机会,有些地方政府不停地发区块链支持政策。因为区块链是分布式系统,它的维护成本、未来规则和设计成本都是非常高的。所以为了能防止这个焦虑,最好是能够分门别类地看区块链跟你的业务场景到底有没有关系。

其实区块链的理想很伟大,但是现实面临非常严峻的问题。

第一是区块链技术本身是否值得信赖的问题。因为我们把信任的重托交给机器,而不是一个组织。这个机器是否比组织可靠,是否拥有比组织机构更高的星用,性能、功能、安全性到底能不能扛住系统的压力,这些问题都需要区块链先去自证清白。

第二是链上链下如何锚定的问题。链上是虚拟世界,链下是实体世界,虚拟世界和实体世界边界该如何锚定。特别是在溯源、存证这些环节上,如果上链时的信息做了假,区块链是无能为力的。这个需要区块链之外的很多配套措施去保证,可能是技术的,可能是监管的,也可能是其他的。

第三是区块链如何有效治理的问题,尤其是公链和联盟链如何有效治理。联盟链要把很多企业拉到一块来上链,意味要讨论规则;公有链更是这样,没有法人主体,出了问题不能有效的治理。它们会不会打着去中心化的旗号干中心化的事情来做新的垄断,还有待观察。

第四是区块链与现有规则体系如何适配的问题。特别是在Token的法律地位、反洗钱、客户识别、隐私保护这几个方面。国内已经出现一些事件,信息上链之后怎么清除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我觉得区块链其实要面临这些考验,还是需要一定时间的。所以我们牵头的可信区块链联盟迈出了很小的第一步,我们在推动整个行业规范的、完整的、真实的披露信息,这是最基础的。未来还需要走一大步,就是区块链跟行业的结合。

每个行业其实都存在自己的问题和痛点,我们现在成立了银行、保险、证券、电信、政务、供应链、医疗等工作组,来解决每个行业跟区块链融合过程中的问题,同时我们也在研究法律监管问题,区块链如何跟社会规则去适配,让技术更靠谱,让行业应用门槛更低,让法律更合规,这是我们的一个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