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用户“戳屏”哄抢到平台主动下架,鲸探也难逃滞销?

转载
875 天前
8846
奇幻空间

文章转载来源:奇幻空间

来源:元飞船

作者:黄凯

原标题:《鲸探也难逃滞销?》

今日(2日)午间,鲸探如往常一样在工作日的12点准时发售数字藏品,只是不同的是,本次发售不像以往那般火热,数藏舰在多个藏家社群发现,只要准点参与购买的用户,大多数都买到了发售的藏品。

到了15分和30分两个「捡漏」时间点,同样是参与即可购买,15分钟是鲸探制定的付款时限,超过15分钟未付款的订单将被鲸探取消,该订单对应的藏品也会被重新释放,这意味着大量抢到藏品的用户选择不付款而放弃了藏品。

这与之前戳破屏幕都难求一件鲸探藏品的发售场面已有了明显的变化。而这一情况在鲸探14点的发售时被进一步放大,大约14点23分左右,鲸探主动对14点发售的藏品「奔向幸福」和「桃花运TAO」进行了下架处理,这是鲸探极其罕见的一次下架动作,可以确定的是,在下架之前,两款藏品皆未售完。

不少资深藏家认为,这或许是鲸探开始滞销的信号,事实上今日鲸探的发售境况确实与幻核首次大规模滞销(4月28日幻核发行LINE FRIENDS IP数字藏品)有不少相似之处。

首先,两者发售的都是潮流类IP,潮流类和当代艺术类数字藏品是当下数藏圈较为「不受待见」的品类,主要原因是当下数字藏品买家更偏向投机盈利而不是出于喜欢而收藏,所以与文物类藏品简单明了的用「国宝」、「国家一级文物」、「镇馆之宝」等标签告诉用户藏品价值相比,潮流类和当代艺术类数字藏品更考验用户对IP的认可度以及用户自身的艺术鉴赏能力。

但是显然,当下浮躁的数藏用户群体,既不想收藏数字藏品也不具备艺术鉴赏能力,潮流类和当代艺术类数字藏品在其眼中可谓千篇一律,另一方面与文物相比,以上两类IP仍将被不停地被创造出来,而不断地重复发行则意味着不具备稀缺性,进而使得该类藏品二次出售时无利可图,这是潮流类和当代艺术类数字藏品不如文物类和已故艺术大师作品类数字藏品好卖的重要原因。

第二点相似之处是,鲸探与后来长期滞销的幻核一样,都对未售完的藏品在开售一定时间后进行了「下架」处理,藏家社群中不少质疑的声音认为,鲸探此举是不想让滞销的状态过长时间的暴露在藏家眼前,越多的人知晓鲸探滞销的信息则对鲸探之后的发售越不利,而一旦出现大面积滞销情况,平台将会进入不断滞销的恶性循环。

事实上,鲸探出现滞销并不让人意外,以下几点已经注定了鲸探迟早会出现滞销的命运。

第一,鲸探官方抵制场外交易。除了幻核等几个少数未开放任何流通方式的平台外,鲸探可谓是抵制数字藏品交易和炒作最先锋的平台。

早在今年2月份,鲸探就已开始大规模地对场外交易用户做出限制转赠功能的处罚,其后这样的处罚又接连进行了数次,这不但大量减少了可进行场外交易的账号和藏品,也打击了部分购买鲸探数字藏品用户的积极性。

第二,鲸探大步加快发行频率。从5月份开始,鲸探非常明显的加快了发行频率,据统计,鲸探6月份仅有4天不曾发售数字藏品,这还不包括支付宝皮肤、天猫数字藏品、淘票票等同样进入鲸探的藏品发售渠道。自此开始,鲸探「滥发」开始在藏家社群中流传。

第三,鲸探不再发行文物原型数字藏品。4月11日上午,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召开党委扩大会暨规范数字化藏品授权专题会,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主任谭平指出,要向文物本体原型数字复刻品说“不”,并表示中心将对单纯发售文物本体原型发售项目进行坚决清理和整顿。

自此,鲸探所有发行的文物数字藏品都改成了文物二创藏品,藏家社群普遍认为,文物二创相较于文物原型的市场价值大大降低,也促使了其后发售的文物二创数字藏品不如文物原型销售火爆的情形的出现。

第四,数藏行业进入衰退期。下半年开始,数藏行业开启了「千藏大战」,上千家平台先后发行数字藏品的盛况让用户目不暇接,在新平台层出不穷的拉新手段和开出二级市场的平台火热的赚钱效应下,头部平台的流量正在被逐步瓜分。

另一方面,消息面上多次传出即将出台的政策会对数藏行业有一定打击,加上多个平台因此关闭和暂停,甚至与鲸探齐名的头部平台「幻核」同样陷入了停摆风波,更加剧了新老用户的离场。

鲸探代表性的藏品「敦煌飞天」系列场外交易价由高点的2万跌落至7千元左右,「亚运火炬」从2千跌落至4百元左右,「越王勾践剑」从5千跌落至1500元左右。此外,除了文物类和特殊类藏品,动漫、潮玩为代表的大部分藏品的场外交易价格都集中在发行价的附近,甚至少数藏品出现了破发的情况。

以上原因促使用户开始意识到,鲸探藏品买到不一定赚到,甚至在不得不持有半年后还可能面临亏钱的境地,这使得今天鲸探出现了滞销的信号。

需要强调的是,鲸探滞销并非是一件坏事,甚至我们认为鲸探滞销是鲸探用户重新回归理性思考和购买的开始,元飞船在《为什么说我从幻核「滞销」和鲸探「滥发」看到了行业的希望?》中就已指出,高利润让用户产生了「无脑买鲸探」的想法,绝大多数用户买的是鲸探平台,而非鲸探藏品。

如今出现的「滥发」和「滞销」将成为泼醒「无脑买鲸探」用户的冷水,只有当越来越多的用户逐渐拨开被利益蒙蔽的双眼,数字藏品才能真正脱离炒作,回归其本身应被重视的内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