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藏品平台又传“跑路”:安全性遭疑,严监管在途

转载
876 天前
3126
奇幻空间

文章转载来源:奇幻空间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 胡天姣 家俊辉 北京、广州报道

在“万物皆可数字藏品”的驱动下,国内数字藏品平台的数量持续攀升,至今已有数百家,其中不乏蚂蚁、腾讯、京东等互联网大厂。与此同时,数字藏品圈不断传出的负面消息,让大众开始重新审视这一新生业态,及其背后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各色平台。

近期,一张网络流传的截图让天穹元宇宙数字藏品平台(下称“天穹数藏”)深陷“跑路”传闻。6月6日,一张背景与天穹数藏APP首页极其相似的页面弹窗公告截图显示:“出于人道主义发个最后的公告。很遗憾由于经营不当跑路。各位韭菜们好自为之吧。感谢各位一个月的付出。已经财富自由,各位后会有期漂亮国见——天穹管理组宣。”

将投资者称为“韭菜”,并直言“跑路”,且“已经财富自由”,如此戏谑而嚣张的言论瞬间将天穹数藏推到风口浪尖。

但很快天穹数藏就发布公告称此公告为“谣言”,并表示“平台运行正常,目前正在测试新版本功能以及优化,对于恶意造谣以及PS的始作俑者,平台正在追查出处。”

尽管“跑路”传闻是假,但在国内数字藏品平台快速规模扩增之下,市场开始产生诸如“数字藏品平台会否会重蹈P2P的覆辙”之类的猜测。与此同时,各地区的监管对加密货币的管理趋严,因此对NFT(非同质化代币)的注意也随之升温。 


数藏平台为何屡陷负面传闻? 


天穹数藏到底是个怎样的平台?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查阅启信宝发现,天穹数藏的运营主体为多行(海南)艺术品交易有限公司,该公司成立于今年1月份,法定代表人为韩有兵,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引人注意的是,该公司在上月初刚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原因是“登记的住所或者经营场所无法联系”。

而根据天穹数藏官网介绍,该平台在4月正式上线,提供数字艺术藏品发售、挂售市场、求购市场、拍卖市场以及“合成阁”和“铸造大厅”板块。

“天穹”应用显示,在拍卖市场,过往成交额最高的数字藏品价格达到1.3万元;目前挂售的数字藏品最高价可达999万元,也不乏个位数价格的物品。

截至6月9日,该平台显示总合约地址人数已经接近160万人。

而此次“跑路”传闻并非天穹数藏首次陷入风波。就在上个月中旬,天穹数藏出现藏品售价高达近千万元的异常情况。彼时,该平台公告称,系平台数据遭遇黑客大量恶意攻击,黑客利用虚假余额购买盗取用户的藏品,导致数据异常,已报警处理。

上线短短两个月,却两次因负面新闻出现在大众视野中,看似是天穹数藏的个体风波,背后却是对数字藏品交易平台的安全性和合规性拷问。

此前,有投资者对21世纪经济报道爆料称,数字藏品平台iBox通过各种活动提高NFT的价格,吸引用户进入二级市场交易。

“iBox平台数字藏品火爆,上涨幅度大。”上述投资者表示,平台会通过优先购、合成新藏品、空投等活动刺激用户购买数字藏品再高价转卖。“此外,只有在‘优先购白名单’内的用户,才有资格购买上新藏品。而若要成为‘优先购白名单’的一员,要拥有指定藏品。”

“出一个合成,大家就会疯狂去买。”上述投资者进一步解释,主要是因为用这些藏品合成的新藏品,很有可能会享受到下一次优先购,通过优先购特权提前购买到手的玩家,可将这件藏品高价转卖。“但这种操作,一旦找不到接盘人,就可能血本无归。”

据这位爆料者介绍,对iBox平台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提现不到账、付款后未发货、交易后钱未到账、虚假宣传等。并且发现该平台涉嫌作品侵权行为。

另一位投资者同样对记者爆料说,iBox平台通过现金奖励拉客。“一个人注册即可获得16元,然后吸引用户下载APP,买入数藏产品。”

该投资者还表示,很多会员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被平台封禁。

对此,iBox对记者发邮回应表示:“iBox平台本身不涉及任何金融相关服务,更不会对数字藏品的价格进行诱导、干预,同时平台对用户的合规行为有着严格的监管措施,不管是从技术上还是相关使用协议上,此前平台就针对非法手段扰乱正常平台环境的外挂程序和修改数据等违规手段,对所涉账号进行查处。”

iBox补充道:“平台也对用户注册有着严格的要求,对于未成年人不提供购买服务,不开放任何信用卡等借贷端口。尽最大努力保障每一位用户的合法权益。”

针对“付款后未发货、交易后钱未到账、虚假宣传、涉嫌作品侵权行为”等一系列问题,iBox表示:“此前已在官网多次辟谣,此类说法源于一些有组织的自媒体通过故意抹黑、P图等手段,恶意攻击iBox平台。”

iBox方称:“现已报案,警方已正式刑事立案。”此外,iBox表示,其官方唯一合作的交易服务商易宝支付此前也对外发布过声明,明确iBox平台资金受中国人民银行监管,安全合规,可确保钱包余额提现次日到账,从未发生过限制用户提现的情况。

此前, iBox平台与北京万户创世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共同发行的《徐冰天书号》首件NFT太空艺术作品,最终售价达200万人民币,被某神秘藏家购入。该作品由三段影像构成,呈现了载入世界太空艺术史的重要时刻。 


严监管信号频现 


数字藏品的高调早已引起了监管的注意。

国内数字藏品是NFT的衍生,主要指使用区块链技术,对应特定的作品、艺术品生成的唯一数字凭证,在保护其数字版权的基础上,实现真实可信的数字化发行、购买、收藏和使用。

基于数字藏品的特性,可以应用于艺术、游戏、时尚、供应链、房地产、媒体、娱乐、体育、公益等场景。

根据财通证券研究所5月数据,今年1月以来,数字藏品每月活跃的平台数量维持增长,3月参与发行数字藏品的平台数首次突破100个,月活跃平台数增速在3月达到今年以来峰值,为75.5%。

目前,国内的数字藏品产业链已初步形成,从创作、铸造到发行流转实现了全链条覆盖,既有互联网,也有新兴科技企业。国内已有12家互联网企业布局数字藏品平台。包括阿里拍卖、腾讯、网易、蚂蚁集团、京东、百度、小红书、B站等。

金融市场的炒作似乎难以避免,人类历史上“郁金香泡沫”的故事屡见不鲜。数字藏品价格在短短几瞬潮起潮落,炒作之风相伴而行。

“国内对于数字藏品炒作一直是高压监管。”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表示,如对数字藏品在二级市场流通交易划定红线,在政策推动下,主要互联网平台比如腾讯、阿里都没有开放数字藏品的二级市场,所以事实上国内数字藏品平台大多数是非法交易平台。“但区块链技术为基础的数字藏品具有去中心化的特征,私下交易的二级市场无法完全禁止。”

盘和林称,部分数字藏品炒家利用国内投资人信息滞后的特点,利用国外数字藏品的过往“炒冷饭”,以国外财富故事利诱、哄骗国内信息不对称的投资人入局,涉嫌以此谋取不义之财,割国内散户投资人的“韭菜”。

对于国内数字藏品的乱象,他建议,要从国家层面加强监管,完善立法,NFT技术是一种工具,要利用工具的特点,可以将NFT技术用于知识产权保护等。此外,投资人自身也要对数字藏品价格炒作保持警惕。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境内严监管信号已在释放。今年1月28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该《征求意见稿》第二条规定:“本规定所称深度合成技术,是指利用以深度学习、虚拟现实为代表的生成合成类算法制作文本、图像、音频、视频、虚拟场景等信息的技术。”

4月13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证券业协会联合发布关于防范NFT相关金融风险的倡议。在倡议声明中,三家协会提出了多项行为规范,其中包括:要求会员单位不为NFT交易提供集中交易(集中竞价、电子撮合、匿名交易、做市商等)、持续挂牌交易、标准化合约交易等服务等。

全球范围内,NFT市场也持续在发展。市场追踪机构DappRadar的调查显示,2021年全球的数字藏品总销售额为249亿美元,相比2020年上涨约260倍。

一个市场的发展无可避免会带来的炒作、暗箱操作等问题。随着全球各地监管的注意,法律法规也在逐步介入。

当地时间6月1日,美国司法部(DOJ)公布,纽约南区联邦检察官和FBI调查人员在纽约逮捕了OpenSea的前产品经理Nathaniel Chastain,指控他涉嫌与NFT内幕交易有关的电汇欺诈和洗钱。若罪名成立,Chastain最高可被判处20年监禁。

根据DOJ指控,2021年6月到9 月,Chastain利用OpenSea的内部商业机密,提前购买将在该平台上架的某些NFT,并在正式上架后以初始投资价的2–5倍出售获利。

在以往,NFT市场“存在内幕交易”的消息大多由区块链数据机构或投资者爆料。

6月6日,香港证监会发文提醒NFT及其相关风险。其表示,NFT与其他虚拟资产一样面对较高的风险,包括二手市场流通性不足、价格波动、定价欠缺透明度、遭黑客入侵及欺诈的风险,投资者应注意这些风险,如未能完全理解NFT和承受潜在亏损,便不应投资于这些资产。

“有些NFT跨越了收藏品与金融资产之间的界线,例如有着与‘证券’或尤其是‘集体投资计划’下的权益相类似的结构的细分化或同质化NFT。”香港证监会称,如某NFT构成了集体投资计划下的权益,推广或分销NFT便可能构成“受规管活动”。任何人如要进行受规管活动(不论是在香港或以香港投资者为对象),除非获得豁免,否则须获香港证监会发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