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链技术炙手可热,Polkadot、Cosmos双雄争霸区块链江湖

转载
1531 天前
12175
链新

来源:链新    作者:冯铭


蚂蚁集团CEO胡晓明9月24日在“外滩大会”上表示,跨链技术是万物互连的基础,可以更好地促进数字资产的流动。

“现在,区块链行业仍然处于发展的早期,有很多公链正在建立自己的生态系统,不同的公链可能凭借自身的特点在局部领域形成竞争优势。这些公链和它们的生态系统就如同地理大发现之前分布在各大洲的文明,不同文明有大有小,但都有自己生存的空间和发展方向。之后通过跨链等技术把这些公链连接起来,就像通过‘丝路’和‘航道’把不同地域的文明关联起来一样,促成全球整体的繁荣。”Quarkchain联合创始人兼CMO向亚贞向《链新》表示。

01
区块链“隐疾” 跨链技术炙手可热

如今,跨链作为区块链技术一个炙手可热的方向,吸引各方参与者角逐。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它能够解决区块链数据孤岛的封闭性问题。“数据孤岛可以说是移互时代的产物,也叫遗留问题,严重阻碍云上数据或链上数据的互流互通与价值交换。”区块链创业者曾维墨向《链新》表示。

“区块链数据是开放的,但因为数据孤岛的存在,导致数据无法被其它链读取,数据无法共享。数据在一个链上可信,但在另一个链上又是不可信的,数据在脱离共识的情况下无法被信任。数据孤岛的存在,不仅会导致有价值数据的重复建立,也会导致用户数字资产的不容易流转。”区块链资深开发者姜家志认向《链新》表示。

“无论是从大数据的角度还是网络效应的观点来看,数据孤岛都是区块链未来发展过程中需要避免的。”向亚贞认为,“跨链”使得一条条单一的链互联起来形成网络,连通将赋予网络巨大价值。

最近,Defi项目大热,用户即使需要付高额的手续费都要去以太坊上参与。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很多资产是在以太坊上,如果能通过可信的跨链技术把以太坊上的资产“映射”到其他链上,有可能会改变目前的状况。“现在行业对好的跨链技术有着巨大的需求,有实力的研究团队应该立刻着手开展跨链技术研究。”向亚贞表示。

姜家志认为,跨链技术是非常值得期待的区块链技术之一,也是一项非常复杂的技术,想要真正实现非常困难。“假设跨链技术本身能够做到安全而且快捷的话,本质上能够解决两个数据源的一致性问题以及数据相互信任的问题。它的最大的价值就是数据和资产的相互信任和流通。”

曾维墨认为,按照目前判断,跨链技术仅是区块链时代的阶段性产物,“当前的跨链技术就好比WEB时代的搜索引擎平台和信息撮合平台,长远来看也是阶段性的,尤其是近两年各大公链都开始自行研发并推出各自的跨链技术项目之后,看上去已更加明显,说到底都是各自在加高围墙,对打破数据孤岛问题并未实现任何实质性的帮助,也没提供任何根本性的解决方案。”

曾维墨说,现阶段布局跨链在时机上相对合适,但要真正走到普及性应用期还尚早,尤其在当前众多基础公链、联盟链等生态尚处起步和基建阶段,前方是众多的护城河,“因此,跨链是愿景,时间成本是硬伤。”

02
技术有待成熟 跨链尚存两大难题

事实上,已经有越来越多有实力的团队正在试图解决跨链技术的关键问题。

向亚贞认为,跨链技术在开发过程中,主要面临两大问题:如何在跨链过程中降低参与成本,以及保持较高的去中心化程度。

据向亚贞介绍,目前中心化的交易所实际上为人们提供了跨链服务,比如USDT通证分别在Omni、以太坊、TRON等不同的底层协议平台上发行,如果某个交易所支持了这三个底层平台,用户可以把自己原先在存在Omni协议上的USDT通过这个交易所转换成以太坊平台的USDT从而享受到更低的交易手续费。

但是,由于中心化平台不透明,通过这些平台来完成的“跨链”可能面临着平台“跑路”的风险,同时提币过程可能会需要要求客服手动处理,耗费精力。如果能用去中心的方式来实现目前中心化交易所所扮演的“跨链服务商”的角色,将能造福整个行业。

向亚贞认为,未来的竞争门槛,一方面取决于项目方是否能提供一个足够优雅的技术解决方案,需要足够的简单明了,并且容易部署;另一方面取决于是否有一套设计合理的通证经济学。

“跨链项目的经济学设计本质是享受跨链服务的人支付给跨链服务提供者的报酬,如果这个酬金太高则抑制跨链服务的使用,如果太低则没有人提供跨链服务,不利于去中心化。如果可以在提供跨链服务而不大幅增加相应使用的成本,将是技术发展的重要目标。”

“跨链技术本身太复杂了,需要时间的积累和逐步的打磨。”姜家志认为,现阶段技术仍然是跨链最大的竞争门槛。“目前我们常见到的跨链方式有中继链,公正人机制,以及原子交易,这些技术对于数学以及密码学的要求都非常高。现实应用中,通过中心化的跨链是一种方式,去中心化托管也是一种比较常见资产跨链的方式,跨链通讯协议目前还没有特别的成熟。协议的发展一定是建立在广泛的应用基础上的,DeFi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资产跨链技术的发展。”

“跨链主要的风险就是数据验证错误造成的资产增发或者丢失的问题。”姜家志认为,对于跨链的需求一直都存在,目前主打跨链的公链技术还不是非常成熟,但一些非常实用的跨链技术已经逐渐开始应用,比如在ETH上使用去中心化的方式发行的renBTC,还有USDT的多链发行,“都可以认为是跨链的不错实现方式。”

曾维墨更看好未来的跨链技术与分布式存储并行,成为未来所有基础公链的标配,“最大的竞争门槛依然来自共识算法(如DAO协作机制的设计)的演变革新,其次来自市场因素(如通证模型的设计)是否有足够的吸引力来辅助生态建设。”

03
跨链双雄争霸 谁能晋升最后王者    

在业界,Polkadot和Cosmos这两个项目被称作跨链双雄。

Cosmos早在三年前就提出了 通过IBC 协议实现的跨链思路,并且首创了一键发链,让开发者不用从零开始构建一条区块链。

Polkadot则是借鉴了Cosmos的技术和思想,将区块链技术的革命性承诺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将一个由专门构建的区块链组成的完整网络整合到一个单一的可扩展生态系统中,并为跨链通信制定了一个安全的标准。目前,已有数百个项目正在为Polkadot生态系统进行建设。

那么,谁更有可能成为真正被广泛使用的区块链跨链标准协议?

“从技术角度以及生态建设的执行力度上看,当前Polkadot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和生态吸附力,近期来看Cosmos无法同日而语。但由于今年八月底Polkadot的一次通证分拆(1000万枚分拆成10亿枚),从市场角度上看,此举会直接影响到项目当前整体利好的市场格局,进一步会给后期的生态建设带来阻力,定价权流失不利于吸引更多优质的平行链项目接入Polkadot生态。”曾维墨表示。

“如果就从Polkadot和Cosmos两者中选,我觉得Cosmos的开放性要更为突出一些,有可能和更多的现存公链合作起来。但需要看到,Cosmos也需要解决上文提到的问题,而且还将面临来自安全方面的挑战。”向亚贞认为,相较而言,Polkadot可通过Hub产生新链,Hub在这些链与链之间提供跨链服务,每个链可以在三种共识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共识。Cosmos则可以通过API?来生成链,不过发出来的链需要自负盈亏,不会得到整个协议的保护,但是也会得到更多的自由设定,共识机制以及其他方面都可以自主定制。

“Cosmos很明智的选择了先开发一个可以使用的区块链开发框架,很多项目都在使用这个框架做研发,当需要使用跨链的时候,自然要使用 IBC 协议,就可以吸引更多的开发者帮忙解决跨链的问题,自己的生态也会更加繁荣。”姜家志表示。

姜家志认为,Polkadot的Substrate 做到了可插拔的模块化设计,而且一定程度地抽离了网络层和共识层。应用程序开发者不需要自己维护安全性,在共享安全性模型下的跨链通信更容易解决数据可用性问题,另外Substrate(在 WASM、更多共识算法和开箱即用模块方面)表现出很大的野心。

 “目前来说Polkadot和 Cosmos 都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未来能够被广泛使用的还是链以及其生态上能够有繁荣的资产以及应用,我们会对这两个项目保持关注。”姜家志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