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什么Fi|对话民道:DeFi在创造资本的另一个平行宇宙

转载
1590 天前
9405
橙皮书

来源:橙皮书


中国的DeFi圈其实是个小圈子中的小圈子,一个微信群肯定能装下。这个圈子里,最适合“老师”这个称谓的,非民道莫属。

DeFi圈里能人辈出,年轻一辈的比如潘帅,代代都是90后,同辈叫老师过于客套,还有些老一辈高手比如邬老师,蒋老师又过于低调,常年潜水。

民道是个例外。他比我们年长,传统金融出身,却参与过以太坊ICO,日常微信头像里一身西装,在群里聊天却挺不正经,唯有讲起DeFi特别起劲,而且对新人很有耐心。

所以,对爆火的DeFi满肚子疑问的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找民道老师请教,我们聊了这些话题:

  • 支撑DeFi暴涨的钱是哪里来的?
  • 泡沫到头了吗?DeFi的市值能到多少?
  • DeFi要怎么才能出圈?
  • 为什么DeFi世界的利率这么低?
  • 为什么这次又是国外的项目占多数?
  • 怎么用DeFi来抵押房产借钱?

如果你最近因为DeFi焦虑的睡不着觉,看完这篇之后,可能会更睡不着,但是不会那么焦虑了。开始~

橙皮书:第一个问题是,今年哪来的这么多钱呢?稳定币暴涨,各种defi资产的市值也是。

民道:首先传统金融里法币的收益率现在是非常低的,美元欧元活期利率都接近零甚至负值。正好币圈借贷的回报还是不错的,尤其在中心化交易所杠杆交易的借贷。所以这一轮defi的兴起,法币进场套利是一个重要原因。

你也能看到,稳定币,尤其是USDC和Dai这种和DeFi强相关的,铸币量涨的很厉害。USDC今年涨了有三四倍,大部分都是为了做carry trade,就是利率套利。

另外,DeFi今年抢了很多CeFi的借贷业务。我们有很多客户去年在CeFi借钱,利率15个点,后来DeFi进来了,利率哗啦啦就崩了,现在借钱利率也就一两个点,甚至零利率也能借到,这个冲击是非常大的。

另外一个原因,流动性挖矿这个模式,前期的收益可以做到非常高,一下就能吸引很多人和资金涌入,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前期的流通盘很小,有一些钱能来接盘,就能维持一个表面上非常漂亮的收益,进一步引发FOMO情绪。

这一轮牛市,肯定是有新钱进来的,比如稳定币铸币量的提升,还有挖矿的高收益,也让散户甚至一些机构在二级市场买入(比如AAVE),试图去改变它的代币模型,重新激活项目本身。

不单有新钱,还有新模式,传统的是Compuond,新的模式比如YFI和Yam,没有预挖,社区驱动。各种新的玩法混搭起来,把市场的情绪给炒起来了。

橙皮书:情绪真是很难捉摸,最近突然大家就乐观了,但是你想想,312过去才多久?

民道:如果要看基本面的话,DeFi的基本面在过去一年其实变化挺大的。稳定币,DEX的流动性深度,借贷市场的灵活性和体量,这些指标相比一年前,都是翻天覆地的。只不过,现在市场表现可能是更高的,超出基本面的变化。

和17年相比,现在的泡沫还不算大,当时是真的鸡犬升天,啥项目都能涨,今年有些币也没怎么涨,还是DeFi作为先导,之后传导到沾边的项目。另外BTC和ETH两个龙头还没开始,现在的体量可能也很难像17年那样再涨个几十倍。

不过DeFi有一个好处,就是它开始出圈了,不再单纯依赖区块链的原生资产(比如ETH和BTC),开始引入像黄金,地产,国债这些实物资产,这些资产的规模是几百万亿美元级别的。只有把资产规模做大,DeFi系统才能繁荣,协议的价值才能更高。

过去DeFi协议的估值,很多时候是受公链体系的束缚,因为你依赖区块链原生资产,没法引入海量的外部世界的资产。一旦跨过这个障碍,比如我把黄金引入借贷市场,那么这个协议的价值就取决于黄金借贷这个市场有多大,和比特币的市值没关系了。从这个角度看,未来DeFi协议的估值,很可能会超越公链。

橙皮书:今年DeFi里锁定的BTC数量涨了几十倍,为何这么突然呢?

民道: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在CeFi里抵押BTC借稳定币,不管是体验还是利率,都比CeFi要好。利率是特别直接的,DeFi用一套部署好的合约来管理整个借贷过程,CeFi是通过公司和人来做的,从成本和效率上看DeFi是在降维打击。

我之前说过,DeFi里的钱其实是处在量子状态,一块钱它在借贷池里发挥作用的同时,也可以在交易池里提供流动性,取决于需求方拿这块钱去干嘛,是借钱还是来交易。

传统金融不是这样的,每一笔钱都属于一个相对封闭的池子,在不同的银行或者其他机构那里保存。DeFi把这种壁垒打通了,包括国界,全世界的钱都可以在一个池子里。这样一来,DeFi的资金成本就很低,因为一份钱可以当四五份钱来用,加上最近各种组合型挖矿。

CeFi呢,首先同行拆借利率要五六个点,还得有一群小哥哥小姐姐做商务,这种运营成本通常能占到利润的30%,而且它是没法随着业务量摊薄的。DeFi可怕的就是没有这个运营成本,如果把预言机的成本去掉,连服务器都不需要,以太坊系统提供了,用户自己缴纳gas费也就是手续费。

这么一对比,除了那些体量特别大,或者不靠借贷赚钱的比如交易所,单纯做借贷的CeFi会很难存活。这会是DeFi第一个要颠覆的细分市场。当然现在还有很强的信息不对称,不少BTC矿工就不知道DeFi,有渠道优势的CeFi依然有市场,但是我觉得大趋势是很难挡的。

橙皮书:为什么DeFi世界的利率这么低呢?

民道:其实是传统世界的利率太高了,因为有各种摩擦,比如人民币和美元之间,资本管制导致的利率差异。这个利率差现在被稳定币打通了,所以政府会非常忌惮稳定币,一旦规模大了,会影响到国家的货币政策。

一个中国BTC矿工,DeFi借稳定币的话只要3-5个点的成本,借人民币可能要9-12%个点,这个差异的背后,是美元和人民币两个体系之间的割裂。

不止是中国,任何一个有资本管制的国家,都会受到稳定币的冲击,现在体量小,还不太明显。

稳定币这种“超导体”对现有的金融体系是一把利剑。想想看,你现在还需要持有本国的货币嘛?过去稳定币不多的时候,我们时不时还得卖一点BTC平时用,还是得留一些法币。现在你就用稳定币放在那,收益比余额宝还高,为什么还要留一批法币呢?真要用再换就行了。

以前可能要留半年的生活费,现在我知道很多人是只留半个月,尽量把钱都留在稳定币那个世界里,因为收益更高。资产总是停留在收益更高的地方,所以我觉得利率市场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基础设施,它会让我们摆脱对法币世界的眷恋,钱可以在区块链世界里长期留下,在流转中产生收益。

如此一来,DeFi就创造了一个平行宇宙,在那里的货币政策是不受现实世界央行制约的,而且那边有更好的收益率,更有吸引力。现在我们看到的还只是开始,未来会有更多的实体资产被映射到链上,比如房产,以后我们能不能抵押房产借稳定币?我觉得完全是有可能的。

橙皮书:这一波DeFi的兴起,对公链有什么影响?

民道:许多公链开始想这样一个问题,做一个通用公链干嘛?为何不做一个eth的侧链,来承接defi的需求?

当然公链(或许可链)也不是完全没机会,比如libra就有机会,它和ETH就不在一个赛道上。但是其他那些侧重TPS的就很难,开发者是更在意生态、可组合性,还是更在意TPS呢?

现在的TPS是不够用,高gas费也是严重的问题,因为它堵死了很多低价值DeFi的可能性,也就只有高收益挖矿还能跑,像Pooltogether这种,怎么玩?

这里就是其他公链的机会。ETH肯定不能承接所有的DeFi,即使到2.0也不太可能,到时候DeFi的生态会更复杂。它只适合做结算层,让其他layer2或者侧链去承担更多交易行为。比如我们的dToken就是一种类似layer2的形式。

橙皮书:这可能是个老问题,我发现中国在DeFi领域又落后了。

民道:这一轮DeFi热,你会发现大部分基础设施型的项目都是国外的,Uniswap,Compound,Curve,Maker,USDC,而且他们都很抱团,不怎么带别人玩。

我个人其实是一个自由主义者,但是事实就是,民族主义是客观存在的,不同地区和文化之间,天然就是存在隔阂的。我自己也有一个转变,过去我是彻底的国际主义者,但后来发现民族主义这种思想是很难根除的。它和政治很像,阵营就是自然形成了,你没法中立,想着和谁都做朋友,结果通常是一个朋友都没有。

我觉得在区块链世界里,也是如此。虽然我们做的是全球协议,谁都能接,但是有些协议就是会不接另一些协议。国外抱团的一个结果就是,国外项目的知名度和锁仓量,都会好过国内。所以我希望国内能有这样一个联盟,不是从国家大义,单纯是从项目本身,这么大一个本土市场的联盟,对国内的DeFi项目做大声势,是有好处的。

其实用户也会对本土的项目更有认同感,至少不用担心跑路了找不到。

最近能看到国内的DeFi项目也在起来,DoDo在做AMM,McDex在做永续合约,dForce做协议矩阵。不过DeFi创业还是很难,不像17年公链那么百花齐放,当时可以基于以太坊改一改参数,不需要太多原创性的改进。DeFi因为涉及到金融,对安全性的要求比较高,如果只是简单复制,容易出问题。

换一个角度,为什么国外的DeFi做的更好,我觉得有更深层的原因。比如Compound,A16Z投他们已经投了三年了,这真的是很有耐心的资本,国内像这样的长期资本还是太少,不要求上币或者退出,能等你三年,而且还是这种很不确定的新方向。这是一个巨大的制度性优势。

国内的资本通常而言,更短期一些,不短期的通常会投确定性更高的,比如CeFi。国内资本很少赌那种0和1的东西,国外不一样,他们的资本积累更深一点,一支基金十个亿,亏掉一个亿去赌这种项目也能接受。

资本会反过来会影响创业者。没有长期资本,创业者也会变得短视,搞几个月就急着去上币割韭菜,怎么可能沉下心来做protocol,做利率曲线呢,不可能的,肯定去交易所画线了。

当然,创业者也会反过来影响资本的选择,最终两个生态就会非常不同。

话说回来,国内团队的优势在于方向明确之后,追赶的速度会很快。最近一级市场热起来了,但是能长期做下去的,还是需要真正理解协议,不断迭代产品,不然就只是一波流。

橙皮书:中心化交易所对DeFi是什么态度呢?

民道:他们也开始下场来做DeFi,自己做或者投一些团队,反正没多少钱,就那么几个组件。不过中心化交易所对DeFi还是有疑虑的,我跟几家聊过,他们会认为DeFi迟早会有监管,那不就变成CeFi了嘛。

这个市场里有两拨人,CeFi那一派认为监管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受监管的市场是巨大的,所以他们主动向监管靠拢,就吃这碗饭。DeFi这一派认为,先不管监管,我们先做,等监管慢慢跟上。这两种认知是有很大差别的。

CeFi肯定不认为现在的DeFi能成为主流,我也赞同,还需要进一步演化,未来可能是混合型的,在监管层面也需要改进。因为我很难想象一个完全脱离监管的巨大市场,比如十万亿美元级别的。如果有,各国政府肯定会绞杀你,你的市场就很难做大。

从监管的角度看,DeFi推进去中心化治理是很有意思的,早期没事,但是你规模大了之后,把管理权通过token分散给社区,是更安全的做法,不管是对团队还是对项目本身。

橙皮书:DeFi还有多大的探索空间?

民道:借贷协议未来还有很多可以探索的,我觉得很难再出像Compound这种通用性协议,但是会有其他专用场景的借贷,比如PoS代币,以前你只能stake,现在可以先stake,生成一种token,再把这种token拿去抵押借钱。

还有一些有意思的方案,当然需要跟中心化机构合作。比如你只有房子,区块链协议接受不了,你可以找一个中介机构,它能接受房子,你把房子抵押给它,它帮你抵押BTC到协议去借钱。你借到了更便宜的钱,协议和中介机构获得中间的息差,三赢。

借贷是人类最古老的金融活动,里面能做的事情其实还有很多很多,找到真实生活中的借贷需求,想办法用区块链技术更好的满足它,这才是把市场做大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