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腾讯研究院徐思彦:产业区块链即将爆发,小微企业应抓住细分场景机会

1707 天前
802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2019年5月6日,在第二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在强调“产业互联网”意义时,说了这么一番话:“‘产业互联网’正在成为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的重要载体。信息化是全球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的最大变量,产业互联网将扮演‘转换器’的角色,将信息化这个最大的变量转化为各行各业创新发展的最大增量。”

“为各行各业带来最大增量”,这是马化腾对产业互联网的定义,也指明了整个互联网行业的重心已经发生转移——走向产业化。

我们在回顾中国互联网20年的发展简史时,能够看到最明显的发展路径就是:消费升级和消费数字化。由此沉淀下的海量数据成为数字经济时代最宝贵的财富。我们处在一个转折点,也就是大家常说的“互联网下半场”,也就是通过前端的消费数据积累去带动后端生产的数字化,把“产业互联网”带着跑起来。

所以,实现产业链的数字化转型正在成为中国互联网巨头瞄准的新蓝海。如今,我们走向这里,是因为“产业化”一直是技术的正确发展路径。互联网是如此、AI也是如此,新兴的区块链更是如此。

4月20日,腾讯官方作品《产业区块链:中国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正式面世。 “产业区块链”五个字赫然挂在图书的封面。马化腾说:“《产业区块链》尝试探讨了目前区块链技术在全球的发展趋势和各个产业落地应用的可能性,这些内容既是过往尝试的总结,也是未来探索的开始。”

“2020年将是区块链与产业结合的重要年份。《产业区块链》一书由中信出版社出版,实在是恰逢其时。这本书不仅提供了产业区块链的全面图像,而且深入探讨了产业区块链的深层机制。” 经济学家、数字资产研究院学术与技术委员会主席朱嘉明如此推荐。

谨慎点说,区块链技术在国内从“地下”走向“地面”的发展只有短短5年时间。这5年,可以看作是传统互联网巨头在区块链领域“夯地基”的5年。从理论到落地,从概念普及到场景验证,互联网企业以拓荒者的身份在这个领域摸索前行,通过联盟链平台在存证、政务、金融领域实现一定程度的规模化落地。

2019年10月24日,区块链被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中国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在产业互联网和数字经济的大环境下,众多企业开始在区块链领域寻找业务突破口,希望以产业化的思路来寻求转型升级的机会。不难理解,区块链希望走向产业化。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伪区块链项目”横行,成为区块链行业早期发展的不稳定因素。日前,链得得独家专访了腾讯研究院智慧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徐思彦。她也是《产业区块链》一书的主要作者之一。

她告诉链得得,区块链并不是一个解决所有问题的解决方案,并不是企业的所有场景都需要区块链。现在市场上存在这样的问题,首先是瞒天过海,把区块链能力无限放大,忽悠人们相信只要用区块链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其次是画蛇添足,本来一些传统的中心化系统可以很好的解决问题,它也引入区块链,这是没有必要的。

在徐思彦看来,区块链领域需要行业专家的参与,才能有更好的发展。由于一个区块链项目是涉及产业链及多方主体的技术与解决方案,需要设计好适合该业务场景的产品逻辑,以及在业务落地时去协调处理好利益冲突点。一个区块链项目的落地不仅仅是卖技术服务那么简单。

“各行各业的利益相关者都应该对区块链有所了解,认识到它作为未来数字社会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的价值,再从自己行业的角度去思考和区块链的潜在结合点。” 徐思彦如是说。

区块链走向产业,就必须有懂产业的人一起走进来、想办法。这里面包括大企业、监管机构以及对垂直场景挖掘深入的中小微企业。正如马化腾所说,“区块链全面拥抱产业互联网,这是探索未来的开始”。

链得得:“为什么选择这个时点出这本书?”

徐思彦:“我们更多的是考虑在技术+场景上做积累,在有了实际的落地案例和链上数据后,再做下一步的输出。我们选择在这个时间点再次站出来,就是认为这个行业到了‘应用临界点’。”

此外她也提到,这本书的目的之一就是厘清产业区块链的概念、模式与典型场景,促成各方形成共识。以开放的态度,让各行各业的人以不同方式参与进来,一起把产业区块链的生态做得更好。

腾讯区块链团队早在2015年就开始关注区块链技术并进行自主研发,通过扎根建设自主可控的区块链基础设施,在功能、性能以及稳定性三方面不断突破,在区块链电子发票和智慧税务、供应链金融和物流、法务存证、智慧医疗、公益寻人等多个场景实现应用落地。

产业区块链已经成为区块链行业发展的主战场。对于腾讯而言,一方面在一如既往地加强底层基础设施在性能、灵活性和安全性等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同时聚焦于核心应用场景的攻克,形成一批行业内有代表性的最佳实践。

在《产业区块链》一书中最后一句这样写道,“对于区块链行业来说,未来三年将是传统行业与区块链紧密融合的关键时期,会涌现新型的商业模式和监管服务模式。这为实体产业‘换道超车’提供了机遇,数字资产会成为企业的重要资产。对于实体经济而言,这或许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徐思彦 | 腾讯研究院智慧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

以下是链得得独家专访徐思彦实录,涉及到区块链产业落地存在的问题、小微企业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对于产业区块链未来的思考以及腾讯的规划。经编辑和删减:

链得得:首先还是来聊聊这本书吧。为什么想到在这个时候出这样一本书?

徐思彦:2017年,区块链在国内刚刚起步。腾讯是首个发布区块链白皮书的互联网公司。我们在2017年的白皮书中更多是在科普区块链是什么?潜在应用场景是什么?随后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区块链白皮书,都是在解释区块链的概念和应用场景,大同小异。

这个现象持续了有两三年,直到2019年,有了几个大规模落地的实际案例和链上数据后,我们又发布了第二版《2019腾讯区块链白皮书》。我们选择在这个时间点再次站出来,就是认为这个行业到了“应用临界点”。

今年的《产业区块链》也是把前几年的思考和时间结合对产业互联网的理解形成的一个成果。本书中诸多案例中提到的,区块链可以成为信任的传递的机器,让数据可信。我们相信这是区块链助力各行各业转型的基础。区块链在信息透明公开、数据确权共享、企业业务协同这些方面可以发挥作用,尤其在产业协同方面,通过区块链技术可以提升生产资源的配置效率,改善企业间的业务协同,让整个产业链的运行更加高效。

链得得:过去两三年,我们看到了联盟链异军突起的市场现象。但是,这两年发展中,联盟链作为区块链的底层基础设施却陷入“落地者众,叫好者寡”的尴尬境地。貌似谁都可以用几十页PPT喊出自己的区块链底层优势,但是回归到产业方面,却鲜有人敢站出来。您认为这里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徐思彦:许多区块链部门都是从单纯的技术部门开始的。带来的问题是,一些技术人员可以做出性能不错的底层平台,但是他们难以深入到产业里。无论是司法领域,还是供应链金融领域,其实更需要的是产业方面的人才,他懂行业,更了解这个行业的痛点。腾讯也是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摸索,形成虚拟团队加速推动区块链应用场景落地。

例如,区块链电子发票联合财经线的同事,司法区块链联合法务的同事。有了垂直领域的专业力量加入进来,才使得这个事情得到较快的推进。

所以区块链行业需要产品经理,但是这个产品经理跟互联网的产品经理存在区别:互联网产品经理更多是进行商业模式、UI设计(是指对软件的人机交互、操作逻辑、界面美观的整体设计)方面的研究和分析,而区块链产品经理需要对这个行业的流程、价值链有一个充分的理解,理解链上参与主体的利益诉求,才能形成一个更好的区块链应用。

产业区块链正处于发展进程中,需要来自产业一线和区块链技术的不同专家,在不断协作中去开发出“区块链+”的行业解决方案。

链得得:“产业区块链”这五个字恰逢其时。这也是任何一项技术的正确发展方向——把技术应用在实际的业务场景中,推动实体经济健康发展。在区块链被认识,到应用,再到大规模落地的产业区块链时代,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应该注意什么?企业在进军区块链之前,需要做哪些思考?

徐思彦:我们书中用了专门的章节去说这个事情。每个企业要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区块链适合我吗?”区块链并不是一个解决所有问题的解决方案,并不是企业的所有场景都需要区块链。现在市场上存在这样的问题,首先是把区块链能力无限放大,忽悠人们相信只要用区块链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其次是画蛇添足,本来一些传统的中心化系统可以很好的解决问题,它也引入区块链,这是没有必要的。

我们这本书中提到从三个方面去辨别哪些是伪需求:

第一,多个相互没有隶属或指令关系的实体之间相互协作。如果在协作关系中能够找到一个中心和权威,那么可以用这个权威来运行一个中心化系统,没有必要使用区块链;

第二,各方均不愿让渡数据主权或数据治权,也不愿意无条件共享数据。如果参与协作的各方愿意将数据交出来,集中在某一方手里,那么就可以用中心化系统解决问题,无须使用区块链;

第三,因信息不透明导致的过度博弈严重降低协作效率。对等实体之间需要进行协作但双方均不愿让步,这种协作的结果就是过度博弈、效率降低。只有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提高效率,在各方协商的基础之上,可以创建区块链系统。

那么,第二个问题:区块链到底能解决什么问题?我们要找到多方主体的差异化价值。区块链的价值在于多方事实上链,如果一个业务涉及到特别多的利益相关方,就特别适用于区块链。

第三个问题,我们怎么样去设计?到底是自建还是外包?是公链还是私链或联盟链?这都可以有不同的选择。随着区块链行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一些行业会出现比较成熟的解决方案,到那时,企业要做的就是基于现有的区块链解决方案,去打通合作方的利益需求点,优化设计模式。

链得得:关于“产业区块链”的方向,您提到过三个步骤:1.区块链作为数字经济时代数据共享的基础(例如,存证实现数据上链,证明数据可信);2.不同主体之间互相协调;3.在数据合作和主体协作的基础上,把数据一步步变成资产。您认为,按照这个节奏发展下去,可以释放多大的势能?

徐思彦:我们现在还处在第一步和第二步的建立基础的过程。数据存证实现数据可信,不仅需要科技公司的努力,也需要相关部门从标准化、政策、立法层面进一步推动。

需要逐渐建立起统一的标准,包括哪些数据可以分享?采集的标准是什么?这也是通过区块链实现数据确权。这是数据资产化的前提。正如我们书中一个章节的标题“区块链不是法外之地”。

至于之后能释放多大的潜力,我觉得这取决于如何去挖掘这部分数据的价值。现在最直观的案例是供应链金融,小企业可以基于自己真实的贸易数据去获得贷款,这在以前是不行的。

去年年末,国家首次增列了“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反映了随着经济活动数字化转型加快,数据对提高生产要素的乘数作用凸现,成为最具时代特征新生产要素的重要变化。

资产数字化后,传统资产“上网”成为数据,但这些数据存在一些问题,包括数字的可复制性、造假问题、归属不明确、共享与隐私的矛盾等等,这些问题阻碍了数字化的资产成为真正可信的生产要素。而将区块链引入资产数字化的体系后,搭建起一种价值技术通用平台,利用区块链的不可篡改、全程可追溯等特性,让数字资产成为原生的、包含全量信息的、以数字形式展现和流转的资产,可以有效地支持资产数字化转化为数字资产化。

因此,与其说区块链侧重挖掘数据的价值,不如说区块链搭建了信任机制,让数据资产真正可信、可流通,从而释放数据的价值。产业互联网时代,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前沿技术的创新融合势在必行。

链得得:您如何看待“产业区块链”时代的影响力?整体来看,数字化是区块链能够得到大规模应用的先决条件。目前,我国无论是消费还是制造业,还是有很长的路去实现数字化。那么,换句话讲,我们现在仍在努力实现数字化,那么区块链时代下,小微区块链企业能否享受到这波红利?他们在这波浪潮中的角色是什么?

徐思彦:随着区块链行业的发展,一定会更懂产业,深入产业,产业互联网也将为区块链提供发展空间。整个区块链行业也将是数字经济时代数据的基础设施,从连接到“链接”,区块链将支持数据要素发挥价值。

随着区块链产业链逐步清晰,也逐步形成了包括基础设施、行业应用、综合服务三大板块的生态雏形,这其中就给创业公司很多机会在垂直领域进行开拓。

对于小微企业来说,机会分两方面。第一方面是技术层面仍然有机会,因为区块链领域有很多细分的技术方向是小微企业去发力的方向,例如多方计算、隐私安全等等。

第二方面就是,在垂直领域对场景挖掘比较深的企业,因为区块链是做生态的构建,不只是需要大企业提供区块链底层平台,更多是需要在一些细分的场景上持续运营,这就特别适合中小企业去发展这些模式。很多to C领域的模式需要创业公司去创新。

马上,腾讯也会发布国内首个区块链加速器。我们会通过整合全球区块链产业资源,链接优秀的区块链企业,搭建一个基于技术、场景、商机、资本的多维度平台,通过生态的力量,去推动区块链技术自主创新,让更多技术应用能够快速落地行业场景。

链得得:这个问题,我们来聊一下腾讯的规划吧。从公司出发也好,从行业建设也好,今年你们在区块链领域的一些布局会呈现出哪些新的方向?

徐思彦:从腾讯来说,目前我们已经形成了已经形成了从理论研究到技术层、平台层、场景应用层以及产业生态的全面布局,在走向一个比较成熟的阶段。目前也是以腾讯云作为一个区块链对话的接口,在云技术之上去结合其他的技术,一起对话提供技术服务和解决方案。

从行业来看,尤其是在疫情之后,区块链不会再单纯在于区块链本身去发展。发改委日前也已经正式将区块链纳入了新基建范围,未来区块链和产业的融合将进一步提速。以后,像我们腾讯这样的公司在提供区块链服务的时候,就不再是单纯的区块链服务,而是一个整体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方案。

链得得:最后一个问题,我们回到出版的这本书上。肯定会有很多技术层、业务层或者监管层的行业参与者去学习“产业区块链”。你希望这本书能够为这个社会带来哪些新的启发?

徐思彦:区块链一直有一个特点就是“多方见证”,而且这项技术包含着不同的利益相关方,这可能是跟其他技术最大的一个差别。区块链的发展是不断地卷入不同的参与方,从最早的技术社区、开源社区,到后面的大公司,再到政府部门的卷入等。

所以,我觉得这本书的受众范围是非常广的,不单单是区块链的从业者,各行各业的人都应该对区块链有所了解,然后把它作为未来数字社会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再从自己的角度、行业的角度去思考和区块链的潜在结合点。区块链领域特别需要行业专家的介入,才能有很好的发展。

我觉得我们写这本书的目的。第一,传递腾讯在区块链融入实体经济方向的方法论思考与实践;第二,保持开放的态度,让各行各业的人以不同方式参与进来,一起把区块链的生态做得更好。(本文独家首发链得得App;作者/仇杨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