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能推开信任的大门吗?

转载
2446 天前
5681
经济日报-张雪

火讯财经注:(经济日报)区块链因为其具有“去中心化”、“分布式账本”等特点,而被称为“史上”最安全的数据管理方式,自去年以来,就备受资本青睐。但尽管如此,区块链想要真正释放发展潜力,还需要跨越规模化交易背景下可靠与安全、隐私保护及降低成本等底层技术上的“门槛”。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4月18日讯 区块链因其去中心化、分布式账本等技术特征被称作“史上”最安全的数据管理方式。去年以来,区块链概念备受资本青睐,并被视为共享经济和人工智能后的又一个“风口”。相关专家表示,区块链要想真正释放发展潜力,一方面,需要跨越规模化交易背景下可靠与安全、隐私保护及降低成本等底层技术上的“门槛”。另一方面,还需要积极推进技术标准体系建设。

“几年前我曾经开过区块链课程,大家并不十分在意。今年再开这门课,大教室里座无虚席,每4个学生申请,只有1个人能选上。”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计算机系教授宋晓冬的话足以证明如今区块链的热度。

资本同样将区块链视为共享经济、人工智能后的又一个“风口”。来自第三方研究机构的数据称,据不完全统计,投资机构去年在区块链领域共投入12.71亿元,进行了100次投资。而2018年一季度就有58起区块链投资事件,投资总额为6.81亿元。

但对于普通人来说,与区块链挂钩的似乎还只是受到严格监管的比特币等虚拟货币。在虚拟货币之外,区块链到底还能在哪些场景“落地”?它究竟是与云计算、大数据并列的未来互联网基础设施,还是忽悠资本的“泡沫”?归根结底,区块链能否推开信任的大门?

与实体经济“亲密接触”

“通俗来讲,区块链就是一个可信任、不能篡改、不可抵赖的公共账本,高度透明,因此能完全实现多边共信。”贝克链首席运营官莉莉·穆如此定义区块链。

解决信任问题,是区块链技术的核心竞争力。蚂蚁金服从事区块链底层研发的工程师邱鸿霖告诉记者:“区块链最棒的一件事,就是解决了数据可靠可信的问题,从而让数字世界跟物理世界一样真实。”

区块链“落地”场景由此而生。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盛松成表示:“尽管以基于比特币等虚拟货币开始,但大家现在逐渐认识到,区块链的前途仍在于为实体经济提供服务。”

目前阶段,“溯源”成为“可信”的区块链最集中的应用。众安保险CEO陈劲介绍说,众安目前在400多个养鸡场使用区块链技术,“在鸡脚上装上识别器,消费者可以直接查询这只鸡过去的饲养情况,甚至可以知道它走过多少步,是不是一只爱运动的鸡。区块链技术决定它不能篡改,它提供给消费者的信息就更容易得到信任”。浪潮集团董事长孙丕恕也告诉记者,浪潮也在应用区块链技术建设“中国质量链”,并已开始为茅台等企业提供服务,“核心就是用区块链解决产品溯源问题,比如说一瓶茅台,可以从生产环节、流通环节、第三方检测3方面对这个产品进行追踪,对产品全生命周期数据进行串联,为消费者提供产品溯源和鉴真服务”。

邱鸿霖和他的同事们则准备在雄安新区用区块链改造房屋租赁产业,“房东的产权证明经过房管局认证后写入区块链,同样租客和房东的合同信息也分享到区块链上,那么虚假房源和黑中介就不能存在,通过监管、房东和房客的协同,现实的租赁事件被可验证地搬到数字世界中”。

而在溯源的下一步,基于区块链的可信数据被当作生产资料,也会随之带来生产关系的改变。莉莉·穆表示,贝克链正在尝试将运行在区块链上的数字权益证明“通证”。“积分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比如说不同企业都可以将自己的会员积分以通证的形式保存在区块链上,它们彼此可以打通和交易,也可以实现线上线下多场景通兑。”三星也在考虑开发一个区块链总账系统,来监控每年价值数百亿美元的全球产品的运送,三星方面称,这一系统有望帮助三星每年将运费削减20%。


底层技术仍需不断完善

尽管区块链被寄予厚望,但从现在的应用来看,无论是金融场景还是非金融场景,似乎都还有些“小打小闹”。在业内专家们看来,这是因为区块链从底层技术上依然要翻过“几座山”。

首先是规模化交易背景下的可靠与安全。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区块链研究工作组组长李礼辉表示:“规模化应用是区块链发展未来的方向,但作为解决方案,必须要满足高品质要求,服务稳定可用。”

稳定来自于对大流量的应对。邱鸿霖告诉记者:“拿比特币来说,比特币区块链每秒最多只能处理7笔交易,这就和工业级应用相差太远了,如何提升每秒同时交易笔数,是区块链技术里目前需要解决的最大‘痛点’。”不过,在这方面,技术正在突飞猛进,韩国企业IT服务解决方案提供商三星SDS社长CEO洪元杓透露说,其区块链技术已可以支撑每秒2000笔交易。

稳定也来自对跨链应用的支撑。和信息化系统一样,在不同区块链之间,同样需要进行交互和沟通。李礼辉介绍说,2017年区块链金融在技术上的一大突破就是建立了多维度直接交互的架构,通过对跨链和多链的支撑,“开始能够在参与方多、高复杂性的金融交易场景中实现交易方之间零距离、零时差的沟通”。

而安全的重点之一则是对隐私的保护。区块链的“真实”来自于参与各方的共同认定,但对于隐私数据来说这是否会带来泄密问题?宋晓冬表示,技术也在解决这一问题,“主要是对数据进行拆分,把公共和隐私数据区分开来,比如一个智能合同,需要保密的数据可以具体指明,然后这些数据就会被放入特殊的执行环境进行处理,就可以加密保密合同来保证隐私。这在技术上是可以实现的”。

此外,尽管区块链技术本身被视为“降成本”的利器,但区块链本身依然要面对成本问题,毕竟它需要大量的存储和带宽资源支撑。邱鸿霖表示,“目前也在探索各种技术解决方案,比如将太老不会被频繁验证的数据迁徙到历史库,通过归档来释放出存储空间,未来区块链还将在存储和计算方面不断尝试新的架构”。

技术标准体系亟待建立

“区块链就像是1992年的互联网,标准化还没有完全做完,所以应用和推广还会受到限制,处在早期的技术储备阶段,一旦有了标准,各种技术研发才能走得下去。”区块链专家、威睿首席架构师张海宁表示。

尽管区块链的底层技术正在飞速前进,但行业的全面发展依然需要顶层设计提供的驱动力,标准就是其中重要一环。不仅中国,全球市场同样如此。芬兰区块链服务商MONI创始人安迪·潘那涅表示:“包括客户识别标准、数据存储标准,保障数据安全的网关标准等,这些基础性原则的确定在区块链的发展中仍是重要的驱动因素。”

李礼辉也介绍说,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在2018年的工作重点之一就是要积极推进标准化建设,“区块链要有一个新的技术标准体系,特别是还要建立一个权威的第三方认证的系统,这是区块链金融发展的当务之急”。

标准的确立也会与监管之间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虽然从目前来看,监管层对区块链相当关注,但主要是集中于金融领域,特别是去年下半年对虚拟货币和ICO(首次币发行)采取了严控措施。在中国人民大学大数据区块链与监管科技实验室主任杨东看来,从区块链整个行业的发展来看,法律和监管仍然相对滞后。与海外先进国家相比较,缺乏对区块链进行定义并管理其交易和交易平台的专门法律。“那么就需要行业自律,行业上下游大家坐在一起把标准和规则搞出来,才知道要怎么监管。在区块链标准方面,中国要主导、掌握和参与标准制定。‘游戏规则’需要各方共建,大家共同努力。”杨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