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都在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区块链话题似乎有些落潮。但中国纪检监察报6日刊文《连接未来的“区块链”》,称区块链是“目前最具有潜力触发第五轮颠覆性革命浪潮的核心技术”,“我国对区块链的发展和创新重视有加”,政府一再提出“要加强区块链技术的基础研发和前沿布局,提出了我国区块链技术发展的标准化路线图”。文章称,“中国应用场景的丰富度和创新性则在世界上首屈一指”,“如果中国区块链行业能紧密合作,监管能够适当包容、鼓励,中国在区块链领域引领全球指日可待。”
以下为原文: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区块链”成为一些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这不禁引起越来越多的人的好奇:区块链是什么?它能在未来的社会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区块链是什么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如果说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了巨大变革的话,那么区块链将是人类文明进程中下一个技术革新力量。区块链已被称为继蒸汽机、电力、信息和互联网科技之后,目前最具有潜力触发第五轮颠覆性革命浪潮的核心技术。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施瓦布认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包括人工智能、区块链、3D打印、智能制造等相关技术,其中区块链是连接各个技术的重要桥梁。
何为区块链?通俗地讲,区块链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账本数据库,由于具有去中心化、可追溯性、可维护和可靠的特征,它可以弥补传统互联网在信任机制上的先天缺陷,为人们在互联网上建立可信赖的契约关系提供了可靠便捷的方式。在区块链中,各个参与者集体进行账本数据库的维护,大家通过计算机程序达成一致,并以复杂的加密技术确保数据不可篡改,同时实时发给其系统内的所有人进行备份。这代表着在互联网时代一种新的技术规范,一种新的信任机制的建立。
区块链在社会层面的应用延伸
我国对区块链的发展和创新重视有加。国务院发布的《“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再三提及区块链,人民银行发布的《中国金融业信息技术“十三五”规划》、工信部牵头发布的《中国区块链技术及应用发展白皮书》,均明确提出要加强区块链技术的基础研发和前沿布局,提出了我国区块链技术发展的标准化路线图。
按照设想,经过发展完善的区块链将在未来改变很多行业的面貌。比如,今年参加全国两会的民盟中央提议,建立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科技身份证”制度,为每一位科技人员建立数字系统,使评价更准确更公开。全国政协委员王鹏杰提出,开发区块链数字资产项目“核准制”监管,推行个人区块链账户“实名制”认证,做好区块链数字资产投资者的教育工作。他建议“探索建立国家层面的区块链数字资产交易平台”,成立受监管的、高效廉洁的区块链数字资产交易平台,为企业募资和投资者资产增值提供正规渠道。区块链独特的优势,如数据的确权使用、价值的高效传输,正越来越多地被运用于国家机构和大型互联网企业中,除了金融行业领域,在公益、供应链、政府事务等诸多领域,区块链也已开始体现出独特的价值,并陆续有创新的应用模式落地。可以说,区块链正在凭借其公开、透明、不可篡改等优势呈现新一代科技的颠覆性力量。
如何对区块链适度监管
区块链诞生以来,尽管技术创新与突破层出不穷,但社会级别的大规模应用实践仍然只是迈出第一步。区块链底层技术不成熟、基础设施不完善的状况并没有获得根本改观。
对于区块链的发展现状,参加全国两会的部分代表委员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全国政协委员、百度公司CEO李彦宏表示,区块链技术非常具有革命性,但现在还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而全国政协委员、360董事长周鸿祎表示,区块链也有遭受网络攻击的隐患,比如有人掌握了51%的算力,或者未来量子计算破解了“挖矿”的哈希算法,对区块链技术都是一个挑战。如今不时曝出的丢失虚拟资产的安全事件,恰恰说明区块链技术需要安全保护。
中国发展区块链,挑战和机遇并存,而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让监管理解区块链并适度监管”。中国也许在底层技术还无法与一些先进国家比肩,但中国应用场景的丰富度和创新性则在世界上首屈一指。技术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如何运用才是关键。区块链底层技术获得实质性突破之前的这个阶段,恰恰是一个战略机遇期。如果中国区块链行业能紧密合作,监管能够适当包容、鼓励,中国在区块链领域引领全球指日可待。
也有人认为,区块链的匿名性与弱中心化的架构,与现有的监管体系存在某种程度的天然冲突。实际上,区块链技术最终必然演化为“监管融入技术”的模式,区块链的难以篡改、共享账本、分布式的特性,更易于监管接入,获得更加全面实时的监管数据。让监管机构本身也参与到技术中去,通过技术本身实现对技术的监管,将最终化解区块链与监管的冲突。去年9月4日,七部委发布了《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对于行业内野蛮生长的代币融资行为,将其定性为“非法公开融资”。这可以看作是对区块链发展的一次非常及时的监管介入,对后续监管也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子平)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发布人:李丢丢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火讯财经立场。火讯财经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如文章涉及侵权, 请及时致函告之,本站将第⼀时间删除⽂章。邮箱:84003434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