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眼流血上市,或成巨头弃子

原创
2181 天前
11881

凛冬之下,众多企业纷纷储粮过冬。

 

前一阵,港交所官网信息显示,在线票务平台猫眼娱乐已通过上市聆讯,并更新了去年9月3日提交的上市招股书。

 

按照预计,猫眼可能会在2019年春节前后挂牌上市。

 

这时节猫眼作为票务平台一哥寻求IPO,实毫不稀奇,比较引人关注的是流血上市。


 猫眼娱乐CEO郑志昊

猫眼招股书里明说了:未必能在不久的将来盈利,也许根本无法盈利。

 

如此表述固然坦诚,有一说一。但另一方面却是没底气,透着一股浓浓的不自信。 

 

6年亏损20亿

 

猫眼的不自信同样体现在募资总额上。

 

本次更新招股书后,预计集资3亿美元至4亿美元,与9月份彭博社报道的10亿美元的融资规模相比,大幅缩减60%左右。

 

不自信的根源,很大程度上在于猫眼多年以来的亏损。

 

猫眼的前身是2012年2月在美团娱乐部门开展的在线电影票务业务,即美团电影。

 

2013年,美团电影更名为猫眼电影,并于2016年从美团完全剥离,独立发展。  


2016年4月,猫眼获美团(新美大)亿元及以上A轮融资。

 

5月,光线系以光线传媒6%股份(价值23.99亿元)和23.83亿元现金获得猫眼电影合计57.4%的股权。

 

2017年5月,光线传媒作价1.3亿将网票网68.55%的股权转让给猫眼,后又在8月以17.76亿元增持猫眼文化19.73%的股权,光线共计持有猫眼文化77.13%的股权。

 

2017年9月,猫眼获光线传媒9.9999亿元战略投资。猫眼电影与微影时代合并组建“猫眼微影”,并由原猫眼CEO郑志昊出任CEO。

 

11月,猫眼获腾讯10亿元战略投资,估值超200亿。

 

与此同时,猫眼也在亏损道路上一路小跑。

 

招股书显示,2015年至2018年前九个月,猫眼经营亏损分别为12.98亿元、5.08亿元、7610万元、1.44亿元。

 

也就是说,2015年至今,猫眼累计亏损额已超过20亿元。

 

经调整后,猫眼2015年、2016年分别亏损12.70亿元、3.00亿元,2017年盈利1.24亿元,2018年前九个月,亏损1690万元。

 

按照这一统计口径,2015年至今,猫眼累计亏损约14.63亿元。

 

招股书显示,猫眼的销售及营销开支从2015-2018年前九个月年分别为15.2亿元、10.3亿元、14.2亿元、17.2亿元。

 

而这正是造成猫眼多年亏损的最主要原因。

 

另外,从现金流情况来看,猫眼的情况并不乐观。

 

猫眼近三年经营活动的现金流情况,2016年和2017年均为净流入,不过到了2018年出现反转,至9月30净流出14.33亿元。

  


 

猫眼账面的现金及金融资产因此从2017年年末的21.3亿元下滑至2018年9月底的15.03亿元,流动资金压力大增。 

 


 

而且,预付押金及其他应收款虽然合计16.70亿元,但在正常业务运转下,这部分基本不具备流动性。

 

这也使得,猫眼的账面现金、金融资产及应收款加起来,只有18.82亿元。

 

然而猫眼总计32.67亿元的流动负债中,应付类款项已经达到23.87亿元。 

 


两相对比之下,资金缺口还是比较明显的。 

 

死敌是阿里亲儿子

 

据猫眼娱乐援引艾瑞咨询的报告称,在在线票务市场中,截至2018年6月30日,猫眼的市占率为60.9% 的排名第一,第二名(淘票票)的市场份额分别为33.9%,猫眼是中国市场上最大的在线票务平台。

 

不过,猫眼这个在线票务平台的一哥身份,既得来不容易,而且也不稳固。

 

猫眼的劲敌淘票票,一直在疯狂追赶。这位主儿,是阿里亲儿子。

 

淘票票现在阿里影业旗下,前身是淘宝电影,在2014年杀入在线电影票务,2016年改名为淘票票。

 

2017年7月份,阿里影业收购博纳、华策在内6名股东持有的淘票票股权,对淘票票的持股达到了96.71%。

 

这意味着阿里影业实现对淘票票完全控股。


在2017年并购行业老二微影之后,猫眼本以为能把淘票票甩开一大截,但结果却是背靠阿里的淘票票粮草充足,根本没有认怂。

 

阿里影业以15个月净亏损16亿元的“代价”抢占市场份额,让淘票票直逼猫眼。

 

淘票票的“高举高打”和大手笔,给猫眼带来极大压力。

 

猫眼专业版的出票数据显示,2017年10月猫眼市占率达到62.8%的高点水平,而2018年1–11月猫眼市占率月均值在55.4%–60.4%之间波动,2018年11月市占率则下滑至55.7%。

 

2018年的票补新政给了猫眼喘气的机会。

 

然而,在后票补时代,淘票票依然紧追不舍,双方的战场延伸到宣发营销、内容投资,从抢用户市场到抢合作方。

 

2018年11月,淘票票宣布启动“用户和市场扩增计划”,将投入不少于10亿元。12月,阿里宣布增持阿里影业,投入高达12.5亿港元。

 

当时,淘票票总裁李捷接受媒体采访时明言,“我们是要争第一的”。

 

在淘票票步步紧逼之下,猫眼一刻不敢懈怠。

 

这些年,为维持老大地位也是拼了,不仅引入光线传媒扩影视版图,拥抱腾讯拿流量入口和资本。

 

而且也频频被曝出数据造假的传闻。

 

去年4月,电影《后来的我们》上映首日晚却被曝出大量集中退票的情况,被业内怀疑为抢占排片制造虚假的预售成绩。


此后事件不断发酵,俨然成为了2018中国影坛“第一黑幕”。

  

据行业媒体壹娱观察指出,在过去一年退票最多的8部国产影片之中,有5部是由光线或是猫眼发行,猫眼退票率最高的两部影片《后来的我们》与《心理罪之城市之光》,都是猫眼主发行。

 

更早的2018年春节,猫眼也曾被曝出过票房数据不实的消息。 

 

命门握于巨头之手

 

以股权构成看,光线传媒持有48.80%的股份,为第一大股东。微影团队共持有20.62%的股份。

 

腾讯持有16.27%股份,美团则持有8.56%股份,分别是其第三第四大股东。

 

在光线、美团和腾讯的支持下,猫眼也获得了先天的流量和资源优势。尤其是,2017年腾讯还曾推动了猫眼和微影的合并。

 

猫眼自2017年9月起与腾讯确立了为期五年的战略合作关系,期间,猫眼是腾讯唯一的电影、现场表演及体育赛事入口。

 

还拥有微信及QQ钱包的流量入口。

 

2016年5月,猫眼同美团确立了为期五年的战略合作关系,年期随后延长至2022年9月。

 

猫眼是美团及大众点评App上娱乐票务及服务的独家业务合作伙伴。

 

不过,跟腾讯、美团深度捆绑的同时,目前流量严重依赖腾讯、美团。大量的月活、交易用户并不掌握在自己手中。

 

在猫眼目前公布的活跃用户中,绝大多数都不是直接来自于猫眼APP,而是来自于微信、QQ、美团点评等。

 

平台活跃用户虽然超1.3亿,但招股书显示,截至2018年9月30日,猫眼平台平均月活跃用户仅有680万来自自有应用程序。

 

而来自微信及QQ应用程序、美团及大众点评应用程序的,则分别为5560万、7220万。

 

在线电影票务服务的交易用户数目同样如此。

 

只有740万来自猫眼自有应用程序,大头来自微信及QQ应用程序、美团及大众点评应用程序,具体分别为4090万、7230万。

 

其实这也不难理解,对多数人来讲,购买电影票本身并无品牌忠诚,有微信、美团、支付宝等入口就够了。

 

没有必要再单独下载一个电影购票类的APP。

背靠腾讯、美团,既是莫大优势,又存在巨大的风险。

 

猫眼在招股书中也承认,运营部分取决于猫眼与战略及业务合作伙伴的关系。

 

但在线票务不是腾讯的发力重点,只需在这块针对阿里布一个棋子就行,实在没必要耗费太多精力。

另外,虽然各方面看,猫眼都属于腾讯系,其CEO郑志昊也曾是腾讯的副总裁,但于自己的腾讯系身份,却还有一尴尬之处。

 

光线传媒是猫眼的大股东,可阿里却是光线传媒的第二大股东。

 

这么一来,猫眼大股东的二股东是阿里,而阿里呢,又是死敌淘票票的控股方。

 

算上这么一层微妙的关系,无怪有业内人士认为:猫眼属于腾讯系,但猫眼与腾讯的关系,远没有淘票票之于阿里那么亲密。  


 

更何况,猫眼跟腾讯、美团的合作都是有期限,有前置条件的。

 

一旦内部闹矛盾,或者腾讯和美团有其他的业务发展需要,把猫眼一脚踢开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市场大蛋糕增长放缓

 

近年来猫眼的业绩还是比较抢眼的,2018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0.62亿元,同比增长99.6%。

 

收入结构不断优化,在娱乐内容服务、电商服务和广告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但众多目光仍然把焦点放在亏损和“流血上市”上。这是为何?

 

要知道,对互联网公司来说,亏损根本不算个事儿,京东、美团、滴滴等巨头均亏损多年。

 

像滴滴6年亏了390亿,像瑞幸咖啡收入3亿多亏损8个亿,仍称亏损在预期的范围内。

 

两相对比,总共不过亏了20来亿的猫眼,就这么不受人待见?

 

其实,猫眼所以受到“亏损歧视”,关键在于在线票务平台一直是个亏本买卖。没法或者很难给外界画出一张大饼来。

 

猫眼数据显示,2018年整体中国电影售票线上化率已经达到84.5%。

 

这意味着超过8成中国观众已经习惯从网上购票看电影,在线票务市场已经趋于饱和,未来的增长只能依赖于整体票房市场的增长。

 

但随着中国人口红利的消退,想要迅速扩大整个电影市场的蛋糕并不乐观。

 

根据国家电影局2018年12月3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电影依旧保持了多年来的增长态势,全年生产故事影片902部,全国票房达609亿元,同比增长9.06%,实现了票房新高。

 

在票房新高的同时,降温也同时到来。

 

2018年国内电影市场9.06%的增速,是近三年来首次低于10%。尤其是,在增速放缓的同时,一个月前的国内元旦档票房仅录得10.5亿,同比大幅下滑17.3%。

 

这些都是电影市场降温的信号,大蛋糕不是那么随便就能做大的。


另外,和OTA平台的出行票务一样,电影票务本身不是一个利润丰厚的行业。

 

此前万达电影公布的年报显示,其电影放映业务的毛利率仅有12%,而这已经是行业的最高水平。

 

至于在线票务市场,有业内人士透露其毛利率更是远远低于这一水平。

 

还有,拟出台的在线票务“新政”,也是悬在平台头上的一把刀。

 

票务服务费是目前在线电影票务平台最重要的收入来源,猫眼销售电影票收取的服务费率介乎4%–8%。

 

不过,此前行业预计电影局将对在线购票实行新的政策,规定发行方、制片方、院线方不允许进行网络售票平台补贴投放,第三方线上售票手续费不高于2元。

 

业内估计,一旦实施票补新政策,线上售票手续费不高于2元,则猫眼的票务服务费预计每年将减少24%(全年约7亿元)。

 

这势必将大大影响猫眼的营收和利润。

 

行业大势基本限制了猫眼的未来大饼,可猫眼自己呢,也没多大的野心。

 

招股书显示,猫眼本次上市的融资约30%预期将用于为提升综合平台实力,来丰富内容供应加强服务,拓展用户群并提升其忠诚度以及加强线下资源。

 

约30%预期将用于研发以及技术基建,以提升技术及数据分析实力及能力。

 

约30%预期将用于为猫眼娱乐拓展业务而可能不时挖掘的潜在投资及收购,包括拟议收购欢喜传媒的少数股东权益投资。

 

从融资使用计划来看,猫眼主要还是加强和巩固现有业务,缺乏比较明显的战略性快速发展的规划和机会。

 

换句话说,就是有些老实本分,总还想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结语

 

总而言之,猫眼流血上市不怎么被业界看好,乃是由于多重因素。

 

比如连年亏损、死敌是敢砸钱的阿里亲儿子、行业大势不乐观等。

 

而用户和流量方面,过度依赖于紧抱巨头的大腿,更增加了各种风险和不确定性。

 

因此,猫眼纵然身为目前的票务平台一哥,跟美团、微信等巨头打得火热,但未来发展少不了会遭遇诸多难题。

 

再加上,不时被曝出数据造假、拖欠影院账款之类负面新闻,自己又没多大野心。

 

猫眼成为巨头弃子,不是没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