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媒体寒冬下步履维艰

转载
2260 天前
15130
起风财经
随着整个虚拟币市场的低迷,区块链媒体也迎来寒冬,降薪、裁员成为了区块链媒体的普遍选择,也真切的反映了寒冬生存的困境。

来源 | 起风财经

作者 | 辛夷

在区块链的会议现场,如果你看到一些妆容浓丽或染着二次元发色,正在会场中间左右逢源的参会者,那十有八九是链圈的媒体人。不得不说,迄今为止行业里的各式虚火真言,很大一部分都是这些醒目的传播者堆砌出来的。

目前,在企名片中搜索“区块链媒体”的关键词,显示的项目结果就有193个。但其实只要是对区块链稍有认知的圈内人都不难发现,曾在区块链热浪里因风而起的链圈媒体的实际数量,要远比这个数字庞大得多。

然而,行业的冬天终究还是来了。一家注册地在深圳的区块链媒体的内容负责人陈皮(化名)对起风财经透露称,伴随如今各类区块链会议的减少,链圈媒体的行动频率已在明显放缓。而比特币进入熊市以来,深圳的链圈媒体甚至纷纷加入了大幅降薪、裁员的行列。

如果说降薪只是客观反映了行业逐渐收缩的资金热度,那么裁员就直接说明了链圈媒体如今正在面对的真切的生存压力。只不过,即使是在行业降温、部分泡沫挤掉之后的今天,很多牛市中的既得利益者,也依然在竭尽所能的通过各种方式,艰难维持着自己隐秘的繁荣。

“一个项目二三百万,项目方都排着队上门”

陈皮所在的区块链媒体目前在职员工大约二十人,其中只有四、五个人属于采编团队;微信公众号周末也从来不做内容更新,陈皮解释称,“我们不想发得太勤,是因为不愿意带起记者周末加班的风气”。

“以前我们还写写调查报道,后来就不怎么出去采访了,现在基本什么热就写什么,比如徐明星的动态这种”,提及内容方向,陈皮显得轻描淡写,“现在还在老老实实做采访的媒体,恐怕还不足1%吧”。

在陈皮看来,按照传统内容思路做媒体的公司,在链圈根本不入流。即使是加上广告、活动、行研、培训等诸多变现手段的媒体,也依然拉低了行业的平均想象力。“如果你们媒体现在还在写稿,那你们真的就是古典媒体了”,陈皮直言,称得上是区块链媒体的,走的都是生态路线。

生态指的是围绕币圈开展多条业务线,其中最重头的盈利方式是给项目方做“全案”。“比如某个项目方发币,它就会找到区块链媒体帮忙设计logo、名片、网站、白皮书等等一整套的方案设计,比较基础的开发工作我们也能包办”。根据陈皮介绍,这些项目方几乎对区块链一无所知,“他们就是听别人说发币能赚钱,就发。然后什么也不提供,就直接给钱让我们帮着做”。

“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全案”设计,其所带来的经济回报是最简单粗暴的。“一个全案给二、三百万,项目方都排着队上门。服务周期大概只需要一到两个月,平均一个方案投入的人手也不多。短期之内回本很容易,后面的就都是纯赚”,陈皮说。

可以说,全案设计也是区块链媒体和“古典”媒体最大的分水岭,它一定程度上重构了媒体的边界。

此前有将近五年科技媒体工作经验的陈皮解释称,帮客户做方案收取服务费是广告公司的模式,这种业务模式在以做宣发、办会为主业的传统科技媒体中根本不存在,区块链媒体更类似于一个轻运营的营销公司。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科技媒体早期融资最多也就是三、五百万人民币,而在资本热潮中成长起来的区块链媒体动辄就是千万级、亿级的融资。如果单纯靠一点点广告费,不仅不盈利还会亏损。虎嗅就不赚钱”。

据陈皮介绍,仅在深圳的南山区和福田区,就盘踞着一、两百家大大小小的区块链媒体,其中大部分的盈利模式都是如出一辙的项目营销。此外,为了更符合区块链的气质,这些媒体也在试水更多的盈利模式。

当前,陈皮所在的媒体就在积极开发“浏览即挖矿”的付费模式。“这个相当于积分的模式,比如登陆我们的App进行评论、邀请好友签到,这就是挖矿,说白了就是基于内容的发币”,陈皮介绍称,“当然,现在政策这个样子,指望这个能赚钱还是遥遥无期,让大家先用起来,运转起来再说”。

“一个人扛着一家媒体”

事实上,在经历了三个月前,区块链媒体遭遇大面积封号事件之后,无论是“古典”投资机构还是Token Fund,都普遍开始对区块链媒体采取审慎观望的态度。

8月21日晚间,包括金色财经、火币资讯、币世界、深链财经等在内的一大批区块链微信大号突然被封。据相关报道,腾讯方面曾于事发时对媒体表示,部分公众号涉嫌发布ICO和虚拟货币交易炒作信息,违反《即时通讯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已被责令屏蔽所有内容,账号被永久封停。

其实区分“币”与“链”素来是监管趋严后,区块链公司的默契,媒体也不例外。封号事件后,部分媒体悄然从官网撤下了原先置于显著位置的比特币行情滚播条,更多的媒体则在大面积删除此前发布过的“涉币”文章以求自保。

然而,当北京的链圈媒体还谨小慎微的沉浸在封号事件的余威中时,深圳区块链媒体似乎并没有受到任何影响。“其实币圈、链圈根本不该分家的。内容方面只有那种盘点虚拟货币行情的才是币圈媒体,其他写币的基本都不算”,陈皮解释称,封号事件的确也曾引发过深圳媒体圈的讨论,但至少对陈皮所在媒体的影响不大,“虽然我们会做发币的事,但是公众号还是发一些技术应用相关的信息”。

“脱敏”对长袖善舞的媒体来说,一向不算什么难事。

从深圳当地的政策水土来说,当地媒体的活动空间也的确相对宽裕。“深圳还是比较开放的,对于当地政府来说,只要不产生群体性事件他们就不管”。据陈皮介绍,深圳整体的区块链氛围都在靠传销盘和部分大型科技公司“带节奏”,这间接导致了“媒体服务只有靠传销项目赚快钱才可以盈利”的现实。

“大公司嫌我们‘不干净’”,陈皮说。

事实上,起风财经在走访某大型互联网科技公司时,也证实了这个观点。“我们很少和深圳当地的媒体走动,没有几家是做内容的,都发币,很乱”,该科技公司的公关负责人这样告诉起风财经。出于风险规避的目的,深圳的科技公司不惜到上海、北京等地寻找媒体资源。一定程度而言,深圳区块链媒体“洗不白”也是迫于无奈。

“发币的公司才不会纠结文章和流量,只是求一个背书、站台。比如,一个发布会要一百家圈内媒体支持,你作为那一百分之一,就是提供一个链接,凑个数量而已”,陈皮说,“甚至有很多媒体就只有一两个人,连公众号都没有,就敢自称媒体。有活动就去发一个logo,简直就是一个人扛着一家媒体”。

如果说区块链媒体在项目方眼中只是一个数字,那么媒体在媒体自身眼中基本只是一种“印象”。昨日,某链圈自媒体发文分析圈内最活跃的区块链媒体,测评依据是“凭借记忆筛选”,甚至只要有官网就算是“实力不错”。

不过,这些看似毫无逻辑的测评方式,也的确是部分初创公司寻找媒体合作的标准。“我们合作的基本就是一些在活动上见得比较多的媒体”,一家深圳区块链孵化器的市场总监对起风财经说。

正如拥抱监管的媒体惊异于这种几近百无禁忌的“开放”一样,惯于“放飞自我”的媒体也同样理解不了这种每天把监管挂在嘴边的“拘谨”。“拥抱监管的媒体是赚不到钱的,要么就是只有老板赚得到,下面的人赚不到”,陈皮不屑地说。

“区块链媒体都在裁员,很多裁了一半以上”

不管怎么样,深圳的区块链媒体终究还是没有以前嚣张了。随着整个虚拟币市场的低迷,区块链媒体迎来寒冬。

“今年四、五月份算2018年最后一波行业热潮,当时每天还有很多地方同时举办区块链会议,找我们做全案的项目方也很多,现在是凉了”,陈皮说,作为应对之策,降薪、裁员成为了区块链媒体的普遍选择。

“年后开始我们也会和小公司合作赚一部分广告费。现在主要受大环境的影响,大家很少发币,单子也少了”。据陈皮说,其所在媒体的平均月薪当前已经回落到税前八千元,比巅峰时期动辄两、三万的“大手笔”削去一半以上。

“现在行情不好,深圳的区块链会议十天半个月都没见得有几个,反而是香港和澳门会议会点名深圳的媒体前往”。此外,陈皮对起风财经透露,深圳现在有很多区块链媒体都在裁员,“很多已经裁了一半以上,甚至有一些直接遣散了,我一个朋友就是,自由放假中”。

刚过去不久的十月中旬,深圳某自媒体就曾爆料称,当地区块链媒体已经陷入裁员潮。除了极少量的新生媒体尚在加入,现有的区块链媒体中绝大部分已经进入战略收缩期。其中,头部媒体以及一些手握投资的媒体暂时不存在生存压力,而一些中下游媒体已经难以为继,甚至已经出现欠员工薪资超过三个月的极端情况。

尽管已经有种种迹象显露出了区块链媒体的急剧收缩,但基于早前形成的庞大基数,行业内依旧存在众多区块链领域垂直媒体。对于这些尚在挣扎求生的媒体来说,抱团取暖成为现在唯一的选择。

“我们建了很多媒体联盟,一方面方便发广告,另一方面也为了做社群业务”,陈皮提到,区块链媒体的运营以社群为重,个别项目方要私募,主要渠道就是社群。“不是单纯利用媒体群发链接、卖币,而是主要以群洗脑,我们就做这个”。除此之外,在监管施压下悄然缩小声量的交易所,也是媒体拓展业务线的一个方向。“只不过我们不上交易所,违法”。

“原来的全案业务也会保留,只不过商务力度会加强。以前是项目方上门,现在是我们上门”,陈皮说,“现在老板给我们打‘鸡血’就是八个字——一如既往,熬过冬天”。

“未来怎么样谁也不知道,不管怎么说,至少熬过对手就大概率能看到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