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家申牌交易所撤回申请,香港加密市场到底让不让进?

转载
18 天前
1425
白露会客厅

文章转载来源: 白露会客厅

撰文:博文

主流大所,几乎全部撤出了香港。

2024 年 2 月 29 日,香港证监会公开宣布,虚拟资产交易平台申请期限正式结束。根据香港证监会的过渡安排,任何正在香港营运的虚拟资产交易平台,如没有在 2024 年 2 月 29 日的期限或之前向证监会提交牌照申请,则必须在 2024 年 5 月 31 日或之前结束其在香港的业务。

一时之间,香港虚拟资产交易平台浪潮席卷,近 30 家来自传统金融和「加密原生」的机构纷至沓来,都试图在香港这块「虚拟资产友好」的土壤生根,成就一番新的天地。

然而,距离过渡安排期限仅剩一天,我们看到的是,曾经的主流头部「加密货币大所」几乎全部主动退出,OKX、Gate、Huobi,甚至谣传与 Binance 相关联的 HKVAEX 均撤回了申请,还留在香港的,只剩下 Bybit 和以入股方式「买下 OSL 牌照」的 Bitget。

质疑声四起。「香港政府排斥『加密原生』大所」,「香港管的太严,本质是世界上加密最不友好」...曾经备受瞩目的「新一代金融中心」,今天变成了一些人口中的笑话。

难道让美国市场继续独大,就是世界所趋吗?

港府坚定发展新一代 Web 3.0 金融中心的信念,从未改变,也不需遭受质疑。市场需要的是更多的耐心,等待市场慢慢产生变化,看到合规、严格的发展,为行业带来正向、持续的结果。

香港依然保持坚定的决心和极强的执行力

质疑香港是否想要打造虚拟资产友好环境的决心,从来没有根据;现货 ETF 超出所有人预期的快速通过,就是最好的证明。

香港各机构方对 ETF 通过的判断,多集中在三季度或下半年。正因如此,各方一直在循序渐进打磨运营流程、技术对接等问题;但港府却出乎意料地在 4 月份突然提速,使得各方不得不先将精力放在材料申报等工作上,原定的部署计划突然全不适配。

结果显而易见,数据不会撒谎。

绝对体量不好看。2.5 亿美元的规模,远不如美国约 573 亿美元的体量;但事实上,从相对占比上看,2.5 亿美元的比特币现货 ETF占香港 ETF市场的 0.5%,而573亿美元则占美国 ETF 市场的 0.67%,占比不存在数量级上的差异。

对于香港虚拟资产现货 ETF,从流程、渠道、技术都需要更多磨合,这需要的时间可能是几个月;而整个虚拟市场需要的是更多时间,实现各个方面的融会贯通。

申请撤回的背后是严谨的投资者保护

港府快速通过 ETF,目的是希望通过创新的模式,推动全球资本聚焦香港;并且,港府的目的很明确:贯通传统金融与新兴虚拟资产市场,才是香港市场未来的重要任务。

香港虚拟资产市场的监管原则是风险为本;而「大陆系」的虚拟资产交易平台,从很多个角度来看,都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比如资金方面,交易平台背后的资金从何而来?是否能在港府的管辖之内?一些 Web 3.0 系统长期存在的问题也难以解决,比如几乎每个平台都发行了平台 Token,这些「通证」是否应该在管辖范围以内?风险该如何管辖?

从「加密原生世界」进入香港市场的申请者,携带而来的是许多当前监管框架下仍无法解决的问题。在这些关键问题面前,港府已经作出了最佳的「和解」选择。申请者的一批「撤回潮」是沟通协商的结果,与强硬派的「驳回」和「清退」在原则上完全不同;相比之下,香港已为与这些「加密原生居民」的未来合作,留下了充分的空间与可能。

笔者认为,香港未来仍会和这些「加密原生居民」寻找更多的合作契机。香港不会甘愿永远被称作美国金融的「附庸」,虚拟资产是难得的契机,是必须要抓住的机会。

美国对虚拟资产的态度远比香港更差

由于香港金融多「依从」美国金融市场,投资者普遍将香港市场与美国进行各类对比,以此评判香港虚拟资产市场的优劣。但从根本上讲,美国政府依然把虚拟资产视为政治上的工具之一,这种不确定性的毁灭影响,远比香港的严苛来的恐怖。

举几个例子便可看出美国监管的无常。2024 年 5 月 24 日,美国 SEC 突然批准了所有以太坊现货 ETF 的 19b-4s 文件,给悬而未决的以太坊现货 ETF 交易打开了绿灯。此前,各方机构完全没有预料到以太坊现货 ETF 能够取得进度上的突破,在 Consensus 2024 大会上,方舟资本 CEO Cathie Wood 便坦言:「我们原本以为它不会被批准,绝对不会被批准。按照常规流程,如果它被批准,我们会收到 SEC 的询问。但奇怪的是,这次批准前我们并没有收到 SEC 的任何询问。」

美国 SEC 风向突变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无法否认,这种变化从根本上可能就是为了今年大选的结果而演出的一场政治作秀。

拜登的竞争对手,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已经明确表示接受加密货币形式的总统竞选捐款,「拜登对加密货币的理解不足」也成为其攻击的重点之一,暗示加密货币将成为选举争论的一个焦点。财新网同步进行了相关报道,美国大选年「加密货币群体」已经成为了政治筹码,拜登为阻挡特朗普赢得这一群体,或对于加密货币的态度大幅转变。

结果也确实如此,像玩笑一样,SEC 光速批准了以太坊现货 ETF 的关键步骤;如果拖到大选以后,是不是 SEC 能再来一次风口转向,把以太坊现货 ETF 的后续步骤直接否决?

虚拟资产市场发展到今天,依然是美国当局玩弄权术的游戏手段;相对而言,香港市场的监管框架即使再「严苛」,再「无利可图」,也是建立在明确规则之上的稳定状态。虚拟资产行业十几年发展至今,早已进入了增量的瓶颈,指望再从「加密原生」群体上绕道超车也几乎没有可能。香港的期望是国际一流机构能够认可这片土地,能够从传统金融的角度带来更多创新上的变化,这必然一个仍然需要从更多方面,耕耘多年的历程。

香港是 Web3.0 发展最好的沙盒之一

就在昨天 5 月 30 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陈纯受邀前往香港立法会,就相关问题与立法会议员进行了交流。

交流会上,陈纯表示:「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互联网或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快速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新经济方式,被称为『数字经济』。『数字经济』正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

「基于香港的技术设施和独特优势,Web 3.0 发展应以服务实体经济为主,推动应用创新探索,比如将传统金融、实物资产数字化,发展以现实资产代币化为核心的数字资产业务,提高资产流动性、降低交易成本、提高透明度,使香港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占据数字金融中心地位。」

「Web 3.0 不是简单的‘虚拟货币’,而是要研究怎么样促进实体经济,香港有很好的优势,法律法规完善。市面上的虚拟货币发展是‘一路狂奔’,但香港是一个『大沙盒』,要考虑风险、要有清晰的边界进行管理,当有负面事件发生时可找到原因。香港要通过金融属性、传统服务业形成独特的生态,相信能对中国数字经济发展起到很大作用。」

来自中国内地专业人士的观点和言论,很长时间内一直被「圈内人」所不齿;但这一次中国工程院院士带头发声,实际已经一定程度上代表中国大陆对香港的定位和看法:香港是一块谨慎的试验田,控制风险是第一位,方向上,如何由传统完成向 Web3.0 的过渡转型才是重点的课题。

没人能定论这样的策略是否正确;但显然在香港基础设施仍不完备的大前提下,对比美国市场的野蛮生长,香港无疑需要更多的时间,才能看到结果。假以时日,当香港虚拟资产交易平台从现实世界资产的角度成功切入,多样化全新的资产类别将会成为香港市场最好的支撑,也才是香港立吴的根本,也是香港挑战美国的利器。

至少,现在还远远没到放弃香港市场的时候;开局不好,为什么一定最后会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