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智习室,能否成为教培转型「救火员」?

转载
372 天前
6733
AI梦工厂

文章转载来源:AI梦工厂

原文来源:多鲸

图片来源:由无界 AI生成

「双减」之下,自习室救火。传统学科培训进入寒冬期,供给端被政策堵死,由于自习室入行门槛相对较低,其很快成为一条适合的转型路径,以释放迫切的市场需求。近几年来,付费自习室行业的竞争越发激烈。与此同时,随着 AI+ 教育概念逐渐成型,智慧教育硬件适配度逐渐上升,诸多具备  AI 技术的企业,已经开始布局「AI 智习室」。

近年来,读书郎、松鼠 AI、启檬等品牌的 AI 自习室涌现,相较于传统共享自习室,AI 智习室拥有差异化的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更好地辅佐用户学习。不过,由于 AI 智习室的运营成本相对较高,核心用户群体消费能力有限,商机背后,似乎也面临巨大的挑战。AI智习室,是一门好生意吗?

10 月 27 日,读书郎 AI 智习室项目发起人胡勇、未来书房项目全国负责人张海涛和多鲸资本创始合伙人姚玉飞共聚云端,讨论 AI 智习室的技术应用、发展前景和行业隐忧这一系列话题。

自 10 月 15 日教育部发布《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以来,校外培训从「违规」变为「违法」,违反规定进行学科培训的机构和个人或将面临更加严厉的法律制裁。新规出台后教培行业人人自危,传统学科培训进入寒冬,供给端被政策堵死,市场需求亟需找到合规的途径来释放。AI 智习室作为近两年兴起的新兴产品,将传统共享自习室模式与大模型、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硬件等结合,通过大数据分析推送相应的学习资源,定制精准学服务,辅助用户自主学习。在传统教培从业者的迫切转型需求下,AI 智习室似乎充当了教培大撤退后市场空缺的「接盘侠」。

智能自习室虽然被教培从业者们寄予厚望,但在实际转型的具体操作层面上,许多人对此感到迷茫——新技术、新设备和新的人员培训,这将导致初创成本大大提高。在此问题上,读书郎 AI 智习室项目的运营、加盟经验也许能够解答一些困惑。

读书郎 AI 智习室项目发起人胡勇提到,读书郎全国 4000 多家门店中,有一千多家「融合店」是脱胎自传统教培机构,将「双减」政策后无法再使用的教室场地重新布置,安装新桌椅和智能硬件设备如平板、学习机、电脑等,植入读书郎智能学习系统,完成从补习教室到 AI 智习室的转变。同时,也有一些中大型的教培机构,出资将部分校区教室改建为 AI 智习室,循序渐进地转变为智习室模式。读书郎为客户提供智能硬件设施和系统,辅助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给家长,将产品赋能给更多家庭,最后引导到销售端进行硬件的出售以此盈利。

这给传统学科培训的机构和个人向智能自习室转型提供了一种思路——将原本的空间和设施设备利用起来,植入智能学习硬件和相应的系统,同时也利用已有的客户群、口碑、资源等,有效降低初期的软硬件和获客成本,渡过转型困难期。

除了对初期运营、获客成本的担忧,智能自习室模式究竟有多大的合规空间,是否会很快被纳入监管打击的范畴,也成为行业转型的一大疑虑。

对于 AI 智习室的合规化风险方面,未来书房的初创经验似乎能够给试图转型的从业者暂时打上一针强心剂。未来书房是 2020 年成立的新兴项目,主攻自主学习模式以及智能硬件、智能教辅相关产品。张海涛提到,未来书房的出现并不是「双减」政策出台后的被迫转型,而是一种主动的探索。一开始的店面甚至开在教育局旁边,经过三四轮的检查最后存活下来,因此也吸引了很多加盟者的转入。

在严打教培的烈风中,AI 智习室采用托管自习室式的模式,向客户收取「硬件、场地租赁费用」「会员服务费用」等试图合理规避合规风险,似乎打了个政策的擦边球——智习室或许能够成为当前教培行业严峻形势的「救火员」。

不过,随着 AI+ 教育的大热,AI 智能、数字化已是大势所趋,虽然当前的 AI 智习室行业还处在起步发展阶段,但布局智习室的品牌上百,其中有头部品牌的转型探索,有智能硬件厂商的加入,也有一些中小微企业的尝试。百度、科大讯飞、字节等诸多科技大厂纷纷入局研发自己的学习机、大模型,同时创建自己的智习室品牌。在科技和资本的助推之下,未来几年的 AI 智习室产业似乎炙手可热。风口产业势必会引来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与监管,科大讯飞学习机事件也对行业内敲响了警钟。人工智能技术的不完善,行业标准的缺失,监管审查的不确定性都是行业未来发展的隐忧。

胡勇对此也表示,想要入局智习室从一开始就要正规经营,不能「挂羊头卖狗肉」,假智习室之名行学科培训之实。如果初创时期采用不合规的方式经营,未来也无法逃脱被打击掉的命运。传统教培人要转型入局智习室领域就要转变观念,拥抱 AI 接受 AI,真正去理解 AI 智能教育的运作逻辑, 基于产品基于技术去做才能走得长远。

相较于传统的培训班模式,智能自习室的最大不同是配备智能硬件和相应的系统、资源辅助用户自主学习,学习内容由人工智能个性化生成,不再由老师备课讲解、把握进度和难易。

对于 AI 智能硬件在实际使用中的用户体验和投射到学习上的提分效果而言,胡勇分享了公司 AI 智能技术的实际应用经验。有一个概念需要加以区分,智习室产品既不是录播课也不是切片课,而是一个系统——AI 智习室系统辅助学习有多种模式,技术层面上最简单的一种是精准查,在做题的过程中通过做错的题目总结出薄弱的知识点,从而推送相关的题目针对性学习;还有一种是知识图谱搭建的能力,把知识链串联起来,调整题目的维度,可以上溯至以往几个学期乃至几年没有掌握的知识点,弥补比较久远的薄弱点;还有一部分优等生也许不存在知识点的问题,有更高的个性化学习需求,那就由大数据分析智能制定学习方案,调配学习资源。胡勇对此表示:「一般的传统的老师现在是做不到的,人为是做不到的,但是通过技术的层面就能实现,这就是智能学习。」

智能硬件在教学督导监管方面也有应用。据胡勇介绍,在智习室的实际运营中,虽然没有老师的时刻监督提醒来保证用户的专注度,但是有智能监管系统的运作来提高自觉性——如摄像头系统识别用户是否专注,硬件内置系统识别用户是否长时间停留在同一界面等。通过技术手段监督提升学习效率,管理学习进度。

近段时间非常火爆的语言大模型技术在未来也有望融入到 AI 智习室的硬件系统中,为智习室的精准学、个性化定制等提供更为强有力的支撑。胡勇提到,读书郎现在正在研发自己的教育大模型,现阶段的教育领域大模型可以开发很多高级智能辅助,能够给学生和老师都提供个性化的建议。大模型将大大有助于分析教育数据——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预设学习成绩,预测可能遇到的难题等。甚至在考试前就能预估出能考上这所学校的学生,将有利于学业和生涯规划。

虽然有了强大的智能硬件系统,「人」依然是智习室产品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胡勇也提到,智习室产品虽然主要依靠产品技术力,但人文关怀是不可或缺的,仍然需要老师参与其中去引导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帮助培养其学习习惯,从而更好地让技术发挥其应有的效能。在智习室系统中,老师不再和从前一样要传授知识,而是起到习惯养成、兴趣引导方面的作用,更加接近「规划师」、「辅导员」。

尽管不再起到教学作用,但智习室中的老师依然有上岗的标准和要求,并不是任何人都能够胜任这一岗位。未来书房对老师的面试要求主要包括两点:第一是本科以上学历,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至少能和用户在同一水平上;第二则是责任心,要真正为教育操心,对用户关心。

在智习室与智能硬件的融合适配过程中,人与技术同样重要。硬件设施为AI智习室的智能化运作提供根本性的支撑,而经营者、老师在其中发挥着润滑油的作用,优化磨合用户使用智能硬件的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从而提升用户实际体验。

AI智习室的模式中必然离不开硬件、资源与服务之间的相互协调,对应到产品上就是学习机、账号和自习室场景。这几个要素之间不同的平衡方式也带来了不同的盈利经营模式。

在未来书房的模式中,直营和加盟都不进行设备的销售,项目里最核心的是场景,旨在打造孩子的第二书房。张海涛提到:「学习是一个非常反人性的事情。」在未来书房项目的理念中,即使有了相同的学习机和账号资源,由于孩子先天的惰性,在家的学习积极性并不能得到长期保证。而在智习室这样的教育场景里,氛围和环境能够大大提升孩子的学习效率。项目的盈利模式主要依靠会员制收费,一个月一千六七的单价可以学全科,快速拓展门店数量,每个店赚到一二十万即可实现盈利。

而读书郎的盈利逻辑则是将市场拓展到线下教培领域,通过 AI 智习室的场景,让用户体验到智能学习技术带来的成效后,最终落到教育硬件的销售上,如学习机、学习平板等,本质上还是一个「卖货」的逻辑。

不论是为服务和场景收取费用的会员制逻辑,还是偏向传统教育硬件销售的「卖货」逻辑,都在两家公司的身上得到了相对成功的实践。

AI 智习室产业如今作为行业风口,大大小小的智习室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市场上各种各样教育智能硬件参差不齐。AI 智习室究竟是不是一门能赚钱的好生意?在张海涛看来,由于新规的出台,在一段时间内从业者会被动卷入到智习室行业竞争中来,在一开始的烈火烹油之后就会迎来淘汰的过程。而在整个产业当中,产品和技术始终是核心竞争力——是否契合用户学习需求,是否能真正达到提分效果,都是在实际经营中的重要问题。在未来几年的时间里 AI 技术也会不断迭代,不具备自主研发技术能力的公司或许很难走下去。

智习室这个产业究竟能不能赚钱主要取决于「产品」和「人」两方面。资源、技术的迭代能力,人才的管理运营能力都是行业竞争中的核心要素。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和教育的交流融合将日趋紧密,智能教育硬件产品、语言大模型等将迎来更深度的进化,AI 智习室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仍将是一个充满创新活力和激烈竞争的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