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端端区块链,别把它变毒药

转载
2287 天前
15214
新华日报
火讯财经注:跟风和炒作,往大了说,能够导致我们的社会偏离正确航向;往小了说,可以影响一项技术或者一个产业的健康发展。

文章来源:新华日报


《科技日报》总编辑刘亚东发表演讲

8月5日,《科技日报》总编辑刘亚东在首届中国区块链媒体社会责任论坛上,面对五十多家中央媒体和二百多家区块链媒体,发表了以下演讲:

有一个男青年在相亲网站上发布了自己的简介,简介的封面上注明自己是工程师,但好几天没人点开。后来他把封面修改一下,加了三个字,变成“区块链工程师”,很快就收到360多封求爱信。

虽然无从考证这个故事的真伪,但我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些情形却是千真万确的。《科技日报》在网站和新媒体上发布的报道,凡是和区块链沾边儿的,点击率都很高,高到明显超过一些稿件本身的质量或新闻价值。

应该这样说,作为数字经济的一种底层支撑技术,区块链是很有前景的。所谓区块链,就是建立一个基于网络的数据区块,或者叫公共账本,每一个区块包含了一次网络交易的信息。网络中所有参与的用户共同在账本上记账和核账,所有数据都公开透明。

在我看来,区块链的最大意义在于“去中心化”。区块链技术以其分布式、不可篡改、可追溯等特征,能够有效弥补传统信用体系不健全,防止信息篡改和伪造,这些优点对于严重缺乏契约精神的中国社会来说,或将严丝合缝地补齐短板。

当前,人们对区块链的认知和应用主要还停留在金融、电子商务等领域。作为金融科技的一种创新,区块链技术有可能引发商业模式的一场颠覆性变革,进而重塑整个经济结构。

但另一方面,区块链技术现在还处于生长发育期,无论技术路径还是商业模式,都很不成熟,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区块链行业目前的状况也说明了这一点,许多人只是对数字货币乐此不疲。特别是2017年以来,比特币币值的大幅波动和区块链概念的火爆,刺激了打着区块链招牌的传销诈骗层出不穷。这不仅给行业本身带来巨大投资泡沫,也对行业监管构成严峻挑战。

2018年8月16日,《科技日报》一版重要位置刊发通讯,《比特币跌落神坛,区块链亟待败虚火》。这篇报道的新闻由头是,一枚比特币的币值2017年底曾被疯炒到十几万美元,而到8月14日已跌破6000美元。

有必要提个醒:作为一项新技术,区块链的前途最终还是取决于它在实体经济中的落地应用。

2016年中国企业500强排行榜显示,服务业营收占比为40.2%,首次超过制造业的39.2%。许多人为服务业超越制造业,成为国民经济第二大产业而兴高采烈,甚至认为中国可以逾越工业化发展阶段,直接转型到以服务业为主的经济模式。

对此,工信部部长苗圩指出,不管是从历史经验还是从现实情况来看,这都是一种脱离实际的观点。他在全国政协十二届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上说,在全球制造业的四级梯队中,中国还处于第三梯队,而且这种格局在短时间内难有根本性改变。我们要成为制造业强国,至少还得再努力30年。

要知道,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来说,制造业永远是立命之本。中兴事件的教训还不够深刻吗!在这个问题上,咱们千万得保持清醒的头脑。

著名新闻人普利策说:“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瞭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报。”

试问那些跟风炒作区块链的媒体和记者,你当好“瞭望者”了吗?“及时发出警报”了吗?对于P2P、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的跟风和炒作,从根本上说,是缺乏理性定力、缺乏独立思考和批判质疑的科学精神的表现。

跟风和炒作,往大了说,能够导致我们的社会偏离正确航向;往小了说,可以影响一项技术或者一个产业的健康发展。我们的媒体理应引导社会和公众更加理性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好端端的区块链,别把它变成毒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