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安理会首次开会讨论AI风险,中国代表提出AI治理五条原则

转载
487 天前
1938
AIGC

文章转载来源:AIGC

文:潇湘

来源:财联社

图片来源:由无界 AI工具生成

联合国安理会于本周二(7月18日)举行了一场主题为“人工智能给国际和平与安全带来的机遇与风险”的高级别公开会议。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联合国安理会首次就人工智能问题举行会议。

目前,全球各国政府正在竞相考虑如何减轻新兴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潜在危险,这可能会重塑全球经济并改变国际安全格局。

此次安理会会议为各国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平台,可以就AI的全球治理和监管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寻求达成共识和解决方案。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大使出席了此次会议,并提出了关于人工智能治理的五条原则。


1中国代表提出AI治理五条原则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大使指出,人工智能的复杂效应不断显现,既产生巨大的技术红利,也引发越来越多的担忧,凸显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

张军强调,人工智能作为“双刃剑”,它是好是坏、是善是恶,取决于人类如何利用、如何规范、如何统筹发展与安全。国际社会应该秉持真正的多边主义精神,开展广泛对话,不断凝聚共识,探讨制定人工智能治理的指导性原则。中方支持联合国在此方面发挥中心协调作用,支持古特雷斯秘书长召集各方进行深入讨论,支持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充分参与、作出贡献。

张军提出了关于人工智能治理的五条原则。

一是坚持伦理先行。要确保人工智能技术始终造福人类,就必须将“以人为本”、“智能向善”作为基本准则,用以规范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避免这一技术成为“脱缰的野马”。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并完善人工智能伦理规范、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

二是坚持安全可控。人工智能相关技术发展和应用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安全是必须守住的底线。国际社会要强化风险意识,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和应对机制,确保不发生超出人类掌控的风险,确保不出现机器自主杀人,确保在关键时刻人类有能力摁下停止键。

三是坚持公平普惠。发展中国家平等获取和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产品和服务,对于弥合南北技术鸿沟、数字鸿沟、发展鸿沟至关重要。个别发达国家为谋求科技霸权,构建排他性小圈子,以种种借口和行动恶意阻挠他国技术发展,人为制造科技壁垒,中方对此坚决反对。

四是坚持开放包容。科技发展要在推动技术进步和保障安全应用两方面取得相对平衡,最佳路径是保持开放合作,鼓励跨学科、跨领域、跨地区、跨国界的交流对话,反对各种形式的“小院高墙”、“脱钩断链”,打造开放、包容、公正、非歧视的科技发展环境。

五是坚持和平利用。要重点挖掘人工智能在促进可持续发展、推动跨领域融合创新等方面的潜力,更好赋能全球发展事业。安理会可以深入研究人工智能在冲突局势中的应用和影响,采取措施丰富联合国的和平工具箱。各国应秉持负责任的国防政策,反对利用人工智能谋求军事霸权、破坏他国主权和领土完整。

张军表示,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始终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参与人工智能全球合作与治理,相继在联合国平台提交了关于人工智能军事应用、伦理治理的两份立场文件。中方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在人工智能领域积极落实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坚持发展优先,维护共同安全,促进跨文化交流与合作,携手各国共享人工智能技术成果,共同防范和应对风险挑战。


2各国代表在会上各抒己见


英国外交发展大臣克莱弗利(James Cleverly)主持了周二的这场安理会讨论。英国本月担任联合国安理会轮值主席国,一直在寻求在人工智能监管方面发挥全球领导作用。

克莱弗利表示,人工智能将“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他指出,“人工智能无国界,因此迫切需要塑造对这一变革性技术的全球治理。”

克莱弗利称,人工智能可以帮助应对气候变化和促进经济。但他也警告说,这项技术助长了虚假信息的滋生,可能会帮助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寻求新的“武器”。非国家行为体是指国家以外能够独立地参与国际事务的实体。

在会议上,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人工智能初创公司Anthropic联合创始人杰克·克拉克(Jack Clark)、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曾毅作了通报。

古特雷斯称,“人工智能的军事和非军事应用,都可能对全球和平与安全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

古特雷斯支持一些国家的呼吁,即仿效国际原子能机构、国际民用航空组织或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成立一个新的国际AI监管机构。

美国驻联合国副大使杰弗里·德劳伦蒂斯(Jeffrey DeLaurentis)则表示,各国有必要在AI和其他新兴技术方面共同合作,以应对可能破坏和平与安全的人权风险。

此外,俄罗斯代表则质疑负责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安理会是否应该讨论人工智能。

俄罗斯驻联合国副大使德米特里·波利安斯基(Dmitry Polyanskiy)表示,“我们需要的是一个专业、科学、基于专业知识的讨论,这可能需要几年的时间,而这种讨论已经在专业的平台上进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