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转载来源:创业邦
整理:洪雨晗
5月20日,由创业邦主办的2023新青年创投峰会在北京举行,本届峰会以“你好,青年”为主题,旨在与各界嘉宾一道探讨青年创新、创业、创投新趋势,发掘值得关注的闪光青年,见证不一样的青年创造力。
在元禾原点合伙人乐金鑫主持的《AI无界》圆桌对话上,卓源资本董事长、创始合伙人袁宏伟,盛景嘉成董事总经理刘迪,思谋科技联合创始人兼产品负责人李睿宇,谛声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FO 刘哲中,就AI正在怎样改变当前的创投生态,又将如何塑造产业的未来的话题展开讨论。
精彩观点如下:
1、投资行业是投一个共识当中的非共识,只有投共识才能赚到后面的钱,从母基金行业来看,大多数的GP已经在投资AI的方向上达成了基础的共识,可能短期之内在大模型行业里面不会过多参与,大家更多看技术底座,看AI+行业,或者行业+AI的机会。
2、大模型是一个神仙打架的事情,对于创业公司来说,更多的是如何运用好这种基础架构去做自己相关的应用,对于个人来说,你要不断地学习来让AI为自己做一些事情。
3、每一次科技革命,一个新的技术诞生,它一定带来生产力的不断提高,涌现出新的就业场景和机会,这对于青年而言有更多选择,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以下为对话内容,由创业邦整理:
乐金鑫:最近ChatGPT、Open AI放的大招,大家都很有感受,在座的四位分别从你们业务或者专业领域讲讲,今天我们投AI的话,应该看哪些东西,比如我们从公司产品规划角度来说,咱们用到的AI跟大家理解的有什么区别不同?
袁宏伟:AI这一块,我们团队2016年陆续在投,第一批是以视觉为主,因为视觉相对来说在这个阶段比较成熟,可以商用,我们很幸运投到了第一批头部企业,我们在很早的第一轮、第二轮投了商汤和小马智行,最后投的就是思谋了。现在基于AI几何数的迭代,大模型产生的所谓的真正人工智能也逐渐可以商用,所以现在就开始在这个角度去投。
投视觉的时候,对端、对个体企业本身的能力非常重视,它是可以独立形成一个闭环的,只要有足够的传感器,但是在真正的人工智能这块有很多挑战,因为它对算力、存储和传输能力的要求非常高,高到我认为,即使包括现在已经都是大平台的这些企业,都不足以支付基础的投入,我想它的投资角度会非常不一样,对涉及到算力和无延时传输、高通量传输以及存储调用效率方面,我们在做一些布局,我相信这个也会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随着真正的ChatGPT类似的对标大模型的应用涌现,它也会形成一个几何级数的需求。
我们怎么追上ChatGPT?首先从重要性上它不亚于两弹一星,我今天刚刚听到华为在全球招募少年天才,实际上我们在大模型上的落后,相当于丧失了一个在全球找到一个超强大脑,而且是可以重复不停地去工作的这样一个机会,这是我们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怎么去解决,作为早期投资机构,我现在还是没看清楚,对于大模型我是不敢投的,我认为它很难独立形成闭环,围绕支撑大模型的基础设施是我现在投的核心。
刘迪:我认为投资行业是投一个共识当中的非共识,只有投共识才能赚到后面接盘侠的钱,我现在代表着母基金行业来看,大多数的GP已经在投资AI的方向上达成了基础的共识,可能短期之内在大模型行业里面不会过多参与,大家更多看技术底座,看AI+行业,或者行业+AI的机会。
它背后反映的还是基于所谓Open AI、ChatGPT等新的人工智能浪潮,它跟我们在2016-2018年看到那一波人工智能浪潮本质上没有太多区别,只是它的底座换了,从原来基于视觉、基于CVGC的东西换成了底座的一套东西。我给你的钱是用来赚钱的,而不是跟平行的友商去较劲、去做技术对抗的,或者是所谓的非行业生成,大家纯粹拼技术战,我们更希望看到的是所谓的产业,或者是科技在行业当中的应用,这也是我们整个做直投方向最重要的一个使命了。
李睿宇:在我们创业过程当中发现,对于工业行业,AI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比如说机器视觉,这是一个包含了光学、机械、电气、算法和软件的视觉系统。如果光学方案没设计好,或者机械运动过程中发生了抖动,就会造成整体的成像效果不好,从而对后续的算法造成影响。因此我们在做工业视觉产品过程当中,只是把AI作为其中的一个部分,思谋智能工业平台SMore ViMo结合了传统的视觉算法,是云+端、传统+AI、2D+3D的整体产品解决方案。
在我看来,AI是其中一部分,如何构建一个更好的系统满足客户真实需求,才是我们的目的。
谈到ChatGPT,我们的确开始用大模型在提升工作效率,像写一些文档、代码等,真正的大模型能够在比较细分行业取得什么样的效果,目前来看还不是特别明朗。
刘哲:谛声科技面对的场景是工业声学场景,这个领域存在数据壁垒,我们能去用于训练的样本和副样本,很多时候是有限的,直接采用一些大规模训练去做不太现实。所以我们在做的时候,根据不同场景去用多个模型进行联合识别。比如说会有故障机理模型,基于仿真或者特定故障声信号设定一些模型,同时还有标准的类似于视频和文本的深度网络的识别器,以及基于历史数据的分析,去联合判断。
可能有的电力场景,我们已经积累了超过十年以上非常大量的数据,有些新的场景,新的机器连客户都没有用到过,但是它也有自己智慧化的监测需求,所以我们要根据不同样本量,根据不同的监测时间,来去调整不同模型的所占比重,达到一个最经济、最有效果的解决方案。
乐金鑫:深层次AI今天对我们行业的方方面面的确构成了一些冲击和影响,首先一个是对外,我们今天怎么重新构建用户场景和解决方案?目前我们看到,不管是在像类似于投资公司经济主体或者科技型企业,通用人工智能AGI的确是在生产力上重构一些生产关系,各位嘉宾也给我们带来一些分享,今天你们看到的AGI,在对组织公司价值内部等等方面产生了哪些冲击和更加长远的影响?
袁宏伟:对内角度来讲,大家的需求是很显然的,包括老一代都会关注到ChatGPT,就是因为它确实满足很多刚需,这些刚需是一个潜在非常大的市场,但是从专业的角度来说,到现在为止,它不管是模型参数的成熟度,还有数据的可信度,以及算力和反馈的这样一个延时,还很难说能真正用在专业的领域。它的框架已经有了,搜索的能力有了,作为一个辅助性的应用,它是可以的,比如说处理表格,处理一些基础的文档等等这些它是好用的。
乐金鑫:还是不做决策。
袁宏伟:对,做决策还不是时候。另外,如何能让背后的这些投入真正带来一个可信的结果,这些到现在为止还是还在探索的阶段,但是大的方向我感觉有点类似于当年看到电动汽车的市场,已经是一个确定市场了,之前的很多年,特斯拉一直在做着一个小白鼠的作用,它在不停地迭代,不停地在市场上拿钱,大家不停地相信它,又怀疑它,相信它,又怀疑它,最终到一个节点,它可以批量交付的时候,这个时候是真正的拐点。
ChatGPT的这个拐点也即将到来,但是在这个临界点上,一旦这个拐点实现了,接下来可能是批量在各个领域去应用,它可能对整个生态,整个的业态,社会各方面都会形成一个非常强大的冲击,这个时候确实要去布局谋篇了。
乐金鑫:不可否认的事实,Open AI到现在还是一个机器,背后靠着微软大量硬件和资金投入支撑。
刘迪:我们看到这一波所谓的Open AI、ChatGPT带来的革命,其实是通过变相的改变生产力去重新构建我们的生产关系,从各种各样大咖嘴里面,我们都听到了很多次这样的论调。但是我们看这个事情会发现,虽然说Open AI、ChatGPT通过人工智能模式重构了生产关系,但是本质还是一个生产工具,其实它做的是提升组织内部的效率,它不能替代你决策,只是通过它背后的知识库去增加你决策正确的概率。未来一段时间点里面,对于一个大的组织、大的机构来讲,最应该被重构的部门,其实是通识类+偏引导类的行业,它有可能会在这一波AI的浪潮下面去进行迭代和优化,去提升它的组织效率。
但是AI永远是工具,它代替不了人。
如何通过工具把现有的工作做好,提升决策效率,重构商业模式,这是创业者需要在AI浪潮下所思考的问题。
李睿宇:我也比较赞同前边两位嘉宾说的,AI不能代替我们去做决策,包括我们去问ChatGPT关于事实性的问题,它也经常会出错,如果我们给到客户或者给到用户这样的反馈,他会觉得你这个企业很不专业。不过我们现在在写代码过程中,包括在去构建产品过程中有一些比较冗长的代码,会尝试让ChatGPT帮忙写。但需要注意的是,写代码本身时间是很少的,更重要是调试,调试的过程ChatGPT没法帮你,因为它需要跟整个软件系统、产品系统打通在一起。所以在我看来,可能对于组织发展,它的确可以提升企业里面的组织效率,但是真正对外做一些决策的事情,还是需要我们自己来做。
刘哲:我一直坚信AI的发展一定能带来生产效率的提升,无论是个人、企业、国家它都能带来巨大的竞争优势。大模型作为AI的基础设施以及到硬件类基础设施,无论从企业还是国家层面都要进行布局。但是对于创业企业来说,完成基础性的建设,比如大模型是一个神仙打架的事情,创业公司更重要的,是如何运用好这种相应的基础架构,来做自己相关的应用。对于个人来说,你要不断地学习来让AI为自己做一些事情。
乐金鑫:刚才讨论到AI对于我们生活的影响,对于年轻这一代,你们自己怎么琢磨这件事情?或者给咱们年轻人一些什么样的建议,大家未来怎么面对社会变革当中技术对我们人类本身发起的挑战?
刘哲:我听到一个对于创业非常好的比喻,创业就是从非常高的悬崖跳下去,下坠的过程中一边组建飞机,一边看能不能飞起来。但是现在躺平的想法有很多,青年人肯定有自己的想法,只是对于现在的就业环境会表现出一些应激反应,不是所谓真正的躺平。只要是理性选择,都是值得被尊重的,任何行业都是可以的,只要是理性的,不要头脑一热就去做了,要想清楚究竟有什么样的风险,以及什么样的收益,做一个理性的选择就可以了。
李睿宇:昨天晚上查了一下轻体力劳动什么意思,比如做猫猫抚养员之类的,逃离办公室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在我看来,整个全人类社会,我们的经济条件、物质条件是不断升高的。我认为一个新的技术诞生,或者新的科技出现,一定带来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使得对于我们而言,或者对于青年而言有更多选择,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另外,一定也会带来新的就业,或者新的职位的出现,这一块也正是我们在座的创业者需要做的事情,去探索一个新的天地。
刘迪:我身边的朋友们,30岁以下的这些小创业者们,他们在Open AI来的时候,挣的第一桶金是在外面摆摊,教人家如何注册,如何使用账号,这也是他们通过脑力劳动迎合或者拥抱现在科技创业的浪潮。现在年轻人就业形势相对来说比较紧张,我们失业率达到了20%这样高的界限,未来如何让年轻人更好地根据他们自己的兴趣,广泛选择他们的职业,而不是给他们某种选择去打上固定标签,评判事情对与错,这是对于社会来说很重要,或者通过科技,通过其他的手段,能够给他们一些额外创造经济价值或者经济效益的机会。
乐金鑫:刘总这个思路角度也特别好,拥抱AI,发展第二职业。
袁宏伟:我一再跟出资人强调,我们就是投这一代优秀的年轻人,每一代优秀的年轻人都面临着这个时代的不确定性和挑战,同时再过十年、二十年之后回过头来,这一代一定会出现一批人,为这个时代写下一个非常值得纪念的篇章,我这次来专门来看Under30的,就是想来看一下现在的这一批在这个时代里最有想法的年轻人,他们在做些什么,我们能够帮他们做些什么。
来源:创业邦
发布人:暖色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火讯财经立场。火讯财经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如文章涉及侵权, 请及时致函告之,本站将第⼀时间删除⽂章。邮箱:84003434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