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T-4来了!国内相关初创项目近30家,VC加紧奔赴AI淘金热

转载
378 天前
6020
AI之势

文章转载来源:AI之势

来源:《科创板日报》

记者 敖瑾

图片来源:由无界版图AI工具生成

GPT-3.5余温仍在,GPT-4又来了。

3月15日凌晨,OpenAI公开发布大型多模态模型GPT-4。相比之前的版本,GPT-4增加了识图能力,文字输入和输出限制提升至2.5万字,回答的准确性有了显著提高。

上午,一名关注AIGC领域的VC投资人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大家都还在学习GPT-4,行业影响等还不好给出明确答复。但文心一言比较吃亏,明明宣传很久了,结果被抢了风头。”

文心一言是百度的聊天机器人项目,按照计划,将于3月16日下午14时正式发布。

资金正在加速流入这个全球VC眼中的“Next Big Thing”。据机构NfX统计,截至2月末,全球已有超过500家AIGC创业公司,不把微软计划投入到OpenAI的100亿美元计算在内,这些AIGC创业公司累计融资额已超过110亿美元。


美元基金重回硅谷


AIGC无疑是互联网投资人、美元基金在经历了币圈崩盘和元宇宙迟迟难以商业化变现后,一道久违的曙光,尤其是Chat GPT 作为一款to C端应用取得了初步成功,更是给在互联网前几波浪潮斩获不少的VC带来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国内一些美元基金和硅谷重新恢复了密切联系,其中一个重要的主题正是围绕AIGC展开。如源码资本投资人就在春节过后奔赴硅谷考察,与超过60多位AIGC行业人士探讨AIGC时代的创业机会。另有美元基金则通过线上连线美国机构投资人的方式,举办公开讲座。

源码资本方面公开了一些硅谷考察的总结,“大模型供应链中,有些趋势长期确定,如降低生产成本;有些模糊多变,比如模型、接口和中间层的工程化;新的AI时代,数据飞轮效应更加明显,强者恒强,Foundation model如此,可能应用也如此。”

除了国内美元基金前往硅谷考察寻找机会,美国本土的VC也掀起了一股AI淘金热。一组数据反映了AIGC当前在创投界的热度。

据《经济学人》报道,去年,AIGC领域共发生融资事件110起,涉及金额27亿美元。而到了今年2月末,据机构NfX统计,全球范围内已有超过500家AIGC创业公司,累计融资额已超过110亿美元,这还是把OpenAI与微软复杂的资金关系排除在外的情况下。

FOMO(担心错过)心态占领了整个硅谷。

红杉资本合伙人莱昂内日前公开表示,其认为,AI会是下一个平台性的转折,相当于上一个的智能手机,以及再往前的互联网。

但其提醒,正如互联网时期的投资热一样,短期内人们也会高估AI的价值,AI的机会是真实的,但要有根据、理性地对一些真正有价值的项目进行投资,不能因为所有VC都在投,所以自己也要跟着投。


国内机会目前仍不多


国内方面,多名接受采访的投资人均表示,AIGC机会仍较少。上述关注AIGC赛道投资人直言,“国内感觉宣传多,但目前来看也没特别大的。”

综合多个第三方机构的统计,目前,国内AIGC领域的项目数量在30个以内,主要集中在聊天咨询、文案策划、图像创作、音乐生成、视频制作以及游戏等应用领域。

几个项目在ChatGPT于今年1月火爆中文互联网后,官宣了融资信息。

3月1日,衔远科技宣布已经完成数亿元天使轮融资,由启明创投领投,经纬创投跟投。公开消息显示,衔远科技自主研发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多轮交互的人机协同,打造了多轮对话ProductGPT。

2月28日,AI图像生成平台Tiamat 也宣布完成近千万美元 A 轮融资,由DCM和绿洲资本联合领投。Tiamat 成立于2021年,为一家AI作画的平台。

更早前,小冰公司、西湖心辰、心识宇宙、Yahaha以及智谱AI等10个项目在一级市场获得融资,参与投资的机构不乏君联资本、启明创投、红杉中国种子基金、蓝驰创投等头部机构。

对于国内AI领域的发展现状,一个普遍的说法是在大模型方面落后国外约两代。但在机器视觉方面,即图像分析的细分领域,国内的技术则并未落后。

《经济学人》在1月刊的一篇文章中提到,机器视觉领域被引用次数最多的论文,来自中国的实验室占了较大比例。另据微软的排名工具,全球前五的机器视觉团队均为来自中国的团队。

如论如何,有关AI的创业竞赛似乎才刚刚开始。OpenAI在有关GPT-4的论文中也表示,期待GPT-4可以加速建立在大模型智商应用的开发,而这些应用将会解决当前模型能解决的更复杂的问题。

而对于VC,有业界观点认为,当前安全边际更高的投资,在于AIGC产业链上游的供应商,这些供应商为大模型的训练和运行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可以看到,为AI应用设计芯片的英伟达,今年至今股价上涨接近70%;而云计算服务商以及数据中心也正摩拳擦掌加入到AIGC的创新竞赛中。正如《经济学人》所总结,“无论是哪个AI平台最终跑出,在淘金热里卖锤子和铲子总不会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