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跑步进入区块链,实际落地有几人?

原创
2107 天前
2579

在资本市场,从来都不缺追热点炒概念的公司。P2P风乍起时,曾经做房地产的多伦实业火速改名“匹凸匹”;大数据资本热潮刚升温,主打中高端餐饮的湘鄂情改名“中科云网”,宣称自己将转型大数据。而如今,区块链正成为资本市场的香饽饽。

 

在“区块链”概念横空出世并成为市场热点之后,嗅觉灵敏的上市公司自然也将区块链相关产业作为创新发展的重要机会,努力开拓新的市场领域。

而另一方面,部分热衷于“蹭热点”、“炒话题”的上市公司自然也不肯放弃这一大好机会。对此,交易所予以高度关注,频繁下发问询函。

 

以乐视网为例,7月11日,乐视网旗下乐融致新和区块链社区一链发布区块链产品“一链盒子”。

该盒子以用户分享带宽、花费看广告的时间为价值交换,为用户带来OC(One chain Token)作为激励。“能挖矿的电视盒子”引起了深交所的注意,7 月13 日深交所向乐视网下发问询函,要求乐视网对技术、人员、公司情况和业务等方面进行说明,并对投资者进行了风险提示。

 

又比如近日,由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联合牵头的可信区块链电信应用组正式成立。

来自中国信通院、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华为、联动优势、智链、趣链科技等8家单位的近20名专家参会。

在这个区块链热潮涌动的时候,乐视、电信选择进军区块链,难免有瓜李之嫌。

但在它们之前,已经有上百家上市公司涉足区块链,他们有的押宝于区块链,将其作为救命稻草;有的不甘落后,立足风口抢先布局;有的强蹭热点,以期赶上新一轮的造富运动……一时间,众生百态,蔚为大观。

区块链集团公司可谓其中的典型。

 

区块链集团公司原名坪山茶叶,是一家从事高端乌龙茶铁观音的种植、生产和销售的企业,曾是铁观音行业首家港股上市公司,然而近年来市场低迷,加之重重收购导致负债累累,以至于被股民归入“仙股”的行列。

去年11月,在没有涉足过任何区块链业务的前提下,坪山茶叶宣布更名为区块链集团公司,在沉寂了足足四个月之后,才于今年3月发布了第一份姗姗来迟的协议,宣布与第三方共同研发区块链食品溯源平台。

 

直至今日,其主页上仍然挂着“預計「區塊鏈集團」食品追蹤平台之應用層面系統技術之開發將於2018年5月30日前完成”的字样。

7月19日,区块链集团公司报收0.172港元/股,虽然依旧不景气,但相对于改名之前0.013港元的价格已是云壤之别。

事实上,“试水”区块链产业的上市公司已不在少数,区块链市场的繁花锦簇已逐渐蔓延到A股市场。

 

根据某大型智库发布的《2018“区块链+”上市公司研究报告》,目前仅在A股市场就已有88家上市公司涉足区块链领域。而在2016年4月份,涉足区块链的上市公司名单仅有12家。

两年时间,A股市场中被冠以“区块链”之名的上市公司增长了633%。

 

在资本和市场热捧“区块链”之下,部分上市公司借区块链之名“蹭热点”、“炒话题”,实际并没有形成实际的应用落地,亦未产生业务收入。

 

例如,今年年初某上市公司在互动易上回复投资者称,公司目前已经开展智能交通领域的区块链理论与应用研究,具体将与专业机构展开ETC与交通大数据区块链研究。公司当日股价涨停。对此,深交所下发问询函,要求其对涉及区块链技术的具体研发及业务内容进行详细披露。

 

而在该上市公司的回复中,该公司坦言称,“公司目前已开展智能交通领域的区块链理论与应用研究,处在初步研究阶段,尚未形成相关业务,亦不存在相关产品情况、业务模式、盈利模式、前五大客户及供应商等信息。公司尚未做出重大投入,尚未产生直接经济收益,尚未开发新产品、新发明或取得专利,对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不会产生重大影响。”

 

当上市公司都跑步进入区块链领域的时候,对于投资者来说,如何判断一家公司是病急乱投医借区块链炒作股价,还是真有意创新给业务带来新的增长动力呢?

 

在之前,小布专门发过一期科普,告诉大家如何辨别空气币、传销币。没看过的小伙伴戳这里:空气币、传销币屡禁不止,市场规范何时来?

其实,甄别一家上市公司是否是炒作,也跟辨别币种有一些联系。主要看三个地方:一、是否有区块链开源代码;二、是否有真正应用场景;三、是否有超越公司内部的自治社群。不只是上市公司,所有的做区块链的公司都可以这样甄别。

 

正如人民创投所说:“区块链技术刚刚起步,多数区块链公司为初创公司,缺乏雄厚的技术实力,产品还停留在雏形乃至概念的阶段。蹭热点的实质是投机,是不劳而获。”区块链这趟过山车,上市公司还是慎坐为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