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投Telegram目前不后悔,好项目需要跪舔,JLab创始人孙健:我不怕进来的机构太多,就怕人少

原创
2208 天前
5761
火讯财经

2017年6月初,北京暴热,望京融科中心,A座17楼一百平米的工作间中,四个人正在紧密筹备着,再过几个小时,九鼎区块链实验室即将成立。这是一个独立于九鼎的区块链投资组织,它在九鼎的大体系下被单独列出,是九鼎,这个投资界的元老级别成员,关于区块链的第一次涉水。

孙健是第一批走出来的人,去年六月初,比特币的价格还未涨到逆天的8000美金,以至于比特币这个事物还未完全进入公众眼中,但ICO已经悄然前行,普通大众之下,部分投资人、项目团队已经嗅到了第一波热利的味道。

同大部分股权投资者一样,孙健坚信的也是巴菲特的价值投资,即使外界已经风声历历,依旧不为心动,在他看来,这不过是一时的风口,而迟早有一天,风口会退去。直到一件事,彻底改变了他的想法。

“我们有个90后的员工,很年轻,他就开始炒币,半个月翻了4到9倍,听到这个的时候,我们开始感觉这事有些不对劲了”,2017年下半年,是一个被大势所驱赶着的时期,基本上是发行一个币,两周后就上交易所,立刻翻倍赚钱。

“当一个行业达到这样一个利润率时,那就没什么不能进了的,这中间的利润已经远远超过股权投资,”孙健做出了这样的判断,并分析了当时的情况,那时市场上还没有专业的投资机构,大量的团队都还处于观望状态,选择在这个时候入场,或许能抢到市场初期的第一波红利,但伴随而来的,则是不可预估的风险与周遭人群的不理解。

“做这个的时候,身边的朋友都说不靠谱,区块链这个行业不靠谱,他们说是传销”,

由于比特币的暴利与疯传,在许多人眼中它俨然已经成为了传销的新代词,加密技术,分布式,去中心化,奥地利经济学派,随着越来越多晦涩名词的提出,人群逐渐两极化发展,区块链的信仰者愈发坚信,而厌恶者也不胜枚举,泡沫,风口,邪教......一时间,布道者,反对者,各种声音沸反盈天,在圈外人看来,这无疑是个大染缸,五光十色,良莠不齐。

顶着巨大的压力,孙健和团队的其他三人开始了艰难的第一次资金募集,四处奔走之后,他们募集到了500个比特币,而原定的筹集基金,则是5000个比特币;拿着缩水了9/10的资金,JLab投资了本体,投下了他们在圈中的第一笔,狂赚40倍,至此,一战成名。

 

“项目方筛选协会”——这有点像股权投资中的大疆

从前的项目方见投资方,孙健用了“跪舔”这个词来形容,在传统股权投资世界中,项目方一直处于弱势地位;但在区块链的世界,这种单向选择似乎已被淘汰,孙健在投资本体时,面对的不是本体项目方的跪舔谄媚,而是项目方的层层筛选,这个过程被他戏称为“投资方筛选协会”。

“17年12月初,才投了本体,本体是先海量筛选了一轮投资机构,然后再定向联系了一批机构,能够见报的都来筛选,本体选了八家”,在说到本体筛选项目方时,孙健显得十分有兴趣,这颠覆了他十多年的投资认知“先和投资机构谈,投资理念,不要老催着上交易所,所以那些老牌投资机构都没有入围,比如defound。”

“这有点像传统股权中的大疆”,孙健这样评价,众所周知,在传统股权投资中,大疆的融资可谓一轮奇景,在4月份最新披露的信息中,大疆新一轮融资将采用竞价方式,投资者须认购一定比例如同“无息债”的D类股才能获得B类股投资资格。尽管大疆IPO仍不确定,仍有近百家机构争相认购。

大疆的这种做法与本体似乎有异曲同工之效,无论是传统股权投资,还是区块链的行业,项目方地位的提高似乎都是一种大势所趋,更有甚者言之,这是一种校正,在保证项目方与投资人双方愿景的理想世界中,本体的投资模式才是宾主皆宜的方式。

尽管项目方的态度相对以前更加强势,但孙健作为投资一方,也并未有任何把关上的放松,“股权尽调4月,区块链是它十分之一的时间,必须要跟创始人谈,要判断人,看能力、资历、阅历、沟通能力......”要在短短两个小时内判断人靠不靠谱,这需要大量的阅人资历,而在看项目方面,孙健坦言道,“投资逻辑都是一样的,只是节奏不一样”。

 

“没有投资Telegram,当时不后悔”

作为火讯琅琊榜第二期阁主,台下的孙健依旧是开朗健谈且比较随和,让人有一种亲近感。在一期访谈中,当谈到Telegram,孙健表示,“尽调Telegram的事情,我们可以写成一本书。”访谈结束后,对于这个曲折的过程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大家也很感兴趣。

提起Telegram,孙健笑谈道,“区块链世界真的骗子太多了,诈骗的东西太多了,有时候机构也会被骗,不知道投Telegram有没有人被骗,我们当时是差点被骗。”

据了解,当时Telegram融资8亿美金,JLab准备投资1000W美金。可是Telegram还没开始募集的时候就有个假的冒名募集,甚至发了币也上了交易所还募集到了很多钱。而孙健也收到了他们的募资资料,做的相当完美。就准备讨论投不投的时候真的也出来募集了,市场上就出现了两个Telegram,一时间难辨真假。

虽然这时真的Telegram已经在发币,但还被以为是假的。孙健解释道:“因为我们感觉真的Telegram本来就做的很好了,没必要去募集和发币。”然后就去尽调,让Telegram提供法律文件、律师证明,然后还不放心。因为“只要不见到真人,所有的文件都是可以被伪造的。”由于事先知道Telegram创始人是个叫杜罗夫的俄罗斯人,孙健就准备确定下并要求见面。

而当时杜罗夫正被俄罗斯政府监控,他就邀请孙健去中东。而众所周知,中东素来是绑架高发区,孙健就臆想去了会不会被绑架,就想要不多几个人一起去,可是转念一想,如果大家都被绑架了,JLab可能就要倒闭了,就决定不去了。可让杜罗夫来中国他也不来感觉危险,想要待在他认为安全的地方。

后来双方就决定通个电话,结果杜罗夫英语很好,没俄罗斯口音,孙健又以为对方是个骗子,所以拒绝了。谁知不投了之后Telegram还挺执着并表示他们不是骗子。然后孙健就要求杜若夫发个推特来验明真身,结果他们团队表示正处于静默期,不能发,此时依然无法证明。后来杜罗夫就在推特发了个“不太方便说这事,但我们现在正在进行这个事”。这时孙健又猜想对方可能被恐怖分子控制后遭胁迫发的,还是不准备打钱。

两个回合下来,还是没能验明正身。这时孙健又决定通过视频来证明他是否安全,恰好JLab投过一个人脸识别项目,就对他进行Face Book照片人脸对比,但感觉他脸有点胖又怀疑是整容的。最后,经过一番视频对比,相似度超过86%,终于确定了他就是杜若夫本人,JLab终于决定投了。

本想事情就此尘埃落定,可当Telegram拿来条款,JLab却不能接受。孙健说:“因为锁定期要2年,太久了,而且考虑到风险,就决定不投了。”

当被问到没投Telegram后悔吗?孙健直言,能不能赚钱是个方向,但风险也是要考虑的。他说“目前不后悔,杜罗夫本人还是有政治风险的,要对投资人负责。而且两年时间太长了,虽然两年之后肯定会赚很多钱,但也认了。到时可能会后悔,因为必须承认这确实是个很好的项目。”

不怕进来的机构太多,怕进来的人少

事实上从2017年下半年到现在,不断有传统投资人和大的投资机构进场,对于有没有危机感这个问题,孙健首先表示他们就是传统大机构进场,而且是在传统行业跟大家已经厮杀了很多年。

他接着说“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传统机构和有影响力的人进来,迅速把饼做大。现在国内的市场规模还可以放大十倍,我们不怕进来的机构太多,怕进来的人太少,市场疯不起来。政策下一步应该会越来越明朗。”

谈到区块链实际应用场景,和在其他访谈中的回答一样,孙健依然对金融领域情有独钟。他表示:“做投资以来,事实上所有涉及到社交、游戏、互金的热门行业我都看过,然后发现最容易和区块链结合的还是金融。在区块链领域你想创业或做一番事,如果你不懂金融,不知道Token的经济生态,设计出来的东西,第一不接地气,第二肯定也维持不了多久。现在看最能落地的就是金融,别的落地很难也不太靠谱。”  

最后关于是否看好大的互联网公司做区块链场景,孙健坦言,“不看好BAT投资区块链,因为他们的惯性形成了,像迅雷、网易还是太大,我还是看好像ofo和摩拜这样的共享经济结合区块链。”他感觉共享经济很适合结合区块链,特别像优拜和摩拜已经发了单车币,甚至在国外已经铺了单车链。他也透露,目前他们考虑的共享行业就是有百万级或者千万级的用户体量,他们在上边做区块链+改造,是很好投的,不需要浪费太多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