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行业缺乏统一标准,成为金融新基建尚存距离

原创
1582 天前
1295

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官网披露的信息显示,2020年6月22日至7月3日,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化部门(ITU-T)第十六研究组(SG16)全会在线上召开。在该次会议上,由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以下简称“数研所”)牵头提出,并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华为等单位联合发起的国际标准《金融分布式账本技术应用指南》成功立项。这是中国牵头的首个金融区块链国际标准。

链新(ID:ChinaBlockchainNews)原创

作者 | 冯铭

编辑 | 尹岳

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官网披露的信息显示,2020年6月22日至7月3日,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化部门(ITU-T)第十六研究组(SG16)全会在线上召开。在该次会议上,由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以下简称“数研所”)牵头提出,并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华为等单位联合发起的国际标准《金融分布式账本技术应用指南》成功立项。这是中国牵头的首个金融区块链国际标准。

中国通信工业协会区块链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程晓明向《链新》表示:“区块链是一个基础设施,是一个公开的数据库,哪个国家获得了标准的制定权,就获得了行业的主导权。现在区块链最多的应用在金融行业,所以区块链标准的竞争不仅涉及到区块链技术本身的竞争,而且涉及到区块链所支撑的金融产品商业模式的竞争。”

行业缺乏统一标准

区块链的真正落地,离不开完善的标准体系。然而现阶段,对于区块链是什么、区块链金融如何实现等问题,行业内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语法范式,导致行业内沟通成本偏高而效率较低,区块链的发展步伐也因此受到掣肘。

“各国、各地、各行业甚至同行业的标准不统一,都会导致区块链技术应用落地的发展缓慢。”浙江省区块链技术应用协会副会长、复杂美科技CEO吴思进向《链新》表示,区块链技术在应用、安全、互通等方面缺乏统一标准,区块链平台性能受网络环境、节点数量、共识算法、业务逻辑等因素影响较大,而各行各业又对区块链技术的性能指标评价缺乏统一标准,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影响区块链技术的跨链互联、场景拓展和产业合作。

吴思进认为,国际化标准的制定旨在规范区块链的应用,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有效打通不同国家、行业和系统之间的认知和技术屏障,防范应用风险,为全球区块链产业发展提供重要的标准化依据。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区块链标准的制定,一方面能够提升中国在区块链领域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另一方面参与制定国际区块链标准的制定,对于中国自身区块链标准的制定也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此举能够推动中国区块链技术面向世界。”吴思进表示。

对外:中国正在引领世界标准

“目前,中国无论是在区块链标准、还是区块链核心专利方面已在全球遥遥领先。”浙江省区块链技术应用协会智库专家、33复杂美链改全球合伙人孟晓峰向《链新》表示。

从区块链专利的申请数量上看,目前中国申请的区块链专利数量居世界首位。Reality Shares的调查显示,截至2019年8月,中国上市公司申请的区块链相关专利数量(1338项)是美国公司(442项)和德国公司(44项)总量的近3倍。区块链专利数量全球排名前十的公司中有七家是中国公司。

“我们正在引领世界标准。”OKEx首席战略官徐坤向《链新》表示,“中国是一个非常大的需求市场,我们有大量的区块链应用场景,有大量的应用在此开发、迭代,包括区块链专利。近年来,阿里巴巴、中国平安等企业一直是行业领头羊。这也意味着中国有更多资本从不同角度可以尝试和突破,有更多领域可以探索和开拓,从而找到一个真正有价值、相对较准确的标准化方向。”

据悉,早在2016年,中国区块链标准化工作就已经开始着手进行。到现在,中国在公链、联盟链和私有链的开发上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对于各种落地场景也做了很多有价值的尝试。

“标准是指南性的,也是公益性的,谁都可以拿来用,但是区块链也确实存在标准之争。”徐坤认为,“标准背后站着技术专利,所以这对于各国企业来讲是个战略高地。哪国在相关标准上的贡献大,哪国企业在相关领域就占据优势;哪国在标准上有话语权,该国企业在事实上就对相关领域有主导权。这之中还有企业之间的较量、合规性和创新性之间的权衡,都是值得去研究和深思的。”

徐坤认为,先进就是标准。“标准不是凭空制定的,也不存在强制执行。你在行业内做到先进,别人就自然向你看齐,于是你就成为了标准。”

对内:去伪存真,优胜劣汰

程晓明表示,在全球区块链行业当中,中国是大国,但不是强国。“区块链的底层技术,应该说美国还是最先进的。和国外的技术团队相比,中国在底层关键技术、中间层关键技术、应用层关键技术这三个层面仍然存在诸多不足。”

吴思进认为,就国内区块链技术路线和发展趋势而言,虽然在分层分片、跨链、隐私保护等未来商业应用需要区块链技术发展的方向上是一致的,但是国内目前并没有一条清晰的业内达成共识的路线图,在实现路径上仍然百花齐放。

“技术路线上的分歧,有一些是可以统一的,尤其是通用性很强的领域。不过我们应该允许一定范围内的差异性,并在标准设立的框架上有更好的开放性,只有这样才能让尚未成熟的区块链技术在未来有更多的创新空间。”吴思进表示。

“区块链行业的发展现在还处于早期,所以很多想法和技术,都还在探索阶段。这种时候出现分歧是很正常,并且是一件好事,这是创新和这个行业活力的一种体现。”徐坤认为,相比于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还在发展初期,很多技术讨论和理念讨论正在进行,

“我们应该对这个行业抱有信心,也应该相信国家的支持和调控。在安全合规的前提下,如何提高区块链的处理效率,推进区块链+物联网、区块链金融、数字政务等场景的落地,是我们需要持续讨论的话题。”

徐坤认为,区块链行业生态有非常强的自我调整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行业内会自然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企业和技术理念。“最终我们会看到去伪存真,优胜劣汰的结果。”

成为金融新基建尚存距离

“区块链要成为金融基础设施取决于两方面的条件,一是区块链行业本身发展情况,二是区块链如何与金融相结合。”程晓明表示。

区块链本质上是一种颠覆性的记账技术,金融基础设施本身核心功能也是记账,这种新的账本管理的技术相对原来的技术有六个方面的优势,包括高效率、低风险、透明度、标准化或全球化、自动化、避免重复建设。吴思进说,“好处和优势很明确,目标就在那里,要实现还有一段路。”一方面,区块链目前的“成熟度”还不够。虽然金融基础设施最核心的功能是记账,但绝不仅仅是记账,还应该包括法律基础、治理机制、准入合规机制,还有风险管理等。现有的区块链系统在这些问题上都比较弱。另一方面,要打破现有行业的既得利益,这一块不是区块链技术能够解决的,需要商业利益的推动。

孟晓峰认为,现在国内最大的分歧是以“联盟链”为主,还是以"公链"为主;是"有币区块链”,还是“无币区块链”?这背后是新旧两股势力的较量:一股是传统机构代表,想以联盟链加固自己的垄断地位;一股是新兴体系,想以“许可公有链”重构金融体系。“其实区块链金融标准之争背后还有更多的相关博弈,想要建成完全自主的区块链金融非常不易。”

“5G促进万物互联,区块链构建万物互信。区块链行业的发展速度远超我们的想象。”徐坤说。

从宏观政策层面上看,国家正在促进区块链技术拥抱全行业,释放出更多的潜力。基于对区块链技术的认可,早在2017年,央行就成立了数字货币研究院。今年4月20号,国家发改委也正式把区块链纳入了新基建的范围。

从场景实践层面上看,今年4月,央行宣布数字人民币已经在深圳、雄安等地进行内部封闭试点测试。腾讯联合“北京市方正公证处”推出了区块链电子证据平台,蚂蚁区块链今年也推出了“开放联盟链”,为中小企业赋能。

徐坤认为,“在未来几年,包括金融在内越来越多的行业都将拥抱区块链,获得新的活力和生命,我们也将更多地切身感受到区块链作为社会新基建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