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煜明:告别陆家嘴 投奔区块链

原创
2481 天前
10856
特约记者-鹿雨


过去一个月,袁煜明参加了多场演讲和采访,在不止一个场合发表了对区块链技术的看法。这些密集的露面机会源于年初的一个决定。2018年之前,袁煜明的身份还是兴业证券研究所所长助理以及计算机互联网行业首席分析师。 

这在外人看来光鲜靓丽的履历却没能留住他,行业分析要求面面俱到,对于很多领域都有涉猎,但却未必能如业内人士看得透彻。看多了互联网行业惊涛骇浪,袁煜明开始不满足于当一个看客,“一直希望(自己)参与其中,剩下的就无非是上哪条船,觉得哪个可能更有前景。”

经历2017年资本疯狂追捧,2018年初,区块链逐渐回归理性,有待突破的底层技术架构是发展的掣肘。创业团队应该从哪些方面突破?未来技术会朝什么方向发展? 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袁煜明并没有焦虑,对行业,他依然保有乐观之心。“如果我的工作能够推动行业往前进,哪怕进步了一点点,那我觉得我的事都是有意义的。”


冰与火之歌


自从2016年初接触并研究区块链技术以来,袁煜明就在等待一个机会。无论被热捧过的VR/AR技术,还是尚处于风口的人工智能都未曾让他动心投入其中。

2016年2月份,兴业证券推出了第一篇关于区块链的深度报告《区块链与数字货币,原理、特征和构想》,这篇报道由袁煜明带团队完成,也是其区块链研究的起点。在当年,国内全年区块链项目融资数量不过16起,大众对区块链的认知很多还停留在比特币,区块链是什么?能够做什么?即便是投资人也有可能一无所知。

这次的研究也在袁煜明内心埋下了种子,两年时间,他跟踪并深入研究这项技术,这些研究积累也促使他在两年之后选择投身其中,不再满足于当一个看客。

“这两年时间里面,整个行业有很多的改变,技术也迎来极大进步。我越来越能够看到这项技术的意义跟前景,所以最终做了这个决定。”

2017年,区块链项目进行得如火如荼,大部分融资集中在ICO(虚拟货币融资)项目中,9月份,央行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公告,正式叫停包括 ICO在内的“代币发行融资”。一时间,行业融资陷入冰点,投资的目光逐渐转向了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上。  

与ICO项目遇冷不同,对于区块链应用层面的投资比例正在逐步加大,据36氪研究院和鲸准数据库统计,2017年中国区块链相关项目融资额总额超过12.7亿元,融资事件54起。仅2018年第一个月,区块链行业融资额就达到6.8亿元,融资事件19起,融资金额和获投企业数量甚至超过2016年一整年。而资本的追捧都集中在数字资产管理、数字货币交易平台及底层技术与基础设施平台这三个领域。一时之间,传统的新兴的VC/PE都在试水或重仓区块链项目。

在袁煜明看来,资本具有一定前瞻性,这种前瞻性一方面从资金上推动产业快速成熟成长,但另一方面,在巨额资本投入中,也不可避免推高了一个产品的价值,产生大量泡沫。

在一场对外的演讲中,他把现在的区块链比作2014年的互联网项目,热烈的资本簇拥下从来不缺少有趣的故事和不靠谱的项目。但这仅仅是故事的开头,投资团队回归理性是对于区块链技术的价值重判。 

而面对项目,袁煜明认为判定靠谱程度的方式其实与互联网项目并无多大差别,都是从战略和行业前景进行预判是否适合区块链技术,通过接触,看团队的靠谱程度和执行力。


区块链将引起未来生产关系的变革


在应用层面,大众最关注的莫过于哪个行业最有可能先迎来区块链技术的突破。

对于这个问题,在一次公开的讨论中,袁煜明曾经提过这样一个思路,集聚效应越明显的行业越值得看好:哪个行业是人越多价值越大,那就是越适合区块链应用。需要人们口口相传进行价值发掘的产品进行区块链化才有意义,而用户量越大,价值也就越大。但这种用户量并不能完全等同于互联网时代的流量。

流量大但行业集中度比较低的行业,依然不一定有效益。而即便是一些垂直的新的领域,集聚效应很强也适合区块链技术突破。

这个逻辑与互联网项目逻辑有些不同,大众和投资人都习惯了滴滴、摩拜等这种以流量作为价值判断依据的故事,但是对于区块链技术来说,目前整体的用户体量并不大,技术门槛决定了其并不是非得以大流量行业作为突破口。相比来说,只需要少量用户参与就能发挥价值的行业更适合。因此,区块链游戏等项目都有可能成为未来技术的突破点。

区块链技术最大的价值并不是在某个产业上的突破,而是对于生产关系与生产方式的变革。去中心化的特质将集中社会大量人才与智慧去解决问题,而不仅局限在公司与团队上。到那个时候,股份制将会演变成区块链的一个补充。

“现在的公司形式,在未来有可能变成一个精神领袖去提出了整体的框架和思想,通过成千上万的这种社区的这个爱好者,这里面包括很多极客和技术牛人,通过区块链他们都给这个体系贡献力量,最后很可能比一个公司,上千的团队要更强,更有效率。”袁煜明表示,现在很多Hackthon的组织其实已经开始通过区块链技术集中人才资源。 

但这距离实现,或许还有很长时间,目前,区块链最需要攻克的难关在于技术,如今所能达到的TPS速度并不能支撑大量运算以及大面积的技术应用,袁煜明认为,短期内的技术突破只能在可扩展性、安全性和去中心化三者中取得一个平衡点。“这三个是没法兼得的,当然可以用牺牲去中心化,或者牺牲安全性来换取TPS的提升,现在很多的项目也在探索,未来可能三者可以兼得,但现在来说,只能去做取舍。” 

根据咨询公司Gartner的曲线,区块链从触发到真正落地,需要大概5-10年的时间,就目前情况看,区块链行业仍处于发展初期,一些行业乱象和技术痛点依然存在。 

“(我希望)能帮助国内区块链基础技术多做一些事情,未来也会在这方面多做一些工作。”对于自己的转型,袁煜明一直抱着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