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度MERITS:一种针对善行,实现度量、激励、跟踪、监督机制的社会治理框架

转载
1927 天前
15116
FISCO BCOS开源社区

来源:FISCO BCOS开源社区


2019年9月17日,第五届区块链全球峰会“区块链新经济:新十年 · 新起点”在上海召开。微众银行副行长兼首席信息官马智涛受邀在峰会主论坛发表主题演讲《区块链的演进与引领可持续发展之路》,并正式发布“善度MERITS”框架。

这是一种针对善行,实现度量、激励、跟踪、监督机制的社会治理框架,旨在运用区块链技术驱动社会治理模式的优化,助力文明的可持续发展。



善度MERITS白皮书全文拟于10月份发布,敬请关注FISCO BCOS开源社区及时获取

以下内容为善度MERITS白皮书的概要


区块链技术自诞生以来,已历经十年演变与自我迭代。目前,区块链产业逐渐走向成熟,监管制度和政府政策愈加健全,技术专利和知识产权创新层出不穷,基于联盟链的商业应用亦呈现出百家争鸣的现象。

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回顾反思,我们应如何进一步运用区块链技术引领人类社会文明的可持续发展?下一个十年,它除了在商业应用场景中发挥所长,又能否在新的领域中开辟一方天地?

微众银行自立行始就深耕分布式技术,在区块链技术领域,亦是从一开始就坚定选择了联盟链的发展路线并积极拥抱开源战略。现在我们也能看到,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区块链联盟组织涌现,多家科技公司自研的联盟链底层平台也走向开源,国内的监管机构加强了对虚拟货币相关业务的整顿清理,而各地政府则纷纷出台了政策加强对联盟链相关企业的补助与扶持。

在发展路径的思考上,微众银行比较了公有链和联盟链两大路径的优缺点后,于2018年9月提出了“公众联盟链”的倡议。这里的公众联盟链并非特指一条链,而是一种新的区块链商业应用形态,兼具服务公众、联盟式治理、构建分布式商业生态的特性。

类似地,今年6月Facebook提出了Libra项目的构想,其联盟协会式的治理、面向公众进行服务的架构在一定程度上也显现出“公众联盟链”的雏形特性。不过,Libra需要依附同一个虚拟货币进行结算和流通,一方面对发起企业依赖过大,组织和管理上难以实现松散耦合、透明和平等;另一方面也将给现存的全球金融监管体系带来较大考验,或难以有效推行与落地。

与此同时,我们近期看到央行等监管机构的官员连续就法定数字货币话题发表了诸多观点,详细解读了中国数字货币DC/EP,这意味着从2014年开始研发建设的中国央行法定数字货币已经加快了落地的步伐。

的确,如果区块链技术需要在商业应用尤其是金融相关的应用场景中,发挥交易媒介和价值尺度的作用,还是需要由央行及其他金融监管机构主导并监督,确保价值锚稳定、以及信用、交易、调控、存管、审计等机制公开透明,从而保护投资者或持有者,牢牢守住金融稳定的底线。

那么,在商业和金融应用之外,例如在社会治理领域,区块链技术是否拥有更大的优势发挥空间,助力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虽然经济已高度发展,但我们仍能看到,诸如高空抛物、高铁霸座、扒地铁车门、向飞机发动机投掷硬币、闯红灯、强行变道、乱丢垃圾、胡乱涂鸦等个体不文明现象,及环境污染、高碳排放、浪费资源等群体不文明现象等时有发生。同时,对拾金不昧、斑马线礼让、搀扶老人、垃圾分类、见义勇为等文明行为则缺乏有效的激励或奖励。

值得反思的是,过去的文明治理模式以罚则为主导,但人性本身趋利,古谚语也曾有“Carrot and Stick胡萝卜加大棒”的说法。有效的治理还是需要恩威并施、因势利导,既需要制定法规对不文明行为进行惩罚(Stick),还应对正面的文明行为进行持续的回报和激励(Carrot)。但过去受制于技术条件,仍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难点尚待解决。

其一,在技术层面,过去较难对各类文明行为或善行善举进行度量、记录和证明,既缺乏量化牵引的工具,统计“小善”行为的成本也会过高。以至于公众更容易发现“大善”行为,而忽略“小善”行为。“大善”的践行者往往是富裕群体,通过出资等形式捐赠学校、教学楼、医疗设施等确实为社会带来了正能量,不过从全社会效用的角度看,可能也会因践行“大善”的门槛过高而降低普通民众的从善意愿,以致其萌生“以善小而不为”的心态。

其二,在协作机制层面,由于“惩恶”往往只需一个行政部门跟进执行,而“扬善”需要多个部门或机构的分工协调合作。如果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能兼顾多方诉求的协调机制,就难以实现“协同扬善”的目标。

其三,在治理机制层面,过去较难实现信息流、资金流的穿透式管理,实现透明合规的治理。以至于资金善款去向不明、虚假募捐、价值不清晰、信息或账目错漏等现象时有发生,也大大提高了审计成本和监管成本。

因此,如果要提升社会治理水准、进一步促进社会文明发展,有必要以技术来推动机制完善,合理度量各类善行的价值,协调和激励各方参与并明晰权责,加强“扬善”尤其是“激励小善”,优化当下的社会治理模式。

所幸,前沿技术的发展为社会治理模式的优化带来了现实可行性。区块链、5G、IoT、生物识别等技术趋于成熟,为我们在可持续发展的探索历程中带来重要的契机。

在经过深入思考与反复论证后,我们在此提出一套针对善行,实现度量、激励、跟踪、监督机制的社会治理框架——“善度”(MERITS - Measurable Ethics: Rating, Incentivisation, Tracking & Supervision Framework)。

善度并非是一种具体的产品或服务,也不依赖于特定的底层平台,而是一种参考框架,任何企业或组织都可以根据这套框架实现自身的应用落地。

在参与角色设计方面,为确保善度的发行、分发、赞助、兑换、清结算、监管等环节的合法合规和高效运行,其参与者角色可设计为发行者(MERITS Issuer)、分发者(MERITS Distributor)、赞助者(MERITS Sponsor)、兑换平台(MERITS Exchange)、清结算服务提供者(MERITS Clearing and Settlement Service Provider)、监管者(MERITS Regulator)、终端用户(MERITS User)等。七大角色有效分工协作,实现共识的达成与价值的转化。

善度框架的有效性由三大核心机制共同保障。

第一,度量尺度。类似温度、高度、湿度、角度、经纬度等度量衡一样,善度有望借助5G、物联网、生物识别等技术统计度量各类文明行为,实现对各类善行善举的量化、记录、证明等,改善过去“小善”行为监控成本过高的问题。

第二,激励相容。借助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治理、可溯源、可编程、不可篡改、多方共识、加密安全等特性,可以帮助不同的社会治理相关的参与者角色,发挥各自的治理职能、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实现多方的价值共赢。

第三,合规治理。善度框架要求预留监管接口,借助监管科技技术,可实现对全流程的穿透式监管及审计追踪;清结算服务可由持牌银行机构提供,所有涉及联盟成员间的资金清结算须由银行完成,从而确保善度与现有的金融监管体系有效衔接;同时,需确保价值在闭环中流转、终端用户自愿授权参与、各参与方数据严格隔离进行隐私保护,从而多维度确保生态健康有序地发展。

值得辨析的是,善度作为一套社会治理模式的参考框架,虽然也采用了区块链底层技术,但通常是由权威机构进行价值闭环设计;用户只能通过善行善举触发获得,而不能和法币进行兑换,且使用范围受控;终端用户的兑换服务也需符合具体行业制度和法规的要求。据此,可以避免善度对国际或国家的金融体系产生影响,亦不涉及影响货币政策、汇率政策等。

谨此,借助善度(MERITS),我们希望携手志同道合的伙伴,以区块链技术弘扬善行,鼓励公众与企业积极践行环保、健康、公益、慈善、互助、遵纪守法、尊老爱幼、见义勇为、企业责任等文明行为,确保善行得到及时激励,从而助力社会公众道德建设与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

全文拟于10月份亮相,敬请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