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急着叫好Bakkt,先泼盆水冷静一下

转载
1959 天前
15184
哔哔News

文章来源:哔哔News


毫不夸张地说,Bakkt,几乎是今年最大的利好事件。不过大家似乎在去年也是这么说的,然后就被ICE以花式的说辞鸽了一年……而在这一年里,币圈众人对于Bakkt的期待也好、解读也罢,仿佛都随着其一次又一次的推迟被消磨去了热情。

但毋庸置疑的,是Bakkt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合规、官方、背景强。以至于在今年年初,大量币圈企业于惨淡熊市中苦苦挣扎时,Bakkt仍然轻松地斩获了近2亿美元的融资,估值更是高达十多亿美金。就连火币李林都在接受采访时不吝表达自己对于这个未上线交易所的艳羡。若是没有实打实的底蕴,又如何惹来大佬的羡慕呢?

而在近日,数度延期的Bakkt终于又有了大动作:继7月22日顺利启动针对实物交割的比特币期货合约全球用户验收测试后,Bakkt CEO Kelly Loeffler于8月16日亲自在Medium发文,宣布Bakkt将于9月23日正式上线,随后官方又在8月底确认了比特币存储服务将在9月6日上线。

多个重磅消息的相继发出,不出意料地将群众的热议再次引向了近乎一边倒的好评。但本着谨慎对待市场的初衷,笔者还是要在这里泼一泼冷水,并非唱衰Bakkt,只是希望叫好的各位稍微再冷静一下。

 

Bakkt的优势所在

冷水先不急着泼,Bakkt的优势与价值咱得先弄清楚。Bakkt的优势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是Bakkt根正苗红的正规军身份。Bakkt是纽交所母公司ICE旗下的加密资产交易平台,而纽交所和纳斯达克则是美国最大的两家证券交易所,与BitMEX、Binance 等一众加密货币界的“草根”相比,是正儿八经的“富二代”。

而Bakkt的首轮融资参与者则包括:波士顿咨询集团、CMT Digital、Eagle Seven、Galaxy Digital、Goldfinch Partners、Alan Howard、Horizons Ventures、洲际交易所、微软风险投资部门、M12、Pantera Capital、Payu、Naspers以及Protocol Ventures在内的12家机构。你说你不认识?那不要紧,只需要简单地百度一下,你就会感慨:“全都是大佬啊。”

除此之外,在人员配置上,Bakkt 既囊括了以ICE为代表的传统金融精英,也包含有来自Coinbase的币圈原生人才,而出任Bakkt CEO一职的,则是ICE CEO Jeff Sprecher的妻子Kelly Loeffler,整个团队赫然显露出一股正规军的霸气和自信。

 

图1 Bakkt CEO Kelly Loeffler

第二个优势是Bakkt所推出的实物交割的比特币期货合约。和当下所有交易所的“现金交割”方式不同,Bakkt 是全球首个采用比特币“实物交割”的交易所。

什么是实物交割呢?实物交割就是期货合约到期后,交割必须通过实物来进行。比如你观察市场行情后,决定做空比特币,三个月后,交割日到了,没没成想币价不降反升,此时你必须在市面上通过高价买到相同数量的比特币,然后按照期货合约所约定的价格去交割。这种方式的好处在于,保证了期货交易不会高于实际的商品数量上限,进而杜绝了无限做空的可能。

那么基于这两大优势的巨大潜在价值,Bakkt能够在币圈坐拥一席江山吗?更甚者引领数字货币市场迈向新的高度呢?我看未必。

下面是泼冷水的时间。

 

树大招风的“正规军”

Bakkt这事儿,其实和Libra很像。不久前,Libra白皮书的问世激起了全球范围内的热烈讨论。综合各界诸多人士的发声来看,叫好的、积极的观点占据多数。不过笔者对此倒是全程看衰的。

理由很简单,Libra对于传统金融体系的潜在冲击力是任何政府都不会放任不管的,毕竟,比起法律风险和市场操纵风险,危及法币购买力的金融风险更加让政府疲于应对。

当然,也不是任谁发的币都有威胁到法币市场的本领,但你FaceBook肯定有,谁让你是现今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社交媒体之一呢,正所谓树大招风,便是这个道理。

后来的事情,想必大家也都知道了:八字还没一撇的Libra遭到美国各地议员的口诛笔伐,尔后,FaceBook又参与了由美国参众两院主导的听证会,面对听证会当中的多方围剿,迫于压力的FaceBook不得不灰头土脸地宣布,在未达到监管标准前不会正式推出Libra。

 

图2 参与听证会的Libra之父David Marcus

Libra代表互联网行业的正规军,声势浩大地挺进了区块链领域,然而硝烟未起,却已然陷入困局。他Bakkt就能摆着胸脯说自己能打赢这场仗吗?不见得。

 

监管未动,创新先行

众所周知,相较于金融领域的创新的诞生,监管规章的出台永远是滞后的,通常要等到大众的需求进一步明确后,监管才会跟上脚步。最为典型的例子当属证券,美国华尔街所开展的证券业务始于1664年,但证券法的颁布却是在两百多年后的1933年发生的事情。

基于这一事实去考量,身负光环的Bakkt恐怕并不能游刃有余地解决币圈众多交易平台现今所面临的的监管痛点,相反,过于沉重的包袱反而有可能束缚其创新与拓展的脚步。而对于尚且处在早期发展阶段的币圈来说,新生力量不断涌现所带来的过于频繁的优胜劣汰,并不是简单地依靠背景优势就能对付过去的。

而且从另一个层面来讲,尽管金融领域中监管的干预向来不会缺席,但是监管往往只是基础,并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

去年曾被寄予厚望的COBE(芝加哥期权交易所) 同样身披多个光环、并且具有监管方面的优势,然而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期权交易市场以及美国第一个上市比特币期货交易所的交易平台,仍然在今年宣布关闭比特币期货产品。其惨淡的交易量告诉我们,并不是背景雄厚就一定有能力获得大众的认可,想从区块链“原住民”交易所手中分得一杯羹,不会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图3 芝加哥期权交易所

 

实物交割恐非一蹴而就

再来说说Bakkt所打出的“比特币期货的实物交割”招牌。

实物交割由来已久,算不上什么新概念,追溯起来的话,实物交割才是最原始的商品期货交割方式,而被用来进行对比的现金交割,反而是基于实物交割衍生出的,更符合现代金融需求的交割方式。

两种交割方式都被广泛使用,优劣也各有不同,那么回归到问题的本源,数字货币更适合哪一种交割方式呢?笔者认为是现金交割。

首先,比特币的所属品类,决定了其更适合用现金交割。比特币经常被拿来和股票以及黄金进行对比,但无论是股票还是黄金,目前广泛被采用的方式都是现金交割。实物交割一般是用来进行实体商品的交割,而比特币目前的性质更接近于投资品,将实物交割套用到比特币期货上,或许并不恰当。

其次,比特币当前存在的一些痛点,致使采用实物交割的方式会有比较大的障碍。我们都知道,比特币是采用私钥来管理的,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自己用私钥管理资产没有问题,但对于一个庞大的金融机构而言,谁来对私钥进行管理呢?最高管理者?每次交割都要最高管理者亲自私钥转账?听起来像笑话,但却没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案。

另外,实物交割无疑增加了交易门槛。现金交割可以直接使用法币进场,通过法币进行盈亏结算,相对方便。而在实物交割的场景下,不管是做多还是做空,交易双方都难免得频繁地进行比特币的现货交易,进而需要额外承担一些现货的交易风险,对于投资机构而言,这无疑增加了进场门槛。

综合这三点来看的话,Bakkt这一首例比特币期货的实物交割尝试,怕是得吃上不少的苦头。

 

不在币圈的币圈交易所

当我们看到以ICE、富达为代表的传统金融巨头入场时,我们要清楚,这些机构的背后有着数量极其庞大的投资者正在伺机待发,他们观望加密货币市场、他们着急、他们FOMO,但是他们却不敢贸然进场,因为贸然进场的结果通常是不太好的。

所以他们希望有他们一直以来都信赖的大玩家们能够带着他们进场,尽管和别人共同分享蛋糕不如自己独享来得爽快,但总要比孤军奋战最终落得个难堪下场好上千百倍。

因此ICE带着自己的“亲儿子”Bakkt上阵,背靠的是更加广袤的传统金融市场,而不是加密货币市场。再联系笔者在文章开头所提到的,Bakkt在“民不聊生”的熊市下依然收获了近2亿美元的投资,而且还是首轮融资。可见我们眼前的Bakkt实际上是半身脱离于币圈的。

这事儿其实说好也算好,毕竟不单单是币圈需要传统金融行业的资金进来,这些传统金融机构也同样渴望着比特币的市场。拥有官方背景的交易所横空出世必然会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机构蜂拥而至,这些虎视眈眈的玩家们手握的资金总量想必是一个堪称恐怖的量级。而这些资金的注入自然会令现货市场以及衍生品市场快速增长,尤其是后者,进而使得比特币的价格趋于平稳。

这事儿说坏也的确存在这一些不好的地方。其实包括bakkt在内的一些传统金融机构入场都是通过衍生品市场,而衍生品市场呢,完全是纯金融领域的事情,无关乎加密、无关区块链、甚至都没去中心化什么事儿。这也就意味着,当区块链与加密货币引以为傲的金融革命失去技术支撑,进而丢掉了许多人对其未来价值所抱有的期待时,这些传统机构大概也会毫不犹豫地转身丢掉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