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及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区块链标准制定“宜早不宜迟”|锌声相里朋

转载
2050 天前
12536
锌链接

来源:锌链接  作者:易柏伶


自古以来,标准的制定往往由利益推动,权力定夺。秦始皇统一“度量衡”,进而完成了华夏大一统。

在现代,一项新兴技术的布局,标准之争不仅会影响专利或费用的授权和划分,进而影响产品竞争的优势,甚至可能成为一个国家产业秩序和利益的竞争。

5G的标准制定之争,充分说明了标准之争,最终会演化为国与国之间政治、经济、技术等综合实力的较量。

区块链技术尽管发展迅速,但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有人认为,标准的过早制定会遏制技术的创新,也有人认为,过去各项新技术的崛起,中国在国际知识产权与标准规范方面经常缺少“话语权”,导致产业发展受制于人。只有抢占先机,完成标准的顶层设计,才能抢占“话语权”。


图片来源于unsplash

在区块链行业早期是否该制定标准,该如何制定标准,制定怎样的标准,标准的制定能带来多大的意义,这些问题尚未有定论。

5月25日,锌链接将在北京举办第四期“锌火燎原•产业区块链生态沙龙”,本期主题“标准启示录——区块链话语权争夺和产业新秩序”。锌链接将邀请工信部电标院区块链专家、中国区块链测评联盟、京东、微众银行、首都版权联盟等机构,共同探讨区块链”标准”话题。

活动开始之前,锌链接对工信部五所区块链主管相里朋进行了采访,相里朋认为,一般来说,标准化工作都是滞后于行业发展的,在行业现有基础上去提炼标准化语言。而区块链的标准化,比以往任何一种信息技术介入都要早,是因为区块链技术可能带来生产关系变革,为此有必要制定标准,更好地推动区块链技术健康发展。


以下为分享内容,有删减:

锌链接:请谈一谈区块链标准化建设的必要性?如何建立区块链标准?以及标准对区块链行业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相里朋:没有标准,就没有办法统一回答区块链相关问题,各方对区块链不同的理解,也会阻碍了技术进步、应用展开,达不成共识、形成不了可信。由此,区块链标准的制定成为区块链发展的必经课题,也是关注的焦点。建立标准的途径,一般由政府主导的自顶向下,也有市场主导的自底向上。在国内通常由政府主管部门发起,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牵头,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历经标准立项、审批、研制、征求、报批、发布等环节。

可以说,区块链标准的制定不仅关乎未来行业的顶层设计,更关乎未来区块链标准国际化的主动权。区块链标准既是公益性的,谁都可以拿来用,又是战略性的,也存在标准之争。主要因为标准背后一定会站着技术专利,对于各国企业来讲是个战略高地,哪国在相关标准上的贡献大,哪国企业在相关领域就占据优势;哪国在标准上有话语权,也就意味着哪国企业在事实上就对相关领域有主导权。

锌链接:关于区块链测评体系的标准有哪些?国家标准又有哪些?国标、行标、团标等各项标准有哪些不同点?

相里朋:关于区块链测评类的标准主要有:中国区块链测评联盟发布的《区块链与分布式记账信息系统评估规范》;可信区块链在研的《区块链通用 评测指标和测试方法》、《区块链安全 评测指标和评测方法》、《区块链测评要求 性能测试》等。正在立项的国标仅有1项: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牵头的《信息技术 区块链和分布式记账技术 参考架构》。我了解的,地标有8项,其中贵阳5项,广州3项。

首先需科普一下,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17年11月4日审议通过的新修订的《标准化法》第二条规定:“标准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企业标准。”明确了团体标准的法律地位。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属于市场标准,由市场自主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属于政府标准,由政府主导制定。

各标准间区别,除主管部门不同外,从技术要求来解释最容易,范围越大要求越低,范围越小要求越高。就像相同考试题目下,国标若是60分合格,行标和地标需达到70分,团标要求80分,企业至少90分才能合格。

锌链接:介绍一下目前已经公布的标准体系?现阶段还在准备起草拟订哪些标准?区块链标准框架和体系在未来是怎样规划的?

相里朋:国内现提出1项区块链国家标准,16项区块链团体标准,13项区块链行业标准,但已发布的仅有中国区块链测评联盟《区块链与分布式记账信息系统评估规范》、中国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发展论坛《区块链 参考架构》、《区块链 数据格式规范》、《区块链存证应用指南》、《区块链隐私保护规范》以及可信区块链即将公布的7项标准。

中国区块链测评联盟,正围绕区块链+行业应用的落地刚需,制定《政务区块链行业应用标准》、《新能源区块链行业应用标准》、《药品溯源区块链行业应用标准》》等一系列应用标准体系,重点关注区块链+行业的业务和应用标准,加快规范行业应用,支撑政府主管部门监管,推进区块链技术落地应用。

锌链接:类比其他新技术的标准建立,区块链标准目前的发展处于哪个阶段?进程是慢还是快?

相里朋:可类比一下,以团体标准为例,传统的信息技术的标准化工作,通常耗时在1~2年,地方标准、国家标准的时间周期则更长。区块链相关标准的制定速度远快于任何一种新技术的标准建立,通常耗时在0.5-1年,甚至还有更快的。区块链标准化进程远远快于其他新标准的建立,也客观的反映出,业界对于区块链技术发展的重视程度远胜于任何一种信息技术。

锌链接:与国外相比,我国区块链的标准化建设有哪些独特之处?你认为我国在区块链标准化建设方会面临哪些难题?

相里朋:谈到国内标准化建设的独到之处,相比国外重行业应用标准,国内更注重框架格式标准。这也跟国内外标准化路径差异有关。

我们对区块链技术本身认知还存有黑洞,其作为一种新兴信息技术,技术本身尚处于快速迭代发展阶段,技术发展路径多样化,还有很多不确定性。

一般来说,标准化工作都是滞后于行业发展的,在行业现有基础上去提炼标准化语言。

而区块链的标准化,比以往任何一种信息技术介入的都要早,也是因为区块链技术可能带来的生产关系变革的原因,为此有必要制定标准,更好地推动区块链技术健康发展,就好比,制定规则帮助小朋友养成良好习惯一样。

因此,当前开展的区块链标准化工作,如同盲人摸象,其困难程度可想而知。

锌链接:从国际和国内两个角度,讲讲区块链标准化的未来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相里朋:国内外标准化路径稍有不同,但发展趋势及目标还是一致的。1)国内多由政府主导的自顶向下的标准化研制路径,较适用于有研究基础的标准化对象。一般从标准体系、急用先行、试点示范、应用推广等四个层级,依次推进工作。典型如成立全国区块链和分布式记账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开展《信息技术 区块链和分布式记账技术 参考架构》的标准研制。2)国外与国内则相反,多由市场主导的自底向上的标准化研制路径,较适用于全新领域的标准化对象。一般从推广应用、技术难点、参考架构、应用场景等四个层次,依次推进工作。典型如IEEE 的《P2418:区块链在物联网中的应用框架 标准》、《P825:电力基础设施的能源互操作系统 指南》等。3)虽标准化研制路径不一,且各有侧重,但最终的效果还是希望通过区块链标准化,促进业界统一格式,最终实现网络互通、数据互通、共识互通、价值互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