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时代,万物上链

转载
2107 天前
15276
锌链接

来源:锌链接      作者:陈海宁


提起5G,普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上网可以更快了,这是一种典型的旧思维逻辑,单纯从人与人之间的互联来看待5G。可是,就算全球都用5G上网,也不过74亿人而已。

5G的出现,绝不仅仅局限于网速,它将支持数十万节点的并发连接。你身边任何一台设备,大到一个城市,小到眼镜、纽扣,都能成为物联网的一个节点,并且设备之间无需人为干预,就可借助智能合约自行交互......这种每个大小物件都能自行“对话”的场景,就是“万物互联时代”。


01
5G时代,联网设备将呈指数级增长

密集的终端设备,将带来海量的数据与计算,而区块链技术能为数据更好地赋能。港交所总裁李小加认为,区块链可进行数据的确权、定价、存证、信用溯源。

智链万源CEO董宁认为,区块链是生产关系,它确保链上数据的安全与存证;5G是基础架构,是数据的通路,两者互补,形成解决方案,应用于物联网等不同垂直领域。


02
5G加速物联网时代的到来

5G是第五代无线通信系统,它不是单一的技术,而是对现有通信技术改进的一套解决方案。简言之,就是使用更高的电波频率(装载信息量更大),扩大占用的频段(宽带),增加微基站密度,提升设备计算性能(设备间通信,减轻基站压力)。

5G目前尚未落地。工信部部长苗圩在2019年博鳌论坛上表示,今年将视终端设备成熟情况,陆续颁发5G牌照。

GSMA预计,到2025年,5G网络将覆盖全球40%的人口,即约27亿人。对普通用户而言,最大的体验或许是,上网速率更快,可以传输VR、AR等4G无法传输的虚拟现实场景。


5G的价值远不止于此。苗圩认为,5G可能只有20%用于人和人之间的通讯,80%可能用于物和物之间的通讯,也就是“物联网”。

中国信息与通信研究院发布的《物联网白皮书(2018年)》显示,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从2008年的500亿美元增长至2018年的近1500亿美元。

物联网的应用场景在不断拓展。从智能家居,车联网、智能穿戴等C端场景,到工业物联网、航运物流等,都将是当前物联网主要落地的场景。


03
区块链是物联网数据的安全卫士

传统家电厂商长虹从2013年开始探索家电的跨平台协同互联,发展智慧家庭、智慧社区和智慧城市等业务。

长虹信息安全实验室负责人唐博告诉锌链接,5G时代来临,终端设备将会以突破局域网边界的方式直接接入广域网,传统基于内网边界的安全防护机制将会失效,安全边界面临重构的艰巨任务。


在长虹的智慧业务中,区块链正逐渐成为物联网安全的基础设施。

他认为,以区块链为代表的应用密码技术将为物联网重构安全边界,建立设备间的信任域,实现安全可信互联。同时,物联网终端去隐私化的关键行为信息上链后,分布式存储在区块链各节点中,保证数据完整性和可用性,促进构建智能协同的安全防护体系。

除了密码学套件,物联网终端收集的数据上链后,分布式存储在区块链节点中,可以防止原本中心数据库中的数据被篡改、被黑客盗窃,甚至中心数据库做恶,利用数据非法牟利等情况。

除了长虹,亚马逊也在布局区块链+智能家居领域。根据报道,去年,亚马逊斥资10亿美元收购智能门铃制造商Ring,将与Ring在内部配送和家庭安全方面深化合作。

物联网产业潜力巨大,但伴随着发展,问题也相继出现。物联网在各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不同类型的设备连接数量和数据传输量上都会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储存在中心服务器上数据在数据传输、存储成本、存取效率、性能稳定方面,会面临巨大考验。隐私安全问题也时刻困扰着物联网,当用户在使用各种账号、密码或短信验证码来做身份验证和鉴权时,在数据传输侧或数据传输过程中,都会出现安全隐患,数据一旦泄露,危害极大。在隐私泄露的阴影下,协同成本变高。

区块链的进入,能解决物联网现有问题。区块链的去中心化架构减轻了物联网旧有的中心计算的压力,也为物联网的组织架构创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区块链的技术,需要有庞大数据与应用的支撑才有意义,物联网未来的发展无疑为区块链提供最好的舞台。



04
区块链记录数据的来龙去脉,物联网把关上链信息

以溯源场景为例,区块链“不可篡改、可追溯”的特性虽然可以保证链上数据的真实性,但无法保证上链数据的真实性,而物联网则成为区块链与物理世界映射的连接器。

智链万源CEO董宁告诉锌链接,他们正与中远海运、中国移动合作进行“基于区块链的智能航运管理平台”的开发,在应用层上提供物流监控平台、集运平台及贸易金融平台,打造“中国特色智慧航运模式”项目。

在冷链集运平台上,上链数据便需要借助物联网技术和传感器设备采集,例如温度、湿度,通过区块链技术加密分布上链,并通过智能合约提供危险因素自动报警功能。

在物联网中,数据的价值在于流通,而区块链提供了可信的环境。

上文提及的冷链集运平台数据,也可被海关、口岸办、检验检疫局等监管机构利用,进行实时监控、电子签章、区块链信息查询、港口作业调度、事故原因追溯、运输责任认定等。

记录数据的来龙去脉,一方面,数据可追溯与不可篡改保证了数据的可信度,另一方面,可对数据的收益进行合理分配。正如李小加的观点,数据不像大宗商品是一次消耗,而是屡次被用,如何进行利益返还,一定要像区块链这样的技术才能解决问题。



05
区块链+边缘计算:设备间“自由对话”

早在2016年,董宁就在IBM参与中国人保的肉牛扶贫项目,通过终端传感器物联网追踪牛的养殖;2017年创办智链万源,就开始布局农业溯源领域,并与北大荒集团合作,落地“善粮味道”大米全生命周期追溯项目。

董宁说道,相较以上农业溯源场景,航运涵盖的场景更大更复杂,数据更海量多元,对实时性的要求更高,因而与运营商中国移动合作,希望通过边缘计算、5G解决海量数据的计算与传输问题。

边缘计算,是指将原本由数据中心处理大型服务加以分解,分散到边缘节点去处理。

“区块链+边缘计算”有三个优势,第一,解决物联网终端设备的计算能力瓶颈,替终端设备完成工作量证明、加密、达成共识;第二,边缘计算可充当物联设备的局部大脑,存储和处理不同物联设备传回的数据。第三,物联终端设备将数据存入边缘计算服务器内,在区块链技术的支持下保证数据安全性。

董宁介绍,他们的边缘计算有两套系统,一套是跟随货物(船上、集装箱)的设备系统,一套是运营商的基站设备,通过在终端将大量数据处理后,实现数据的准实时传输。


06
落地难点

《白皮书》称,一项面对全球 5000 多家企业的调研显示,企业认为部署物联网的最大壁垒有数据安全隐私、与现有 IT 系统的融合以及缺乏说服力的案例,需求方与供给方之间隔阂将是未来物联网产业发展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董宁告诉锌链接,无论是区块链还是其他新技术,最大瓶颈还是在于商业化,找到适合垂直行业的商业模式。“许多区块链都是为了区块链而区块链,并不了解行业痛点,因此找不到真正的‘杀手级’应用。”

此外,区块链与其他技术结合才能成为更成熟适用的解决方案,从BaaS到SaaS、IaaS、PaaS,如果只有区块链,那么离真正落地还是会差‘最后一公里’。

5G尚未落地,从厂商频频的市场布局动作便可洞见,它为区块链+物联网带来的机会却是可期的。

尽管5G技术本身并无太大创新,但其为物联网创造了落地条件,真正实现万物互联。伴随万物互联而来的,是海量的数据。区块链解决了物联网中数据的安全、溯源、可信与定价问题,让可信数据成为真正具备价值的生产“原材料”。5G和区块链的结合,扬长补短,相得益彰,未来一定会创造出更多的机会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