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风口吹起金融科技急先锋

原创
2139 天前
16473

文 | 王泽龙 编辑 | Tong 来源 | PANews

失业半年后,身处广州的李连终于在2月27日敲定了新工作,从原来的P2P转向了完全新的领域。在深圳的唐萌还在犹豫,要不要从这个暂时看不到前景的区块链企业离职,要不要换个行业。

与此同时,距深圳一百多公里外的澳门,腾讯系微众银行的副行长兼首席信息官马智涛正满心欢喜地与澳门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主席马志毅一同签约,双方将在智慧城市、政务管理等领域开展合作,落地的第一个项目就是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跨机构身份认证和数据合作,为澳门地区的电子政务服务提供技术支持。

同日,网联宣布与支付宝正式开展跨境条码支付业务合作,从3月1日起,支付宝香港钱包用户在大湾区消费时,可以通过线下扫码的方式进行跨境支付。

这是2月27日同一天,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科技行业的缩影。是当下中国最繁华和喧嚣的经济盛宴。有紧抓制度红利的急先锋,也有在局部行业阵痛中期待自我革新的彷徨者。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的重要一簇,金融科技如同一枚火箭,冲破层层迷雾。


金融科技急先锋

2018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一方面是一定程度上对这一改革开放40年来的排头兵的肯定,另一方面也意味着该区域现有的所有产业都要更上一层楼。其中,区块链与金融科技作为新一轮技术浪潮上的技术,必然要产生更高的价值。

据浙江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院与司南研究室、浙江互联网金融联合会共同发布的《2018中国金融科技中心城市报告》显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广州、深圳、香港均名列全国前七的金融科技中心,其中深圳的互联网银行,互联网保险全国第一,传统金融科技化全国第一;香港方面有着高度发达的互联网证券行业;广州在金融科技体验方面领先全国。

据彭博社,从2018年的融资额度来说,粤港澳大湾区的香港以高达368亿美元的融资额冠绝全球,比第二名纽交所多出36亿美元;深圳方面,尽管融资数额仅有81亿美元,但也位列全球第八名。

毕马威近日发布的《金融科技脉博2018》报告显示,按业务类型划分的全国金融科技类公司的数量且目前正常运营的数量为6566家,而深圳市就有902家,占比13.74% 。具体来看,深圳市合计有纳入统计标准的金融科技企业1640家,占全国的企业数量的13.29%:分类来看,P2P网贷类企业累计占比为13.7%,互联网众筹类企业占比为11.7%,新金融服务公司占比为13.06%。

香港方面,近年来在金融科技的发展上持续发力,在数码港聚集了超过250家相关公司,业务范围涵盖了大数据、区块链、移动支付、网络安全、人工智能等;同时,过去三年,投资在中国香港的金融科技公司所累积的资金已经超过了9.4亿美元。

尽管相比港深两位金融科技明星城市,广州存在一定的短板,但其也聚集了央行华南大区分行,主要商业银行的华南分行,网易总部,阿里、腾讯华南研究院,微信支付等一众金融与科技企事业单位,想必同样能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广不失精的产业布局

粤港澳大湾区发达的金融科技产业与领先全国的业态可见一斑,而如果我们进一步关注区块链这一重要的技术领域就不难发现,粤港澳大湾区同样保持着领先甚至某些方面绝对领先的地位。

据零壹财经,从区块链企业的数量上来看,仅珠三角九市就高达11003家;从行业分布来看,这一万多家企业主要分布在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及金融业等5个行业,其中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公司数量最多,为5444家。

从重点企业来看,类似腾讯、华为、迅雷等企业都在推进区块链项目,如华为的云区块链服务主要可用于数据应用、物联网、金融等领域。

而腾讯的布局最为全面和深厚,早在2015年便建立了区块链团队,开始探索区块链的发展道路,同年,腾讯旗下微众银行还牵头成立了聚焦于区块链在金融方面应用的“金融区块链合作联盟(金链盟)”,截至目前已经涵括了银行、基金、证券、保险、地方股权交易所、科技公司等六大类行业的100余家机构。

从其公开的《区块链方案白皮书》和现有的产品来看,其布局主要聚焦在鉴证证明、智能合约、共享经济、数字资产。这其中,又尤以数字资产为重点,经典的产品包括:在微信中推出的腾讯数字黄金,该产品运用了区块链技术保证该黄金的数量恒定和资产安全;更近的一个案例是,2018年8月10日,在腾讯的加持下,深圳国贸旋转餐厅推出了全国首张区块链发票,实现了发票的每个环节都可追溯、信息不可篡改、数据不会丢失,目前这个项目已经扩展到了深圳一部分沃尔玛、招商银行、停车场等多个机构和场所。

银行方面,湾区内的机构区块链应用主要聚焦在供应链金融方面。供应链金融系统中存在多级供应商,核心企业与下游企业间,下游企业与银行间均难以建立互信关系,且由于中小企业征信资质弱,因而难以获取贷款。

对此,深圳地区在央行深圳分行的牵头下,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平安银行以及渣打银行等主要商业银行联合推出了基于区块链的交易金融平台。

香港方面,在2018年7月份由香港金管局牵头,汇丰、渣打、平安等21家银行携手共建的区块链技术支持的贸易融资平台。

此外,粤港澳大湾区还存在一些别具特色的金融科技项目。如佛山市禅城区的IMI身份认证平台,将公民个人的信息运用区块链技术进行集合,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并且在此后的政务办事运用中,公民可以随时检阅其数据的使用状况。又例如,港版支付宝同网联合作,使香港居民跨境后能够只凭借手机付款享受内地服务,相关的货币兑换结算过程也将全部在app进行,该服务将从今年3月份开始;更早些时候,在2018年6月,港版支付宝和菲律宾支付服务商Gcash,联同渣打银行,推出了区块链跨境汇款服务,实现了3秒钟从香港向菲律宾完成汇款。

此外,借助“税链”与阿里发票平台的对接,广东省税务局为所有消费者现可开具通用类电子发票,据相关负责人介绍,依靠区块链技术,该电子发票实现了用量智能监控、实时自动验旧、自动归集汇总等功能,在税务机关、发票服务商、纳税人等各方之间建立起了高度互信的数据共享机制。

独树一帜的研发能力

据PAData,粤港澳大湾区内,仅广东省地区的区块链相关专业数量就高达585个,其中深圳、广州各自有355和120个相关专利,即使不考虑香港和澳门,粤港澳大湾区已经是全国专利数量最多的区域。


高校和研究机构方面,据互联脉搏,粤港澳大湾区内聚集了逾百所高校,在校生超300万人,有5所高校进入QS世界大学排名前100名。此外,区内有还有多个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尤为突出的是,区内的区块链研究机构数量十分可观,包括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都开设了区块链研究机构共计14家。

据《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与人才发展研究报告》,粤港澳大湾区内有大约2000万的从业劳动力人数,其中制造业、消费品和ICT三大行业的高水平人才占比均超过12%,同时1/4的人有海外留学经历。这些中坚力量都为区块链行业在区内的发展,提供扎实的人才供给与技术储备。此外,粤港澳大湾区内还于2018年11月成立了区块链联盟。

当然,粤港澳大湾区的状况也并非尽善尽美。从内部来看,作为核心城市的广州、深圳、香港在职能分工上存在一定的重叠交叉,三者均欲在金融科技和区块链领域内进行争夺,在政策、资金上都给予相关产业、行业比较大的支持,如广州每年拨款2亿财政专款用于支持区块链的发展;深圳方面政府和企业合作成立了规模30亿元的产业基金;香港方面则在政策方面比较开放和友好,推出了金融科技的沙盒监管机制。这种激烈的同业竞争是否会造成资源错配与浪费,能否真正转化为推动行业进步的有效力量,其实存在比较大的不确定性。

从外部来看,尽管粤港澳大湾区的GDP规模、人均GDP、人均收入都已经走在了全国前列甚至拔得头筹,但是同世界一流的湾区如旧金山、纽约、东京湾区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人均GDP这一指标为例,彭博社的数据显示,粤港澳大湾区内已经高达$21,764 ,但仍然远远落后于旧金山湾区的$98,637,即使是同另外三大湾区中数额最小的东京湾区相比,这一指标上我们仍然仅为它的1/2左右。

可见,目前在经济实力上,大湾区仍然同国际一流水平有较大差距,只有这一指标足够雄厚,才能为金融科技和区块链这类前沿产业的发展更好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