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Uniswap和Aztec联合发布的新协议CCA

转载
2 小时前
3158
ChainFeeds

文章转载来源: ChainFeeds

作者:Zhixiong Pan

来聊聊 Uniswap 和 Aztec 联合发布的新协议 CCA,全称是「连续清算拍卖」(Continuous Clearing Auction),它专门用来给新资产做价格发现和流动性起步。拍卖流程结束后,项目团队就可以把筹到的资金和代币一起导入 Uniswap v4,对接上二级市场的交易。

这个协议的核心诉求还是解决「新资产怎么定价」的问题。历史上已经有很多种做法:团队空投(等于免费送)、荷兰拍、固定价格销售,还有 LBP、Bonding Curve 等等,本质上都是「用某种机制,把一部分代币先卖给最早期的参与者」。

但在 Uniswap 看来,这些既有机制各有各的坑:有的定价很随缘,有的极度吃时序,有的做不了持续流动性。所以他们希望 CCA 能同时兼顾两件事:相对公平的价格发现,以及平滑、可持续的流动性启动。

从本质上说,CCA 是一个独立于 Uniswap v4 的协议,是一整套发售和定价框架。不过,它又可以通过 Uniswap v4 的 hooks 机制跟 AMM 内核打通,尤其是在 CCA 拍卖完成之后,把流动性自动注入 Uniswap v4 的智能合约中。

那和 Aztec 又有什么关系?Aztec 在这件事里的参与度其实非常深:他们不仅参与了 CCA 的机制设计,还成为第一个使用 CCA 进行代币拍卖的项目。另外,CCA 协议本身也可以接 KYC / 合规能力,Aztec 这次拍卖就用了名为 ZKPassport 的身份认证功能,这是 Aztec 生态里的项目,用他们的 Noir 语言开发,通过零知识证明完成合规检查但不暴露用户隐私细节。

回到 CCA,它不是一套写死规则的「单一方案」,而是提供了一个可配置的拍卖框架。大致可以拆成这样几步:

  1. 配置阶段:拍卖发起人先在链上设定规则,比如开始和结束时间、拍卖总共分成多少个「回合」或时间段、每个时间段释放多少比例的代币、最低价格(floor price)、是否需要白名单 / 身份验证、以及拍卖结束后如何把流动性导入 Uniswap v4 等等。
  2. 出价阶段:在拍卖进行期间,参与者可以随时出价,每一笔出价包含两个参数:投入多少资金,以及最高能接受的单价。之后也可以继续追加或调整出价,每一笔订单都是独立记录的。
  3. 摊分阶段:系统会自动把一笔出价,按剩余的各个「释放期」摊开。因此,出价越早,参与的时间段就越多,有机会在更多回合里参与清算。
  4. 清算阶段:在每个回合中,系统会累积这一回合所有有效报价,然后用统一的规则找出一个价格,刚好能够把该回合要释放的代币全部卖出去,这个价格就成为该回合的最终成交价。所有 max_price 高于或等于这个价格的出价,会按规则在这一回合获得对应份额。
  5. 收尾:当所有回合结束,整场拍卖就宣告结束。参与者可以领取自己获得的代币以及未成交的那部分资金;协议则按照事先约定的策略,把筹到的资产和项目方准备好的另一侧资产注入 Uniswap v4,正式开启二级市场的流动性池。

我觉得它更像是把传统的「一次性拍卖」时间切片:不再只在某个时刻一次性清算,而是把一个大回合拆成多个小阶段,让价格和博弈在时间轴上被展开。这也正是它被命名为「连续清算拍卖」(Continuous Clearing Auction)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