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转载来源: 白话区块链
撰文 Terry
最近一年,你有没有遇到过 Rug Pull(撤池子,跑路)项目?有没有因为喊单 KOL 的鼓吹而遭遇「买入即巅峰」?或者遭受越来越猖獗的钓鱼攻击导致的损失?亦或是在头部平台买入新上线的 Token 后一路跌跌不休?
估计不少用户都心有戚戚,中招至少一类场景,可以说,这应该是绝大部分普通投资者在过去一段时间投资经历与真实心境的写照:
无论是链上安全问题还是资产缩水问题,对于用户来说都是防不胜防,不少以前司空见惯的坑甚至都开始产业化,说到难听一点,几乎是连「韭菜根」都连根拔起。
本文就来盘点一下近期加密世界越来越花样百出的坑,以及对于普通用户,加密行业是否还有赚钱红利机会?
首先 Rug Pull 卷款跑路的设局越来越高端,最离谱的莫过于 ZKasino 一事:
4 月 20 日,有社区用户根据 Wayback Machine 历史页面对比发现,ZKasino 将其官网 Bridge 界面 Bridge funds 中的「Ethereum 将被返还,并可被跨链回去」(Ethereum will be returned and can be bridged back at this point.)一句删除。
与此同时社区用户也无法提款,ZKasino 官方 Telegram 被管理员禁言,社交媒体也停止更新,卷款总金额在 2000 万美元以上。
但有意思的是,就在一个月前的 3 月份,ZKasino 刚刚官宣以 3.5 亿美元估值完成 A 轮融资,具体金额未披露,但有多家交易平台和 VC 参投…..
除此之外,像被戏称为「Rug 链」的 zkSync,不仅频繁发生生态项目安全事件,而且蹭热点、快速完成收割的产业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就像前不久与 Merlin 同名的 zkSync 生态 DEX Merlin 发生 Rug Pull,影响上百万美元资金。
只能再次强调一下目前 zkSync 生态的诸多项目确实参差不齐,大家在参与体验 zkSync 生态的同时还是要保持警惕,谨防各个层面的风险。
最近在链上安全领域最令人侧目的一起案件,无疑就是大家似乎已经司空见惯的「首尾号相同钓鱼攻击」:
某巨鲸地址遭首尾号相同地址钓鱼攻击,损失 1155 枚 WBTC,高达 4 亿元以上!虽然后续迫于种种因素该黑客选择了归还资金,但仍揭露了此种钓鱼行为「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一辈子」的极高风险收益比。
而且类似的钓鱼攻击近半年来也已然产业化——黑客往往通过海量生成不同首尾号的链上地址,作为预备的种子库,一旦某个地址和外界发生资金转账,就会立即通过在种子库里找到首尾号相同的地址,然后调用合约进行一笔关联转账,漫天撒网等待收获。
由于有些用户有时会直接在交易记录里复制目标地址,且只核对首尾几位,从而中招,按照慢雾创始人余弦的说法,针对首尾号的钓鱼攻击,「黑客玩的就是撒网攻击,愿者上钩,概率游戏」。
这也只是目前愈发猖獗的黑客攻击的一个缩影,对普通用户来说,花花绿绿的链上世界里,有形的、无形的风险几乎呈指数级增加,而个人的风险防范意识却很难跟上。
总的来看,目前链上、钱包、DeFi 等攻击形式层出不穷,甚至社会工程学攻击也大行其道,使得 DeFi 安全风险就像是一场不对称的单向猎杀:对技术天才而言无疑是取之不尽的免费提款机,而对绝大部分普通用户而言,更像是一把不知何时会落下的达摩克里斯之剑,保持警惕不随便参与授权之余,更多的也是运气。
且到目前为止,网络钓鱼、社会工程学攻击等 C 端的风险,是普通用户在 Web3 中损失资金的最常见方式,且由于智能合约的额外风险点,问题日趋严重。
每一次成功的骗局背后,都会有一个用户停止使用 Web3,而 Web3 生态在没有任何新用户的情况下,将无处可去,这也是对加密行业伤害最大的点之一。
对于绝大部分普通用户来说,关注各类加密 KOL 的社交媒体喊单,是获取 Alpha 密码的重要来源。
这也衍生出了所谓「KOL Round」的说法——作为拥有对二级市场投资者更大影响力的角色,KOL 甚至能够获得比机构 VC 更短的解锁期、更低的估值折扣:
譬如前不久 Monad Labs 以 30 亿美元的大额估值完成了新一轮融资,而知情人士称,一些业内 KOL 获准以 Paradigm 估值五分之一的上限进行投资。
那跟随 KOL 喊单,就真的能够保证稳赚不赔么?根据哈佛大学等研究员对 180 名最著名的加密社交媒体影响者(KOL)发布的约 36000 条推文中所提到的加密资产相关回报表现进行研究,涵盖超过 1600 种 Token,得出了并不尽如人意的结论:
KOL 发推喊单某个 Token,平均一天(两天)回报率为 1.83%(1.57%),市值前 100 名之外的加密项目,喊单一天后的回报率为 3.86%,且收益最早开始大幅下降是在推文发布五天后,第二天到第五天的平均回报率为 -1.02%,这表明超过一半的初始涨幅在五个交易日内被消除。
一个高 FDV(全稀释估值)、低流通量的 VC Token,一个完全「土狗」、盈亏自负的 Memecoin,你会选哪个?
最近市场的风向已经开始转变,其中 Meme 的风潮更是异军突起,助推 Solana 和 Base 链上交易的极度繁荣,就像坐稳了新一届 Memecoin 扛把子地位的 PEPE,更是创下历史新高,其实到了如今的市场环境下,短期投机之外,Meme 背后所代表的普罗大众对于公平的呼声已经渐成潮流,资金都在用脚投票。
与此对应的,则是近期一连串上线头部平台之后,FDV 极高且走势跌跌不休的 VC,其中的典型代表正如 AEVO、REZ 甚至 BN Megadrop 首个项目 BounceBit 的 Token BB 等等,上市以来几乎每日都以阴线收场,进场的用户无一不被深套。
两相对比之下,关于 Memecoin 和 VC 的讨论与质疑就难免再度成为社区主流,Meme 至少还有用户流带来持续的增量资金与关注热度,而近期动辄数十亿美元估值的新项目却都是套皮宏大叙事或老玩法的陈旧概念产品,必然会遭社区嫌弃,这也为习惯了路径依赖的 VC 与项目方们敲响了警钟。
之前在《Web3 无眠,加密世界的「繁花时代」永不落幕?》一文中就提到,「我们爱的不是《繁花》,而是那个遍地机会的年代」。
相信不少加密行业的朋友都曾经试想过,如果我们有机会都回到 10 年前,该如何参与这波时代浪潮?
屯 BTC?做 Miner?成立另一个比特大陆?或是成为 BN 的早期员工?最佳的选择似乎数不胜数,无外乎加密世界过去的草莽十年,真的是突破想象力极限的黄金时代,也诞生了一波又一波的业内传奇与大佬神话。
不管怎么说,赚钱与否这个问题,是 Web3 世界的永恒话题,也是 Web3 发展的生命线。
当交易平台、做市商、VC、项目方、KOL 都开始赚钱,却只有大部分普通用户在持续亏钱时,说明整个市场的深层次结构性问题已经畸形到了一定程度,注定不会长久。
还是那句话,每一次「花式亏钱大法」的背后,都可能会有一批用户停止使用 Web3 产品、远离 VC Token,而去选择拥抱更具公平与草根特征的 Memecoins,这本身就是资金在用脚投票的一种反抗。
而部分 Web3 生态应用在真正跑通价值闭环之前,普通用户将「无处可去」,当然这也许是 Web3 发展所必经的「曲折」,加密行业依然在摸索中前进。
来源:白话区块链
发布人:暖色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火讯财经立场。火讯财经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如文章涉及侵权, 请及时致函告之,本站将第⼀时间删除⽂章。邮箱:84003434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