摒弃头脑中的互联网思维,才能理解区块链!

原创
2457 天前
2968


大家好,我是张放,那个被封了两个号的人


▲▲▲▲▲



截止于2018年3月13日,我all in区块链39个月。


期间做过,包括:数字货币投资、各类财经APP专栏撰稿、国内外区块链项目投研…等等链圈、币圈的相关工作。


其实,在圈子里,很早就有人开始单独谈论区块链,2014年是标志性的年份,行业内爆发了区块链和比特币是否可以分开的争论,2015到2016年涌现出一批专注做区块链底层技术而不涉及“币”的公司。


行业分成了币圈和链圈两大阵营,甚至互相“鄙视”。


所以,在我all in区块链的三年多里,算是见证了:


1)比特币时代的爆发,币圈赚到了真金白银,特别是交易所和矿机生产商,创造了大量利润;


2)以太坊时代的Token经济,链圈项目通过智能合约来发行数字资产的阶段


基于这些经验,我在过去1个月里,陆续开了二个公号:财经视觉Pro,以及砖一思考区块链,承蒙读者认可,在2周不到的运营时间里,累积到过万的粉丝量。


然后…


在读者私信的要求下,我血泪分享了 数字货币的全套购买流程、割韭菜血泪套路,以及区块链和矿机的投资指南,文章中列举了大量的实战案例……


遂,卒!


财经视觉Pro:首发原创文章在0粉丝的情况下,阅读量48小时破5万;达成合作意向3个,进入执行阶段,7天后被封号,累积粉丝数量23084;


砖一思考区块链:139个粉丝量的基础上,首发原创文章24小时阅读量达19699,第三篇原创文章24小时阅读量破5万;达成合作意向1个,进入执行阶段,7天后被封号,累积粉丝数量9608;


作为水逆本人,在此由衷感谢合作伙伴的认可,以及后期没有追究毁约的仗义。


仅存的一篇文章截图

还是合作伙伴无意间存的


聊以慰藉的还有,认识了一群XX期间(你懂的)同样被封号的行业大牛。


在大家的鼓励,以及群里粉丝的支持下,我决定再开公号,不知前路,但求无愧于心。



▲▲▲▲▲



上一周真是不平静的一周。


多位两会代表为区块链的发声、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谈加密货币、币安黑客事件、部分加密货币网站的屏蔽与更名、币价进一步下跌等等,触动了每一位区块链圈内人士的心。


毋庸置疑,区块链是一项极具前景的技术应用,但也不可否认区块链概念炒作、过度神话与片面理解也客观存在。


所以,以下文章想为大家深入浅出的重新梳理一下区块链相关风口的认知和价值体系。



观点碰


1、区块链是一个价值传输体系,互联网是信息传输体系,区块链的运行机制,区块链的商业模式可能跟互联网完全不搭边,甚至是镜像的一种关系。


2、越知名的机构,对区块链的理解就越迟钝


3、不要把区块链当万能钥匙,区块链+,并不能加任何领域。


4、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使得监管的制度化成为可能。


5、区块链的造血体却实现了利益的重新分配,它自带融资功能,能够快速为创业公司募资,而这些早期创业者正在享受风口的财富红利




01

区块链像是互联网的平行世界


互联网思维是怎样的?


互联网思维是把区块链看作是一种软件,软件要有自己的专利,其实区块链是一种协议,协议是不讲究专利壁垒的,也没有护城河之说,越多人使用自己的代码越好,所以它非常欢迎竞争者来复制自己。


软件的开发主体是公司,区块链的开发主体是社区,软件需要不断迭代升级,区块链的迭代升级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它的共识不是需要通过全网的通过,所以才发生这么多的分叉事件。


软件的运行是可以停机的,公司不再维护这个软件,这个软件就不能再运行。区块链是一台启动后就不可停机的协议。



2

摒弃互联网思维去拥抱区块链


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刚刚在新年愿望中分享要深入研究加密货币,转眼就在Facebook平台上关闭了所有比特币包括加密货币的广告——即使是有正规注册并且合法经营的公司,都不能在Facebook平台上发行加密货币、二次期权与ICO(首次代币发售Initial coin offerings)的广告。


这说明什么?


越来越多的机构表现出对区块链的兴趣,我的建议是机构一定要摒弃头脑中的互联网思维,去拥抱区块链思维。因为区块链的运行机制、商业模式、发展路径较互联网项目有很大不同。



比如说,有些人认为比特币这样的先行者,也有可能被后来的技术更先进的区块链取而代之,就好比90年代的浏览器之战,先行者Netscape没有笑到最后。这就是一种典型的互联网思维。


比特币作为数字货币之锚的地位很难被取代,这是因为比特币并不是一种软件,而是一种协议。


它的开发者不是一个公司或机构,而是一个开放社区。它也不需要像软件一样申请专利,建立竞争壁垒,相反,它的代码是开源的,谁都可以照搬、仿效它的代码。


山寨币的涌现并不能稀释它的价值,又难以挑战它的地位。它的协议升级需要全网共识的通过,因而非常难以对它的基本参数进行修改。


对于传统互联网项目,做协议相当于做公益,是几乎没有商业价值的。做应用层者则垄断了大部分商业利润。


在区块链领域则是相反,做底层协议层的更有商业价值。


因为代码即权力,开发者既掌握着协议的标准,项目的主导权,还可以通过内置的代币激励系统,快速建立一个集用户 、投资者、软件开发者、硬件开发者、矿工于一体的庞大社区,这种激励完全是自发的,自组织的,自运行的。



我也与一些机构接触过,发现越知名的机构,他们对区块链的理解就越迟钝。越新兴的机构,反而更能迅速切换思维,理解区块链泡沫背后的本质。


我想这可能就是一种认知见障,过去的成功反而构成理解新事物的障碍。



3

区块链要服务现实经济


很多人质疑,为什么区块链技术已经伴随着比特币白皮书的发布诞生近10年,还没有超级应用出来,区块链到底能做什么?


先来看看互联网的情况。


互联网诞生于1969年,是从两台计算机连接实现通讯开始的,但真正让互联网开始进入火热的是1989年万维网的出现,万维网的转折点是1993年Mosaic网页浏览器的出现。


从1995年到2000年,互联网企业大量诞生,那个最具代表性的互联网公司是雅虎。从1995年到2000年,纳斯达克指数从1000点持续涨到了5048.62点。


那时候对互联网投机的狂热与今天对区块链的狂热如出一辙:全球的资本大量涌入互联网领域,正如今天有钱人从世界各地飞到旧金山希望进入区块链一样。


如果说传统经济难以追赶互联网的发展速度与市值,那么区块链的发展速度已经远远把互联网甩在身后。



对区块链资产的发展阶段,我认为可以划分为这样三个阶段:


2009年是一个典型的比特币时代;


2017年是以以太坊为代表,通过区块链的智能合约来发行数字资产的阶段;


2020年的时候区块链可能会进入到第三个阶段,通过区块链智能合约来登记、流通现实中的真实资产。


所以,区块链最终还是要服务于现实经济,来提高现实经济的效用。


同样,从资产进化的角度来看,我认为区块链的资产进化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对资产的确权,确权之后可以整体转让,我们可以形象地比喻成资产的固态阶段;


第二个是资产证券化,证券化之后流动性更强了,资产可拆分转让了,可以理解为资产的液态阶段,但是液态也有其局限性,液态需要容器,这个容器就是资产的平台。证券化资产并不能跨平台;


第三个阶段是资产区块链化,区块链化之后资产会真正弥漫在我们这个空气,就有点像气态的阶段,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私钥管理自己的资产,不再受资产的限制,可以在平台之间自由流动。所以资产的区块链化可以比喻成资产的气态化,我们马上要进入到这样的阶段。


不要把区块链当万能钥匙,区块链+,并不能加任何领域。


区块链是一种价值传输协议,互联网是一种信息传输协议,这种区别决定了区块链并不是要取互联网而代之,相反,它是互联网的补充。


既然是价值传输协议,就意味着信息类、数据类等非竞争性资源,很难用区块链来处理。


所以,我对社交类、数据类、游戏类产品应用区块链技术是持保留意见的。



4

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使得监管的制度化成为可能


我最近思考最多的问题是,未来监管应该以怎样的姿态迎接资产数字化的大潮?


现有的全球金融市场特别是证券市场的监管体系,遵循着牌照化监管的思路,繁复的预先审批制度导致效率普遍低下,不但很难应对资产数字化大潮的冲击,而且监管手段远远落后于市场的发展。


我认为解药就在“市场化、制度化”。


正如我们市场经济改革的成功一样,市场化的监管,指的就是监管不去做具体价值判断(比如特定公司是否有足够的价值成为上市公司),只做规则的制定者,就是从牌照监管过渡到行为和功能监管。



对于金融市场,尤其是证券市场而言,对透明度的要求是这个规则制定的关键。


全球之所以形成当前这套监管机制,主要原因显然不是上述逻辑大家不明白,而是技术上做不到。


我们必须依赖大量的中介机构甚至是监管层自身,去调查、研究、判断一个企业的资产质量和数量、乃至商业模式等等。


区块链技术所带来的机遇是,一旦未来资产大规模数字化完成,资产和交易的全透明、可自证将成为可能。


所以整件事发生改变起点就是:技术的发展使得监管制度的变革成为可能。监管向技术靠拢,行政向法律靠拢,这是未来监管发展的大势。


而这个大势,将在区块链技术和通证经济学的推动下成为可能。



5

结论


现在很多大佬在发声称大量的ICO项目不靠谱,区块链泡沫很快会破灭,但为什么大佬们却在行动上拥抱区块链?


有一句话很好的概括了区块链——区块链不只是技术,更是一种哲学观,它是经济学+哲学+密码学+数学+计算机。


曾有币圈老人这样总结区块链:区块链的核心是一套自我激励的经济模型,自带造血机制。


这句话该如何理解?


其实就是区块链项目自带融资功能,它能够快速为创业公司募资,形成自己的社区文化,完成创业需要的文化、技术、资金的闭环。这些早期创业者正在享受代币暴涨中的财富红利。


这项技术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也不是互联网的替代者,而是特定场景的特定应用。目前,绝大部分项目依然在解决虚拟生活问题,它能否解决现实生活问题一直被争论不休,但它造血体系却实现了利益的重新分配。